四十天•我•奔跑中
原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来自51CTO博客作者东方瀚海的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回到济南已经有四十余天,从开始准备做自己的事情到现在,我一直在不断的思考这么几个问题,而这几个问题也是促使我不断的,在寻找着几个问题的答案上,费尽心思。
问题:我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要到哪里。之所以这里还没有用问号来表示这几个问题,是因为答案也许在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内都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正因为这样才促使我自己一如既往的在向前走。
实际上,作为我们这一拨80后的人群,已经成为了推动这个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刚刚过去的6月7、8、9三天,是第一拨90后的孩子们走上第一次人生选择的时候。但是作为我们这些80后的人当中,这些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流砥柱的人群当中,满眼看去,有太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谁,当然就无法知道干什么最好,也就更不知道要到哪里。搞清这三个问题需要人生最高境界的智慧,在从看过第一期《赢在中国》节目后,那首主题曲《在路上》便深深的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在路上”并不是只指创业,而是人生之路。这就是说每个人都在路上,但是在路上的很多人弄不清上述三个问题,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走出一条成功的路。
带着激情的理智,这是很多曾经的创业者,现在企业家们谈得最多的话题,短暂的激情是没有价值的,而缺乏激情的理智,可以算做是一种呆板,而即没有激情也没有理智的话,那就无从谈起其他。实际上,我在以前的一段时间内,也将自己封闭在一种自己创造的环境当中,不曾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的坚持着自己所谓的想法,这样并不是不好,但是显而易见的忽略了很多可以吸取的经验,这一点也在我的日常生活和感情生活中体现出来。而现在,我个人看来: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是人类最根本的冲突,在做事的过程中何时理性多一些,何时激情多一点,很难把握。人最大的痛苦也是理智与情感的冲突,那些现在称得上是成功的企业家们,本应是用理智说话的经济思维,却充满着激情,但这个激情极少跑出他理智的框架,他们所携带的激情让他有着持续的创业原动力,让他的理性显得有情有义,让他的表述入情入理。所有的语言表述尤其具有激情的感染力,但这种激情牢牢地服务于他所表达的主题,而这种激情不是煽情,是那种可持续的始终蕴藏得很深的东西。
我见过许多人的雄心和激情,但是长时间地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温度上是不容易的,尤其在下雨或下冰雹的天气。看到马云曾经说过的一个故事,一九九五年来北京时他还有时睡在人家的地铺上,他离开北京时含着眼泪说:北京,我还会再回来的。从这句话中我可以想像他心中渴望认可渴望成功的激情。有无数的人在挫折中也流过泪发过誓,心中也鼓胀过成功的激情,包括我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激情,但是少有人把这个激情化作一系可行的理性的方案和实施的路径,马云做到了,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做到了。马云曾说过,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我每每听到这句话时就会想到他说这话的激情,想到他激情下坚如磐石的理智。
以前在云南工作的日子,虽然那时候也挣钱,甚至于相对来说的话,还算有不错的收入理应能够有一些家底,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并没有太多的积攒,或许自己的心还没有真正的脱离孩子般的想法,认为挣来的钱就是应该花的,没有钱可以在挣到,这一点没错,但是回到济南之后,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之后,这个问题成了我一时间比较头疼的问题,手中没有像样的资金,甚至于可以用捉襟见肘来形容,最简单的一个实例,就是在我印刷5000分材料的时候,居然手里拿不出支付印刷的1000元钱。这个对我的触动很大。虽然家里面一而再再而三的说可以支持我,我不想要,因为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应当由我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其实这也是给自己一点儿警示的作用。
有钱但不是富人形象:作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理所应当有钱,作为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在地震这样的灾难中能够捐款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来说的话,他们应当有钱。但我从来感觉不到他们是有钱人。这不只是从他的穿着随便,吃喝简单上能感受到这一点,更重要的是他内心对自己的定位。作为企业家的马云,曾经清晰地表述过钱对于企业家的作用,他说钱就是企业的军队,和平年代,军队是不打仗的,但必须有精锐的军队存在,否则一遇战争爆发后果不堪设想。也就是说,钱在马云眼里一是应付大规模作战,一是他的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实,钱是一个既好且坏的东西,有许多人过不了钱这个关,尤其是真正有了钱之后,那种诱惑不是一个没钱的人所能想像得到的。我看到过许多人,包括身边的一些朋友在有钱后对所谓贵族生活方式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欲望。其实,想想看,我们的祖国改革开放才30年,也就是说,即便是20多岁或者10多岁的人在中国也不难找到贫穷的记忆。所以每每当我看到一些所谓有钱人的贵族感时,我一是感到好笑,二是觉得人们太容易失去记忆。还有,在当今的中国,即便在最繁华的地方,贫穷的印迹也是随处可见的。所以,我总觉得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方式在目前最好是现代、简洁、明快、干净、时尚。任何假贵族的东西实在是不合时宜。贵族需要三代完成,我们连一代人都未走过,当然是假贵族。当然,第一代人就朝这个方向追求并不为过,每个人都有权以自已的方式使用自己的财富,但是,在一个贫富差距如此巨大,一个贫穷就在昨日的记忆中的环境里以一个富人的形象出现只会让更多的人不认同,在一种大众心里静默的抵抗中失去本该得到的,而得到本不该由他承担的。而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捐款捐物没有丝毫怨言的那些人们,恰恰相反,是以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一个殚精竭虑的创业者的形象出现的,他们的身上没有一丝造作,一丝矫情,更没有许多人无法掩饰的虚荣。这种形象不仅接通了许多普通人的心路历程,而且更多地激发了人们对他们由衷的敬意。有时我想,当人们在抱怨成功的环境时,其实环境有一部分应由自己负责。这里也想到了曾经我们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人不能改变环境,只能去好好的适应环境,虽然创造环境的还是人,但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这段时间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实际上来说也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每天都会想到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如何来处理一些既定的和突发的问题,处理的手段如何也成了一种体现自己的方式。手段的选择必须服从于目的:对于我自己目前而言,创造价值,使自己的事业能够开展起来,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目的。总而言之,是最后获得社会的认同,人们的尊敬。听了很多人跟我说过,一个成功的公司的打造需要路径,实现的过程需要手段。在我脑海中,手段运用必须服从于目的。这点是必须要有的,并且应该始终清晰的。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知道有一些光鲜的形象的维护是需要在过程中以丧失自尊为代价完成的。这些人为了目的,常常在实现的过程中将目的放在一边,或者说丢掉了。而作为我们来说的话,这个弦绷得很紧很紧。
脚在地上,心在远方:前者指的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后者指的是视野。我之所以提这一点是因为太多的人有好的理念,但你发现若干年之后,这些理念还只是理念,少有人将理念付诸现实。甚至于我现在做的这些事情,几年前我也有这样的理念,也是拖到现在才真正的开始付诸于现实。我想起一句话“理念如果不落实在行动上,只是一堆废纸。”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十几年前,那些为互联网着迷被称为互联网狂人的信息企业前辈们,当他们把互联网的梦用像新浪、网易、阿里巴巴这样一个个带有大气,甚至神话特色的名字的公司实现了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频频的国际交往,好学,在前沿的思考,一个又一个新的企业发展起来的时候,他们站在一个个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眺望向前的路径。其实,脚在地上,心在远方,做到这两者中一点的人都不容易,而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人更是难得。这些人也就成为了目前的榜样。
以上四个点是我目前所能理解的企业形象。当然路还很长,但无论如何,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心中的,一个事业的形象。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曾经成功的创业案例,会让我在创业中的所需要积累的点点滴滴,将这些点滴串连起来,并系统地加以总结,我想这就是创业的魅力所在,这是一个人的魅力。而我所写的,是一个已经开始走在路上上并且有强烈的期盼成功的人的想法,而要具备后者,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上述几点则是一根也少不得的成功大厦所需的柱子。
上一篇:live 酒馆300秒
下一篇:童样快乐
提问和评论都可以,用心的回复会被更多人看到
评论
发布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