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软件领域的热门话题中,除SOA之外,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是另一个最抢眼的词汇。作为ITIL/ITSM(IT服务管理)的核心,CMDB正从管理软件附属品的地位逐渐走入主流的战略核心地位,这从今年以来主流管理软件厂商在CMDB领域的频繁动作可见一斑。尽管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而言,CMDB大规模应用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或者说CMDB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CMDB的主宰作用正在引起CIO以及更多人的关注。

CMDB储存与管理企业IT架构中设备的各种配置信息,它与所有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流程都紧密相联,一方面支持这些流程的流畅运转、发挥配置信息的价值,同时依赖于相关流程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的项目中,CMDB常常被认为是构建其它ITIL流程的基础而优先考虑,ITIL项目的成败与是否成功建立CMDB有非常大的关系。
自下而上的方法,也就是从底层开始,首先查找企业内的所有CI(配置项),着手建立一个大的数据库,然后查找CI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对业务的影响。这种方法往往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从小的局部系统开始实施,比如从E—mail系统、订单处理系统等,从这些业务开始着手,然后把底下与此业务相关的所有IT元素全都关联过来。
自中而上,就是采用折中方法建立CMDB,它是通过在企业建设过程中,将逐步形成的分散的、独立的、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库,例如:E-mail系统、订单系统等系统的数据源,将各分散的、独立的资源库在CI层面上进行逻辑联邦和同步,建立起虚拟的CMDB。
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企业内需要的CMDB,CI信息全面,同时见效快,既避免大规模的CMDB建设的时间长、见效慢的缺点,也避免了单点突出建设CMDB的CI范围狭窄、完整度不足的缺点。
优秀的IT运维管理软件支持通配置向导快速完成CMDB的建立和初始化过程。利用资源发现引擎自动搜索相关的CI配置项信息。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即一个月做出一个完整的CMDB,而不需要花若干年。


而在具体实施中需要注意的是,CMDB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安装过程,而是一个咨询、培训、实施、优化密切结合的综合过程;涉及到平台工具采购、咨询服务、实施服务、培训、甚至扩展开发等内容;同时CMDB项目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过程,而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项目,需要后续的投入和不断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