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中国乳业的信心如何回归
 
近日,各大超市的乳品柜台前又恢复了以往的人流,一些统计数据也表明当前乳品的销售情况已经开始逐渐回暖,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于乳品行业的监管、整顿,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各大乳品厂商的积极作为。但就目前来看,各个厂商也仅仅是“就事论事”,目光还大都集中在解决之前发生的问题上。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要解决掉“包袱”,才能迈步向前。那么怎么能够让消费者对于中国乳业的信心重新恢复?这就是各大厂商长期要面临的问题。
毫不夸张的说,乳制品并不是一般的食品,作为全世界公认重要的营养摄取来源,乳制品在中国百姓的健康食谱中地位同样不可动摇,“牛奶不能离开百姓的餐桌”已是大家的共识。所以近期的乳制品回暖,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消费者对牛奶的“刚性”需求。在整体政策监管力度加大下,消费者重新将牛奶纳入到自身的采购清单当中。但很多人也心存疑虑,并不能够做到真正的“放心”。
所以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同时心中还隐含的疑虑,这才是未来乳品企业所要下功夫的事情,否则这种疑虑始终会是悬在各大厂商头顶的“剑”。解决和渡过目前短暂的危机并不困难,困难的就是如何能够抚平消费者由于危机所留下的“信心缺失”。针对于此,乳品企业必须要突破两个层次,直达消费者的心理。首先就是要做到产品真正过硬,从硬件上真正的做到“安全”;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硬件上的过硬必须让消费者切身的体会到,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消费者的“心结”靠厂商自身的改进是无法解开的,还需要让消费者参与到这种改进当中,让消费者真正体会到厂商的“良苦用心”。
所以要换回消费者的信任,除了做好自身建设,乳品企业还必须考虑“消费者监督”这个长远课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可以照搬的先例,但是探索一些可行的方法,将消费者作为一极纳入企业产品安全保障机制中,同时实现生产信息全开放,让消费者对牛奶生产至物流的各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这对于乳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十分有益,这方面要实现突破,需要乳品企业的积极探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蒙牛、伊利、光明等乳业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对于自身的改造,如投入重金严把奶源、紧盯生产、加大检测监控力度确保每一包牛奶的合格。同时厂商们也开始尝试消费者监督的进行,如蒙牛和伊利都在开始拉消费者“进厂”参观,伊利还开展了“放心奶之旅”等。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也必须要防止这种尝试流于形式,最终没有起到效果,只有一阵子热闹,那么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进行消费者监督,贵在坚持,同时要设定一系列长期、行之有效的办法,仅仅的“进厂”参观是不够的,参观之后的消费者还可以怎样监督?这些内容都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乳品企业的努力方向。蒙牛在其“牛奶安全工程”当中,设置了“消费者顾问委员会”,同时将“牛奶安全工程”定义为一个长期的,有节奏有计划的安全体系,这种做法应该是值得参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