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PF检查:路由器收到一份组播报文后,会根据报文的源地址通过单播路由表查找到达“报文源”的路由,查看到“报文源”的路由表项的出接口是否与收到组播报文的入接口一致。如果一致,则认为该组播报文从正确的接口到达,从而保证了整个转发路径的正确性和唯一性。这个过程就被称为RPF检查。这里“正确的接口”通常被称为RPF接口,即RPF检查通过的接口。那么RPF neighbor有什么作用呢?RPF neig
51CTO博客开发
这个问题也让我困惑很久,很多各种IE也答不上来。没有2类LSA,我做过试验,根据1类lsa也能画出拓扑。但是忽略了有一点:链路的描述是双向的。就拿点到点来说,两个路由器会说我连接到你,你连接到我,如下第一类为点到点。 第一类LINK Point to
写在前面的话: OSPF的 forward address是为了解决次优路径引入的概念。讲解FA特性时都分为两种情况,而实际上情况可以完全概括为一种。这也方便记忆和理解。 总结: forwarding address不存在 NSSA相关FA,nssa无关FA。 &nb
对于filter-policy import 命令释义如下:由于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路由信息隐藏在链路状态中,所以不能使用filter-policy import命令对发布和接收的LSA进行过滤。filter-policy import命令是对OSPF计算出来的路由进行过滤,只有通过过滤的路由才被添加到路由表中,没有通过过滤的路由不会被添加进OSPF路由表,但不影响对外发布出
答:hello用来保持邻居,不需要每个邻居复制一份单播包。LSU是链路状态跟新,一个网段一般情况有DR和BDR,这两种角色需要和R-other建立邻居,并且监听224.0.0.6的组播地址。如果LSU从DRother发出来,不发往组播地址,发往单播,会造成带宽浪费,和设备处理负担。DD是两台设备之间建立邻接关系的时候才会发送。所以是单播, LSR是跟新请求,直接请求DR,不用请求BDR。所以单播。
前言:LLC子层看懂了又忘记,写在这里方便记忆。MAC就不说了。LLC格式百度。LLC子层IEEE802.3帧中的LLC子层除了定义传统的链路层服务之外,还增加了一些其他有用的特性。这些特性都由DSAP、SSAP和Control字段提供。例如以下三种类型的点到点传输服务:无连接的数据包传输服务目前的以太网实现就是这种服务。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预先建立连接再传输数据,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靠性得
今天无聊做了一下单臂路由的实验。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在配置完全正确的情况下,两台主机无法通信,经过分析发现了原因。 实验拓扑如下: 我首先将PC1和PC2的IP设置完成,因为要设置在不同的vlan所以IP地址在不同的网段。 然后测试PC系统对ARP协议的实现,直接由PC1 ping PC2。因为PC在没
MPLS与BPG结合使用可以使内部路由器不跑BGP,不用引入外部路由,以及MPLS的根据IGP的选路的情况。 本实验是基本的MPLS配置,每个接口都启用MPLS,IGP采用OSPF,只有R1和R5启用BGP,LDP邻居和BGP邻居都用环回口L1建立,R1与R5的环回口L2模拟外网,不宣告到IGP中,就是说R2/R3/R4没有外部路由。
关于ospf的stub: OSPF Stub是一个末梢区域,当一个OSPF区域处于整个自治系统边界时,而又不含其他路由协议,这时就可以配置OSPF Stub区域。当配置OSPF Stub区域后,Stub区域中的路由器会增加一条至ABR的默认路由条目,当在ABR上配置了完全末梢区域后(totally stub),末梢区域的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条目除了直连的路由条目外,只有一条到达ABR的路由条目默认路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