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工作
“工作着是美丽的,我曾经就是这样美丽着。”李瑛晃动着咖啡杯,急切切地说着。“销售的职业是我自己选择的,我热爱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只要你努力,永远有空间能让你做得更好。就这样,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八年。”在迅猛发展的IT行业做系统集成,八年“抗战”实属不易。
“可是忘了从哪一天开始,我早上不再是兴冲冲地去上班,而是天天盼着星期天。即使在办公室,也懒洋洋地什么也不愿想,不愿干,看见标书就想扔进垃圾筒。电话铃声如同咒语——怕它响起,因为那意味着又一轮的“火警”。我深深感到内心深处的厌倦情绪在滋生——不是业务不顺利,也不是老板不赏识。至今,我的销售业绩也没有大幅下滑,面对客户,我依然可以谈笑风生。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已经腻烦透了。真的不想干了。”
“那接下来呢? 换个环境,到厂商去做?或者换个行业,要么开个咖啡屋?(她这个咖啡痴几年前就念叨过这个梦想)”“不不不,什么也不想干,不想工作。”那神情,分明是在逃避瘟疫。
如今,“不想工作”成了普遍的社会现象。就像有人不想长大,有人不想变老一样。“月光族”不想工作,只求享乐,而立之年的人想退休,步入不惑门槛的人们倍加向往自由。职业厌倦可能发生在任何阶段。似乎只有“知天命”的人眷恋工作,因为他们渐渐体会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寂寥与无奈。
 
重新定位
 
       对工作产生厌倦感与心理期望有关。当梦想与现实反差很大,或者根本就是南辕北辙时,就容易产生疲劳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角色模糊”:因为角色定位不准确造成的失衡。如果人们对其所从事的职业适应能力不强也会疲倦,尤其是从事那些节奏快、压力大、挑战性强的行业或职业。在工作中如果目标总是难以达到,人们常常处在一种屡战屡败的负面心理状况时,他们自然会感到厌倦,即使他们原本自己做着很热爱的工作。相反,如果工作过于轻松,其要求远远低于员工的能力和精力时,也会令他们厌倦,因为这时工作变成简单、枯燥的不断重复,不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
   
 
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王石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后,有人问其感想,他说:“我常常告诫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打工谋生的人有什么资格厌倦职业?厌倦是因单调、重复、缺乏新鲜感而产生的一种抗拒心理。陷入厌倦状态的人群总是急于改变现状,摆脱生厌的职业。其实,熟悉的地方无风景。频繁地变换工作并不能治愈倦怠。职业的乐趣和新鲜感来源于职业本身,人只有直面工作的挑战,历经一长段单调而无奈的磨练,自我激励,保持创新,才能找到持久的新意和乐趣。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是学无止境,创新无止境的。永远都会有更好的方式完成任务,它需要我们付出全部的激情和精力。没有坚持,你只会频繁地为厌倦困扰,想想42公里的马拉松吧,在这个单调而冗长的行程中,中途总会有一些临界点让你疲惫不堪、趣味索然,只想逃离或放弃。但如果你坚持捱过了这个临界点,那种厌倦甚至厌恶的情绪就会慢慢消退,当然也不一定有愉悦的快感。我想那是一种麻木无知觉的状态,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接纳它。毕竟,巅峰状态不是常态,不太痛苦就是没病。
 
保持警醒
 
        假如你全力以赴地为之酣战数日的巨额销售单子中途流失,假如你夜以继日奋斗出的得意之作(创意、建议书、技术方案等等)被老板断然否定,假如你的同事截获了你的功绩受到偏袒嘉奖与提升,而你却只能暗自愤然神伤……那么,感到沮丧,甚至出现一点精神错乱,是很正常的(其实,这对身心健康与个人的成长有一定好处:用进废退,没有刺激就没有成长!)。所谓情商就是对自己身体和情感状态的控制以及自我激励、自我恢复的能力。如果没有经历与实践,单靠说教是徒的。
 
        我们要做的是了解自己的情绪之路,对外界的压力与挑战能够预警并作出正面的反应,防范或缓解倦怠状态。关于这方面的亲切教导我们已听了不少,滚石乐队说:“你得动起来”,保健师说:“人如其食”,雪莱说:“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间:时过境迁。事后我们常常发现,原本不需要那么焦虑。任何问题至少都有一个解,没解的问题最后都会不了了之。
 
透透气吧
   
销售人员、设计创意人员总是在抱怨:连续不断的业绩考核和生存压力令人神经濒于崩溃,想放弃又舍不得高薪待遇或已经取得的成绩,可坚持又不堪重负。如果长期从事压力大的工作,就需要具备持续的激情、毅力、好心态和自我激励。不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如果自己缺乏这些素质,只好培养和锤炼。同时,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与生俱来。总有些人“不用扬鞭自奋蹄”,也总有人能够愈挫愈奋、乐此不疲。还有些人对单调重复或压力没那么敏感,他们较少遭遇职业倦怠。对多数人群而言,压力应该是阶段性的,由彻底放松的短暂假期来补偿,以恢复心理、生理与体力,只有这样才能再次负重前行。 
 
断绝后路
    Jurgen在一家德国公司工作二十七年了,他父亲也在这家公司供职四十年后退休了。我问他烦不烦,他说:“烦?不知道,没想过,因为没选择,所以不曾想过。”我们通常认为如果你有很多选择,你会更游刃有余,会更快乐,因为你可以轻易在不同选择中变换。其实不然,当你的选择被剥夺时(无论是被迫的还是主动放弃的),你的行为更安稳,心灵更沉静。反而没有烦扰的侵扰。
 
让爱抚平“战争”的创伤
据说“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人的结婚和生育平均有所上升。千百年来,人类自始不渝地追求peace & love,尤其是面临乱世的惊恐与纷繁的剧烈刺激,人们对安宁与爱的渴求更是变本加厉。周而复始抑郁的累积和浓烈狂躁的纷争都会无情地磨损我们原本纯净、康健的心灵。爱抚疗法如同美容院护理:美容师的娴熟技艺与手法和号称世界顶级品牌、纯天然产于法国普罗斯旺的护肤品对皮肤的滋养功效的置信度总是让人将信将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过程很重要。放松、慵懒、被宠爱、被呵护的感觉与状态很重要,可疗伤,可怡情。爱不仅限于人类之间。你可以爱自然、爱运动、爱音乐、爱歌声、爱走路、爱发呆、爱钓鱼,你也可以爱一只猫、一幅画、一杯茶、一卷书、一碟游戏……关键在于你得有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与能力,你必须把你的“爱”安插到你平淡冗长或“战火纷飞”的日常工作进程中。等到鸡皮鹤发之时才想起去美容院,八成会遭白眼儿:晚啦!
 
以“游心”“游世”
充满活力的Anita在杂志社做执行主编。她说:“2005年我看到很多优秀的市场人士在‘玩’工作,而且‘玩’得不亦乐乎:梁中锋创办‘海士山盟’俱乐部已经四年了,他没有觉得累,而是很开心地‘玩’着;忙得有些颠狂的市场总监David对工作的定义是:娱乐自己,同时娱乐别人。”“任物而不任于物”即是庄子提倡的“游心”。有“游心”,方可“游世”。一个“游世”的人必定是愉快充实的。工作是我们的谋生手段,而非生活的统御。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对环境的反应,但愿这个领悟不太迟。
 
后记:一日,主编问:“骆蔚你是不是只写书评?”此文是为答复。
又一日,学生问:“老师你写日记吗?书评太少,文字又硬。”“这样简单。”
再一日,博友问:“你能回我的贴子吗?”“不能,因为我打字极慢。”恕无礼,希鉴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