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读取副本还是写入副本,都是通过底层的Partition对象完成的,而这些分区对象全部保存在上节课所学的allPartitions字段中。可以说,理解这些字段的用途,是后续我们探索副本管理器类功能的重要前提。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下副本读写功能。整个Kafka的同步机制,本质上就是副本读取+副本写入,搞懂了这两个功能,你就知道了Follower副本是如何同步Leader副本数据的。append
Kafka有很多状态机和管理器,如Controller通道管理器ControllerChannelManager、处理Controller事件的ControllerEventManager等。这些管理器和状态机,大多与各自“宿主”联系密切。就如Controller这俩管理器,必须与Controller组件紧耦合,才能实现各自功能。 Kafka还有一些状态机和管理器,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框架,不严重
Kafka的副本管理器读写副本消息无论是读取副本还是写入副本,都是通过底层的Partition对象完成的,而这些分区对象全部保存在上节课所学的allPartitions字段中。可以说,理解这些字段的用途,是后续我们探索副本管理器类功能的重要前提。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下副本读写功能。整个Kafka的同步机制,本质上就是副本读取+副本写入,搞懂了这两个功能,你就知道了Follower副本是如何同步L
1 标准LRU的实现原理LRU,最近最少使用(Least Recently Used,LRU),经典缓存算法。 LRU会使用一个链表维护缓存中每个数据的访问情况,并根据数据的实时访问,调整数据在链表中的位置,然后通过数据在链表中的位置,表示数据是最近刚访问的,还是已有段时间未访问。 LRU会把链头、尾分别设为MRU端和LRU端:MRU,Most Recently Used 缩写,表示此处数据刚
文章收录在我的 GitHub 仓库,欢迎StarJava-Interview-Tutorial0 前言相比单体架构,微服务架构下,服务调用从同一台机器内部的本地调用变成了不同机器间的远程方法调用,这就引入不确定因素:调用的执行是在服务提供者一端,即使服务消费者本身正常,服务提供者也可能由于诸如CPU、网络I/O、磁盘、内存、网卡等硬件原因导致调用失败,还可能因本身程序执行问题如GC
限界上下文定义领域边界,以确保每个上下文含义在它特定的边界内都具有唯一含义,领域模型则存于该边界内。通用语言定义事件风暴过程中,通过团队交流达成共识的,能够简单、清晰、准确描述业务涵义和规则的语言。限界上下文中的通用语言提供了设计领域模型的概念术语。 通用语言是必须通过与领域专家详细讨论后才得到的统一语言,不管你在团队承担什么角色,在同一领域的软件生命周期里都使用统一语言交流。通用语言定义上下文
1 前言实体是领域模型中的领域对象。MVC开发人员总将关注点放在数据,而非领域。因为在软件开发中,DB占据主导地位。首先考虑的是数据的属性(即数据库的列)和关联关系(外键关联),而不是富有行为的领域概念。 导致将数据模型直接反映在对象模型,那些表示领域模型的实体(Entity)被包含了大量getter/setter。虽然在实体模型中加入getter/setter并非大错, 但这不是DDD做法。过于
1 @Autowired 干嘛的?用来执行依赖注入.每当一个Spring管理的bean发现有该注解时,会直接注入相应的另一个Spring管理的bean.1.1 不同地放置有不同作用属性Spring将通过扫描自定义的package或通过在配置文件中直接查找bean方法使用@Autowired注解的每个方法都要用到依赖注入但要注意的是,签名中呈现的所有对象都必须是Spring所管理的bean如果你有一
无论是作为个人电脑的数据盘,还是在数据中心里面用作海量数据的存储,机械硬盘仍然在被大量使用。随着成本下降,机械硬盘还替代掉了很多传统的存储设备,如以前常用来备份冷数据的磁带。 拆解机械硬盘机械硬盘的IOPS大概只能做到每秒100次左右。机械硬盘拆开,自然知道为什么它的IOPS是100左右了。硬盘的构造,里面有接口,有对应的控制电路版,以及实际的I/O设备(也就是我们的机械硬盘)。 一块机械硬盘是由
控制结构?没错!你最爱的 if、for都是一类坏味道,没想到吧?自己竟然每天都沉浸在写坏味
1 前言作为骨灰级博客写手,如何让写博客成为一种乐趣,甚至一种艺术享受的过程,是每个创作者的追求。能实现我们这些梦想的,就是创作者中心的编辑器,51CTO博客就是一个理想的平台,悟空WuKong编辑器几乎满足了我的所有幻想。2 “二八定律”下的网红功能本文就来谈一下这么久以来 WuKong 的吸睛之处,在于常用功能,他都做到了业界最极致的用户体验。2.1 标题、目录写博客首先就是写标题,提纲挈领,
事务的传播机制多数据源的切换问题 更深入理解 Spring 事务。用户注册完成后,需要给该用户登记一门PUA必修课,并更新该门课的登记用户数。 为此,我添加了两个表。 课程表 course,记录课程名称和注册的用户数。用户选课表 user_course,记录用户表 user 和课程表 course 之间的多对多关联。 同时为课程表初始化了一条课程信息 接
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利用的是回溯算法思想。这个算法思想非常简单,但是应用却非常广泛。除用来指导像深度优先搜索这种经典的算法设计之外,还可以用在很多实际的软件开发场景中,比如正则表达式匹配、编译原理中的语法分析等。数学问题都可以用回溯算法解决,比如数独、八皇后、0-1背包、图的着色、旅行商问题、全排列等等。如何理解“回溯算法”?如果人生可以量化,那如何才能在岔路口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让自己的人生“最优”呢?贪心算法,在每次面对岔路口的时候,都做出看起来最优的选择,期望这一组选择可以使得我们的人生达到“最优
你一定经常见到一个两三千行的controller类,类之所以发展成如此庞大,有如下原因:长函数太多类里面有特别多的字段和函数量变引起质变,可能每个函数都很短小,但数量太多1程序的modularity你思考过为什么你不会把allcode写到一个文件?因为你的潜意识里明白:相同的功能模块无法复用复杂度远超出个人理解极限一个人理解的东西是有限的,在国内互联网敏捷开发环境下,更没有人能熟悉所有代码细节。解
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时间复杂度都是O(n2),适合小规模数据排序。两种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排序算法,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这两种排序算法适合大规模数据排序,更常用。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都用到了分治思想。归并排序要排序一个数组,
1简介MQ要能支持组件通信消息的快速读写,而Redis本身支持数据的高速访问,正好可以满足MQ读写性能需求。但除了性能,MQ还有其他要求,Redis真的适合做消息队列吗?问题的背后,其实包含如下核心问题:MQ消息存取需求是什么Redis如何实现消息队列的需求MQ的特征和Redis提供的MQ方案。只有把这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串连起来,才能彻底理解基于Redis实现消息队列的技术实践。MQ选型时,就
Redis到底快在哪?它接收到一个键值对操作后,能以微秒级速度找到数据,并快速完成操作。为啥就Redis这么突出?它是内存数据库,所有操作都在内存上完成,内存的
Redis本身内容繁杂,要是上来就研究一细节点,如连接池、数据结构,虽可直接学到某个点的详尽源码内容,甚至尽快解决一些事故,但容易溺死在细节
小心过滤器异常@Controller@Slf4jpublic class StudentController { public StudentC
自动注入为统计接口耗时,实现一个过滤
1 定义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DIPHigh level modules should not depend upon low level modules.Both should depend upon
在高并发大流量下,数据库层的演进过程以及库表设计上的考虑点。电商系统在完成DB主从分离和分库分表后,可支撑十几万DAU,系统架构如下:DB分了主库和从库,数据也被切分到多个DB节点。
根据相关云厂商Benchmark结果,4核8G机器运行MySQL 5.7,可支撑500 TPS、10000 QPS。若要准备双十一,必定会引发查询请求数剧增,这时如何做主从分离解决问题呢?主从读写分离大部分互联网业务都是读多写少
见名知义,消息队列主要就是用来发送和接收处理消息,但它的作用可不仅解决应用间通信问题。1 消息队列的现实由来在工厂我们随处可见各种传送带,很多道工序都替代了人工一次次极大耗费劳动力的往返运动,而把一套业务分成若干部分,各流程之间传输所需材料即可。用编程思想,我们可以认为是传送带的发明解决了上下游工序间的“通信”问题。传送带的使用着实提高社会必要劳动生产时间,让人类工业社会效率显著提升。但就真的百利无一害了吗?我们会发现每道工序生产速度并不相同。有时上游的材料刚传送过来,工人可能正在处理上批材料,没
一些名词在你的微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不一定都用得上,但它可以帮你理解DDD的核心设计思想和理念。而这些思想和理念,在IT战略设计、业务建模和微服务设计中都是可以借鉴的。让我们来理清它们与微服务的关系,了解它们在微服务设计中的作用。领域和子域领域用于确定边界,这也是为何DDD在设计中不断强调边界。DDD会按规则细分业务领域,细分到一定程度后,DDD会将问题范围限定在特定边界内,在该边界内建立领域模型,进而用代码实现该领域模型,解决相应业务问题。领域就是该边界内要解决的业务问题域。领域也有大小之分,其
Copyright © 2005-2025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