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物理介质所支持的比特传输速度不同。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式测量数据传输:

  1. 带宽
  2. 吞吐量
  3. 实际吞吐量
带宽
 
介质传输数据的能力被描述为介质的原始数据带宽。数字带宽可以测量在给定时间内从一个位置流向另一个位置的信息量。 带宽通常以千位每秒 (kbps) 或兆位每秒 (Mbps) 作为计量单位。
 
网络的实际带宽由以下因素共同决定:物理介质的属性,以及所选择的用于信号处理和检测网络信号的技术。
 
物理介质属性、当前技术和物理法则共同扮演确定可用带宽的角色。
吞吐量
 
吞吐量是给定时段内通过介质传输的比特的量度。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吞吐量经常与物理层实施(例如以太网)中指定的带宽不符。
 
许多因素会影响吞吐量。其中包括被测网络上的流量、流量类型和网络设备的数量。在多路访问拓扑(如以太网)中,节点将竞争访问和使用介质。因而,每个节点的吞吐量随介质使用量的增加而减少。
 
在拥有多个网段的网际网络或网络中,吞吐量不能超过从源到目的之间路径的最低链路速度。纵使这些网段全部或多数具备高速带宽,它也只使用那段低吞吐量的路径来创建整个网络的吞吐量瓶颈。
 
实际吞吐量
 
为测量可用数据的传输而创建的第三个量度。该量度被称为实际吞吐量。实际吞吐量是在给定时间内传输的可用数据的量度,它也是网络用户最感兴趣的量度。
如图所示,实际吞吐量可测量应用层实体之间有效传输的用户数据,例如源 Web 服务器处理和目的 Web 浏览器设备。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吞吐量测量的是比特传输,而不是可用数据的传输,实际吞吐量考虑了用作协议开销的比特。实际吞吐量就是吞吐量减去建立会话、确认和封装产生的流量开销。
 
例如,假设 LAN 上的两台主机正在传输文件。LAN 的带宽为 100 Mbps。由于存在共享和介质开销,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吞吐量仅为 60 Mbps。包括封装处理 TCP/IP 协议栈的开销,目的计算机接收数据的实际速率(即实际吞吐量)只有 40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