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通信规范(P330-357

1、通信规范分析

包括:通信模式分析、通信边界分析、通信流分布分析、通信量分析、网络基准分析、编写通信规范。

2、通信模式

通信模式基本与应用软件的网络处理模型相同,也分为4种:

A:对等通信模式:

参与的网络节点是平等角色,即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服务的享受者。

流量通常是双向对称的。

最大用用途在于局域网段中,另外还有P2P

典型的对等通信模式包括以下内容:

1)利用P2P协议的BT、超级旋风等软件

2)处于远程站点的商业人员之间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召开会议是对等通信应用的一个例子。

在进行通信规范分析时,可以认为对于每个节点来说,都抽象成一个双向的输入输出流,该流的输入和输出流量一致。

B: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模式:

由服务器负责进行应用计算、客户机进行用户交互的通信模式,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通信方式。它有其方向性,通信流取决于各个客户机使用的应用程序类型。

信息流量以双向非对称的方式流动,可以分解成客户机至服务器和服务器至客户机两个住处流向,在不同的应用中,这两个流向的通信流量是不同的,要分开进行计算。

1服务器至客户机流量大:主要是多媒体类型服务,基于HTTP协议的WWW服务、OLAP等服务,也属于这种情况。可以忽略客户端至服务器端的流量。

2客户机至服务器流量大:应用比较少,是基于SNMP协议的网管服务。主要是监控、日志等类型的服务,在进行通信规范设计时,可以对服务器至客户机的流量进行忽略。

3双向流量大:大多数应用双向的流量都比较大。在进行通信规范设计时,这类服务的双向流量都不能被忽略,应根据应用的情况评估流量的大小。

C:浏览器-服务器通信模式:

是三层模式与四层模式的典型代表。这咱模式较为特殊,可以将应用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通信看成是一个典型的C/S通信模式,而将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通信看成是一个只有一台客户机的C/S通信模式。应用服务器与客户机之间的通信,一般情况下属于“服务器至客户机流量大”的类型;而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之间的通信,一般属于“双向流量大”的类型。

D:分布式计算通信模式:

它的常务委员流量特征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系统中存在少量任务管理节点和大量计算节点。通信流量难以预测。

大多数时候,网络节点会同时工作在多种模式下。

3、通信边界

通信边界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

局域网通信边界:

主要是网络中的冲突域和广播域。主要是通过划分冲突域和广播域来限制通信量。

在网络中划分广播域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采用交换机上提供的虚拟局域网技术(VLAN),

另外一种方法是采用路由器连接多个交换机形成的广播域

一般情况下路由器的一个端口就是一个独立的物理广播域。VLAN划分出来的广播域是逻辑边界。

广域网络中的通信边界:

广域网的通信边界,主要由路由的自治系统、路由协议中的各局域网构成。

虚拟专用网络的通信边界:

实现×××的协议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工作于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L2TP等隧道协议,

第二种是工作于第三层网络层的IPSecGRE等隧道协议,

第三种是依据标签封装机制而形成的MPLS ×××技术。

4、通信流量分布的简单规则

A:80/20规则:对一个网段内部的通信流量,不进行严格的分布分析,仅仅是根据对用户和应用需求的统计,产生网段内的通信问题大小,主总量的80%是在网段内部的流量,而20%是对网段外部的流量。

80/20规则适用于内部交流较多、外部访问相对较少、网络较为简单、不存在特殊应用的网络或网段。

B:20/80规则:根据对用户和应用需求的统计,产生网段内的通信总量大小,认为总量的20%是在网段内部的流量,而80%是对网段外部的流量。

虽然80/20规则和20/80规则是一些简单的规则,但是这些规则是建立在大量的工程经验基础上的。

5、通信流量分析的步骤

1)把网络分成易管理的网段。

2)确定个人用户和网段应用的通信流量。

3)确定本地和远程网段上的通信流量。

4)对每个网段重复步骤(1)~(3)。

5)分析基于各网段信息的广域网和网络骨干的通信流量。

6、网络基准

基准法是更为精确的基于通信流量的计算法。对于升级的网络工程,基准法可替代通信流量计算法作为设计依据,也可以配合合用;对于新建网络工程,可以使用基准法中的仿真机制,作为设计工作的验证机制。

采用基准法测量需要专门的监视器设备和应用软件,一般很昂贵,所以通常只依靠估算法确定和记录网络的性能。但是只要条件允许,最好能同进使用估算法和基准法。

7、编写通信规范说明书

通信规范说明书是通信分析阶段的主要产物,它描述的是当前网络正在做什么。

通信说明书由下面主要内容组成:

执行情况概述、分析阶段概述、分析数据总结、设计目标建议、申请批准部分、修改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