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行动”引发的故事
Jack zhai
 
绩效考核管理是根据Victor Vroom的“期望理论”设计的,目前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正规化”的标志。所谓绩效就是按照你对公司的贡献大小给予回报(薪酬与奖励)。销售、生产部门很好绩效量化,数字与质量都显而易见;但服务、研发、管理等工作就不是很好量化,因为没有明确的数字可参考,服务质量是由人来评价的,产品开发可能因技术难题而失败,管理的执行力是否到位,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评价因此,人力资源部门开发了很多的部门绩效评分方式,用户打分、同事打分、领导打分等,再把这些分数加权平均,最后得出一个量化的数据指标;这个数据就是绩效排名的依据,正常的情况下,绩效的排名应该是正态分布。当然,人的评价难免带有很多的个人因素与客观影响。
绩效考核的关键不在于评价方式,而是其结果---绩效排名,如同学生的考试成绩单,有第一,就一定有最后,若是这种比较是业界企业间的,也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但考核是在企业的内部,关上门自己与自己比,排在后边的就是应该“整改”的对象,“末位淘汰制”曾经是很多企业绩效考核的“必然结果”,也许这就是优秀的相对性原理吧。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员工的士气,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执法,而是要给员工树立学习与效仿的样板。绩效排名体系有它的科学性,但在实际的过程中也要结合企业自己的实际。
 
开发团队Mary Poppendieck给我们讲了一个IT业的绩效考核引发的故事:(为了叙述的方便,我把故事中的外国名字改成了中国的,有些专业术语也尽量变得容易理解些)
在一家著名的软件公司里,罗素是一名核心开发小组的管理者,负责公司核心软件产品的开发工作,项目名称:天使行动。在经历了近6个月的“非人”生活后,“天使行动”终于在最后期限前,圆满完成,他们顺利发布了软件的新版本,工作获得巨大的成功,“天使”软件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对公司的业绩影响较大,很多新特性对业界也是很大的震动。罗素对小组的工作也很满意,大家任劳任怨,没有人挑肥拣瘦,配合默契
就在发布会的第二天,罗素接到开发部经理郝溪的电话:“祝贺你们团队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我本想等你们休息几天再说这事的,但评估工作的最后期限是下周,我需要你对每个小组成员作一个工作评价,可能的话,按他们对工作的贡献大小,从高到低排个序。”
罗素很头痛,“抱歉我做不到,小组每个人都付出了百分之百,‘天使行动’的难度有目共睹,如果有人不这样的话,我们根本完成不了任务。事实上,这次任务中,大家通力合作是工作如期完成的关键,所以没有第二,都是第一。”
“可是,小罗,”郝溪有些着急:“贡献总是有大小的吗,公司的考核是按部门排序的,部门内的考核也要排序,奖励前几名,处罚后几名,这是公司绩效考核的基本依据啊。”
“可是,比较每个人的贡献很困难我只能先试一下。”罗素知道公司在实施绩效考核。
罗素为小组每个成员填写了一份评价表,但她发现她必须在每个评价表上都勾选“远远超出预期”的选择,因为产品整体效果超出了预期,是大家每一个人的努力。
两天后,罗素又接到人力资源经理谢觉的电话:“小罗,祝贺你们天使行动的成功,也感谢你填了那些评估表,不过你不能给每个人都标上评价的最高级别。部门的考评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也就是平均级别应该是‘符合预期’,你只能给一两个人远远超出预期的评价。要是大家都是一个名次,没有先后,考核也就没有意义了,你是知道的,这对其他的部门的人也是不公平的。下周就是排名会议了,所以还是请你尽快给出排名,我们公司的绩效考核直接与薪酬挂钩,我们要仔细评价每个人,以确保公平性。”
罗素确实有些为难,怎么排序呢?“天使行动”中遇到棘手问题时,她总是与大家商量,所以,她决定小组讨论。第二天,小组会上,罗素说明了自己遇到的困难。
然而这次没有出现以往大家群情献策的局面,大家都没有说话,没人知道该把谁排在前边,倒是大家一致认为可以选一位小组中最没价值的成员,那就是那位高高在上的郝溪经理。
罗素的烦恼依然没有解决,小组休整后,就准备着手下一个版本的开发工作,刚刚产品发布的喜悦没有给大家带来激励,却增加了小组间的猜疑。按照公司的考核方式,罗素的小组中只能有一两个人可以得到奖励,也许还注定有人要受到惩罚,这太不公平了。
 
其实受到绩效工资评估和排名机制困扰的,是很多现代企业经理们都遇到的,尤其是IT行业。管理学家W.Edwards Deming曾说过:“排名系统、绩效加薪及奖金制度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考核的目标是激励团队,但管理上的导向驱使人们为了某些利益而放弃了团队的目标
 
罗素痛苦了一天后,壮着胆子去找了公司的老板王天,讲了她的困惑,老板也没有给出实际的办法,但建议她把问题提给人力资源。一周后,罗素带着问题参加了排名会议。
会议开始不久,谢觉就问罗素团队排名情况。罗素看了王天一眼,从老板支持的眼神中,罗素感觉到了勇气。罗素做了次深呼吸,向大家解释了本阶段的绩效排名对她的团队毫无意义,尤其是在‘天使行动’刚刚结束时。她还描述了小组讨论时大家的抵触情绪。
“这事根本就不能与队员一起讨论。”谢觉有些生气。
“等一下,”老板王天插话,“小组讨论排名应该是可以的,我们评估的过程要公平,激励是要让大家都认为结果是对的才会有效果;要是评估成了保密的,怎么指望人们认为它是公平的呢?公平不是靠嘴上说,大家要认可,就要把操作的过程给大家透明,大家讨论一下有什么不可呢
会议发生了变化,其他部门负责人也开始提出异议,“天使行动”完成得出色,是小组所有人的努力,大家所有人的工作都超出了预期,排名当然就失去了意义。
当然公司不能不进行绩效考核,也不能为罗素小组单独建立一套考核的机制啊。会议提出了一个很多企业考核都面临的问题:考核机制不能僵化,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才是目的,考核不是为了让大家都“考糊”,而是要激励上进的员工,树立样板
后来大家对机制做了一个修正:绩效考核最终要落实到面对每一个员工,但员工的业绩不会离开团队,团队的业绩不会离开整个企业的业绩。因此,在先考核“大环境”的情况下,再给出小团队的“正态”分布。就罗素的小组来说,“天使行动”整体是优秀的,该小组的分布曲线就应该上移到优秀的区域,正态的基点不再是不变的“基本符合”,而是超出预期的优秀,也就是说:优秀团队中最差的成员考评也可以是优秀的
两个月后,罗素小组承担了新的任务“天使二号”,大家都很满意罗素的坚持,虽然大家没有得到大幅度的工资增长,但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金,同时公司增加了学习预算,罗素小组的成员发现他们成了其他团队的指导老师,并且有了很多外出培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