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内容:

  • 12.10 Nginx访问日志

  • 12.11 Nginx日志切割

  • 12.12 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

笔记日期:2017.10.20


12.10 Nginx访问日志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

在nginx里,日志的格式可以在主配置文件里定义,编辑主配置文件:

vim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搜索log_format,这一段就是用来定义日志格式的: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02

其中的combined_realip是日志的名称,这个名称可以自定义,但是你定义了什么名称,后面你操作日志的时候也要使用这个名称。就像你给一个人起名叫李四,你就得用李四这个名字去叫他干活。剩下的字符串含义在上面的图片已经介绍了,就不赘述了。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访问日志_03

编辑虚拟主机配置文件:

vim /usr/local/nginx/conf/vhost/test.com.conf

增加以下内容:

access_log /tmp/test.com.log combined_realip;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访问日志_04

这里的combined_realip就是在nginx.conf中定义的日志格式名字。

然后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日志切割_05


接着使用curl进行访问,测试一下是否有生成日志文件: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访问日志_06


生成访问日志成功,并且记录了日志: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访问日志_07






12.11 Nginx日志切割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访问日志_08

Nginx不像Apache那样有自带的日志切割工具,所以只能借助系统的切割工具或者自己写一个切割的脚本,在这里则介绍一下如何写一个日志切割的脚本。

  1. 创建一个.sh脚本文件:

vim /usr/local/sbin/nginx_log_rotate.sh


  1. 写入以下内容:

#! /bin/bash

d=`date -d "-1 day" +%Y%m%d`  //生成昨天的日期

logdir="/tmp/"

nginx_pid="/usr/local/nginx/logs/nginx.pid"  //存放pid的文件路径

cd $logdir   //进入到logdir定义的日志目录下

for log in `ls *.log`  //进行for循环,将log文件全部列出来

do

   mv $log $log-$d  //然后把列出来的log文件都重命名

done

/bin/kill -HUP `cat $nginx_pid`  //生成新的日志文件


保存退出后,我们可以使用sh -x 命令来查看这个脚本的执行过程: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日志切割_09


日志文件积累到一定数量了,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删旧的日志文件:

find /tmp/ -name *.log.* -type f -mtime +30 |xargs rm


  1. 写完脚本后,需要定期的自动执行日志切割,所以我们要设置一个任务计划:

进入任务计划编辑:

crontab -e


增加以下内容,这是定义0点的时候执行这个脚本:

0 0 * * * /bin/bash /usr/local/sbin/nginx_log_rotate.sh



12.12 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访问日志_10

编辑虚拟主机配置文件:

vim /usr/local/nginx/conf/vhost/test.com.conf


增加以下内容:

location ~ .*\.(gif|jpg|jpeg|png|bmp|swf)$  //使用正则匹配图片文件

   {

         expires      7d;   //定义过期时间

         access_log off;  //定义不记录日志

   }

location ~ .*\.(js|css)$  //使用正则匹配js和css文件

   {

         expires      12h;   //定义过期时间

         access_log off;  //定义不记录日志

   }



然后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11


下面就进行测试一下是否成功:

  1. 在test.com目录下创建一个.jpg的文件,然后往文件里随便写点东西,模拟这是一个图片文件:

cd /data/wwwroot/test.com/

vim 1.jpg

随便写点东西: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日志切割_12


然后再创建一个.js文件,也是随便写点东西:

vim 2.js


使用curl访问这两个文件和一个.html的文件: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13


然后cat一下日志文件,可以看到只记录了.html文件的访问,没有记录.js和.jpg文件的访问: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日志切割_14


加上-I选项看一下是否有过期时间:

Nginx访问日志,Nginx日志切割,静态文件不记录日志和过期时间_Nginx访问日志_15

如果没有定义过期时间的话,是没有这个Cache-Control: max-ag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