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理论在谈恋爱中的应用分析--批注版_育种苟才明

这篇文章, 不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读第一遍我就记着了, 很经典. 特别是里面一些专业术语的应用, 让我感觉育种的工作应用范围更上一个台阶. 一天夜里, 半夜醒来, 脑子里有一个声音, 说我应该把这篇文章转出来, 虽然是旧版的文章, 但依然不是其广泛性, 与君共享.

最近看到许多报纸报道: 我国80 女( 80 年代后出生的女性) 离婚率很高, 占总离婚率的70%, 许多专家、学者从人文、环境、社会等方面给予了分析。我看到后, 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痛。痛定思痛后, 也试着找找原因, 但我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 不能从那些专家、学者所分析的角度去剖析, 于是就用自已所学的知识领域去试着分析。以期为广大青年朋友在谈恋爱时提供理论指导, 为80 青年走出高离婚率困境提供帮助, 进而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已的绵薄之力。

话说这篇文章不是玉米育种是谈恋爱中的应用么, 不是应该怎么找对象, 如何找到对象么? 想到这里, 我忽然感觉作者立意很高远, 主要是离婚率高这个结果让作者反思我们再谈恋爱时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推导出谈恋爱期间根据育种理论应该注意什么的理论框架!!!

众所周知, 玉米育种难在选系, 重在组配, 关键在配合力。因此, 我就从这3 个方面在谈恋爱中的应用给予详述。

谈恋爱的三大难点是: 难在确定性别; 重在见面别结束, 关键在是否培养出感情.

首先, 从种质资源角度去分析。许多外来种质渗透到我国地方种质中, 对我国本地种质改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也造成了地方种质血缘不清( 按张世煌老师话: 由一部分人走猫步造成) 和优良地方品种大量流失。因此, 现在选出优良自交系很难。那么我们用这个结论去分析80 青年离婚率高的原因。自我国改革开放20 多年来, 随着外来文化( 如同外来种质) 渗入到我国5 000 多年的文化( 如同地方种质) 中, 对80青年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如他们思想先进, 勇于创新, 敢于拼搏。然而, 也有不利的一面, 如部分80 青年过分追求外来文化, 效仿别人的陋习( 如性开放、拜金主义) , 而对本国的儒家文化思想( 如同本地种质) 嗤之以鼻, 认为是思想老朽, 不与时俱进, 但是这部分人骨子里又含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的文化, 难以改变所属黄种人的现象。于是乎, 就造成了混乱现象 , 就如同我国玉米育种由于种质血缘关系混乱给现今玉米育种带来的麻烦一样。因此,许多年轻人要想找一位主要含有“地方种质”血缘( 如同中国古典美) 的伴侣, 就如同我们选育优良自交系一样———难! 所以, 要找理想中的伴侣的青年朋友应在血缘关系清晰的“种质群体”中选择自已认为优良的“自交系”, 否则稍微不慎就会因其血缘关系不清, 给新品种( 婚姻) 的稳定性带来巨大的隐患。

所谓根红苗正红二代, 主要是指本科是本专业的, 实习开始做育种, 研究生博士也是搞育种的各位师兄们. 文中作者将外来种质比作外来的观念, 有好有坏, 十分贴切. 外来种质玷污本地资源的现象在动物育种中也有存在, 本地非常具有特色的品种或者种质资源, 盲目的利用外来种质进行改良, 没有注意保护资源, 结果本地资源改良的不伦不类, 纯种资源搞丢了.

其次, 从配合力角度去分析。择伴侣的原则也应如玉米育种一样———注重“GCA”( 一般配合力) 和“SCA”( 特殊配合力) 。若某女孩子对你很好, 对你照顾得无微不至, 但对其他人不友好, 那么说明你与她的“SCA”高, 但“GCA”不高。这样的婚姻极不稳定, 在度过蜜月期后, 经不起外界环境的压力, 并且你们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有可能“GCA”也不高。就如同育种中这样的品种抗逆性不强, 极易退化, 推广年限有限, 并且若要从该二环系中选出GCA 高的自交系也很难。若某女孩子对所有人都好, 对你也如同对所有男孩子一样; 你也对所有人都好, 对她也如同对所有女孩子一样, 这说明你们俩“GCA”都很高, 但“SCA”不高。由于缺乏爱情的“SCA”火花, 因生活的平淡、无味, 最终你们会淡然地分开, 难以白头偕老, 就如同玉米育种中,两个高GCA 的自交系不一定能组配出高SCA 的组合一样。因此, 青年朋友在谈恋爱时, 既要注重“GCA”也要注重“SCA”。只有二者都高, 你们最终才能走到一起, 你俩的组合( 婚姻) 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 在各种条件下经得起考验, 生活才多姿多彩, 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你俩的幸福才会给周围人带来欢乐, 就如同优良的玉米品种给农民带来丰收一样。

作者用SCA表示真爱, GCA表示人品的比喻很形象, 他是个好人, 只能证明他的GCA很高, 但是如果没有SCA, 很容易发生

最后, 基于亲本组配角度分析。搞玉米育种的人都知道, 组配新组合时要注重亲本自身的农艺性状优良、优缺点性状能互补、亲缘关系相差较远。那么, 此理论又如何运用于谈恋爱择偶呢? 所谓双亲自身农艺性状优良指择偶时大家所说的龙配龙、凤配凤。当然不排除个例, 如20 岁的女孩子嫁给一个60 岁的老人,那是由于她另有所图, 按我们育种中说就是外在环境条件( 男方的金钱、地位、权力) 引起了非遗传变异, 且变异率很低, 所以属个例。若两个相差太大的人走到一起, 是经不起外在条件的考验, 最终会分道扬镳。因此, 青年朋友应时时自我评价、自我反省, 努力查找自已的缺陷, 弥补自已的不足, 不断丰富自已、充实自已、提高自已, 只有完善了自我, 使自身“优良”起来,才能找到同样也“优良”的她。所谓优缺点互补, 指两个人之间要互相包容、理解。因为人无完人, 每人都有自已的个性, 那么我们在择偶时就要在了解自已性格的基础上找一个能弥补自已缺限的她或他。如脾气火爆的人就应找一个温柔的伴侣, 若两个都是脾气火爆的人生活在一起, 每天不吵得鸡飞狗跳才怪呢! 按我们育种理论也就是说, 两亲在某性状上都有相同缺陷, 所配组合在该性状上的缺陷必定要暴露出来。至于亲缘关系相差较近, 这点不用我多说大家也知道,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 三代以内的直系血亲或两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 因为血缘关系太近很容易造成遗传病在后代中表达。关于这一点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 可为什么有些育种工作者连这点最起码的常识也忽略了呢? 目前, 在育种中走猫步的大有人在,我国难得的几个优良骨干种质就是由于走猫步而造成了血缘关系混乱不堪的局面, 许多优良的地方种质流失, 这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巨大的麻烦, 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制造了极大的障碍。所以说, 青年朋友在谈恋爱时千万不要向这些走猫步的育种者学习, 否则,“东亚病夫”之名又会落在我们子孙头上。

这段是亲本选配, 主要是要良性互补, 这样才不会有明显的缺陷. 所以, 恋爱中要注意, 不要刻意去找高大上真善美的对象, 要容忍一些缺点和瑕疵, 这样才是理性与感性齐飞, 感情和婚姻完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