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安人》发表了一个文章,帮助读者快速理解APT的含义。转载如下:

近來APT攻擊一詞很熱門,可是明確的來說,什麼才是APT攻擊?什麼其實並不是APT攻擊呢?此次我們也特別專訪台灣對APT攻擊防禦專家Xecure Lab首席資安研究員邱銘彰,讓大家在5分鐘內就搞懂APT攻擊是什麼?

1. 攻擊趨勢的改變:已經從封包攻擊、DDoS攻擊,到前幾年開始有了針對應用程式的攻擊,這幾年來更轉變成社交工程攻擊,目標是更上層的使用者。也就是從 IP Port Aware => Application Aware => User Aware (or Threat Aware)。

防護思維是不是也應該跟著改變呢?

2. APT攻擊指的是網路上有組織、有計劃的間諜活動。
有人說,手機的JB、資料庫入侵也是APT?若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廣泛來說或者也可稱是APT攻擊。不過,APT攻擊最主要指的還是網路上有組織、有計劃的間諜活動,就是指透過社交工程、惡意郵件的攻擊。

通常郵件內會附加惡意文件,根據研究報告顯示,有高達38%的比例都是內含有問題的PDF、DOC、PPT格式等文件,寄送惡意程式反倒不多。

3. 社交工程演練雖可提高使用者資安意識,不過如果真的遇到APT攻擊,使用者很難靠自己來辨識,建議可以透過系統化、配套的機制來做偵測與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