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B基本原理分析2之802.4z物理层增强    之前一讲没有说完全

4z物理层增强

HRP-ERDEV:  BPRF和HPRF两种模式。主要增强点:

1. 更少的空口时间(速率更高),利于高密度或者低功耗应用;

2. STS,安全性和完整性增强,同时也可以用于测距。

UWB基本原理分析2_低功耗

4z增强-SYNC序列

 由于15.4的传输由SNYC,SFD,PHR,Payload四个部分组成,因此增强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考虑。

UWB基本原理分析2_低功耗_02

长度为91,而且这个序列的零值比较少,10个为零。 扩频因子为4,因此Peak PRF = 499.2M/4 = 124.8M。 Mean PRF = 124.8M*(81/91) = 111.09M。 每个符号码片数为91*4 = 364码片,对应的可以计算符号时间和符号速率。 重点:这个SYNC的Mean PRF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性能改善应该是明显的。 

4z增强-SFD增强

15.4的SFD码零值多,而且长度只有8和64两种。

4z的长度选项更多,而且新的序列没有零值。在帧边界检测方面性能会有提升。

BPRF模式下,SFD除了旧的方式外,还支持下表中长度为8的码。对于HPRF模式,下表中长度为4,8,16是必选的,长度为32是可选的。这个码一方面是一个重复度,另外一个方面是考察序列特性。HPRF模式下,速率较高,太短的重复度意义不大。 改进: 更多长度可选; 新序列没有零值,性能更好。

UWB基本原理分析2_码率_03

PHR优化-BPRF模式

在BPRF模式下,PHR采用之前的格式。PHR可支持6.8Mbps速率,与数据保持一致;同时可支持850kbps速率,数据支持6.8Mbps速率【注意,在BPRF模式下,PSDU没有110k/850k这种模式】。

UWB基本原理分析2_uwb_04

PHR采用850k/6.8M,而PSDU固定为6.8M。

4z里面PHR没有110kbps选项。PSDU没有110k/850k选项。

4z的目标是提升速率,而110k/850k是低速率。

 PHR优化-HPRF模式

在HPRF模式下,PHR应采取下面的格式,A1、A0是功能性比特,根据需要进行解释和使用,既可以用于控制STS和Payload之间的GAP,也可以用于扩展payload length长度指示。

UWB基本原理分析2_GAP_05

STS引入 

UWB基本原理分析2_GAP_06

Payload优化-编码优化

HPRF模式下,可采用K=7的卷积编码,这个时候就不必再包含RS编码。

UWB基本原理分析2_码率_07

Payload优化 

HPRF模式下的调制方式是完全不同的,PHR不再支持110kbps和850kbps的选项。

UWB基本原理分析2_码率_08

 249.6M PRF-1/2有用时间

每个编码比特包含8个脉冲,分成2组,组之间采用GAP分割。GAP分割与之前的方式类似,只是这次不是从前后半部分选一部分来承载信息,而是前后都用起来。之前的方式下110Kbps采用128个chip,850kbps采用16个chip,而6.8M采用2个chip。 根据这个图,一个符号有8个脉冲(8个数据chip),但占了16个chip(8个数据chip+8个无用chip)。所以速率计算:249.6M/8 = 31.2M符号速率。

 

UWB基本原理分析2_uwb_09

249.6M PRF

UWB基本原理分析2_uwb_10

124.8M PRF-1/4有用时间

124.8M PRF相比249.6M模式,每个符号占据的chip数从16上升到64,而有效脉冲数只是从8增加到16。整个时间中有16/64*499.2M = 124.8M PRF。卷积编码情况下124.8M/16*2*0.5 = 7.8Mbps。

UWB基本原理分析2_uwb_11

124.8M PRF 

 

UWB基本原理分析2_GAP_12

4z总结 

 整体上来讲,4z规定了一些新的范例,但并不能替代之前的应用。4Z定义的应用在高密度和低功耗方面会有作用,但其整体码率较高,不可避免地距离会比较近。 上面整体上将4z涉及到的物理层修改整理了一下:主要涉及SYNC,SFD,PHR,STS,编码,调制等诸多方面。 对于BPRF模式而言,Ci用91,并且可选择更灵活的重复长度(64不行时可以选择256,这比直接跳到1024要好很多,1024不是一个好的选项),从而在SYNC阶段获取较好的性能;对于SFD而言,可以选择8倍/64倍重复,性能基本保持不变;对于PHR,选择850kbps速率或者6.8M速率;对于Payload,只能是6.8Mbps速率。 对于HPRF模式,目前先不用管。 总结,4z不能替代4的功能,只是在部分场景下的增强,但是4z的BPRF模式可以取代目前我们的应用场景,同时可以在SYNC性能和开销平衡方面作更多优化。其它场景,4z暂时不能替代4的功能。 另外一个就是,在HPRF模式下,采取了CR7的卷积码,可能对性能会有一定改善。 另外,在4z中指定的MAC层的使用模式,挪到4中使用是很有益的。

插曲

UWB符号定义

UWB基本原理分析2_GAP_13

调制方式:二元位置调制和二元相位调制结合。(BPM+BPSK)。每个符号承载2比特信息g0,g1。 构造层级:

2.1 UWB符号一分为二,在前半部分还是后半部分由g0决定。

2.2 假设决定在前半部分,进一步将前半部分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为有用时间,另一半为保护间隔。保护间隔是用于降低/避免符号间干扰的影响(问题:对自身应该是没影响的,可能是对别的标签的影响)。

2.3 在有用部分,又分为若干个突发(burst)。最终是从这若干个突发中选择一个来发送。

2.4 一个突发由若干个码片构成。 对于一个UWB符号来讲,需要决定:1. 突发(burst)个数;2. 每个突发由多少个码片构成。突发个数决定了time-hopping的集合大小,突发码片数决定了传输的Mean PRF,这个实际上跟性能相关。 因此,这两个参数是设计参数。

参数解读

 以第一行为例:

Peak PRF 为499.2M是系统决定的,带宽499.2M为3dB带宽,也是设计决定的。由于采用RS编码和卷积码组合,RS码率为0.87,而卷积码码率为0.5,合并码率为0.87*0.5=0.44。

如果定下来这个符号的burst个数为32,burst内的码片数为128。则可算出Nhop = 32/4 = 8,一个符号内的码片数为32*128 = 4096。Burst持续时间 = 128/499.2M;

符号持续时间为4096/499.2M。 符号率为1/(4096/499.2M) = 0.12M

由于采用BPM+BPSK,码率为0.44,因此有效数据率为0.12*2*0.44 = 0.11Mbps。

由于在一个符号内32个Burst,只有一个用于发送,因此Mean PRF = 499.2M/32 = 15.6M。

系统设计的考虑

UWB系统是一个功率谱密度受限的系统 提高可靠性/SNR,通常是通过能量在时间域上累积来获得的。 SYNC/SFD,时间域上重复扩展是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110K/850K/6.8M,占用码片数分别为128/16/2,110K也是通过时间上占用更多的码片,从而获得覆盖上的提升。

Block-based 测距模式

UWB基本原理分析2_GAP_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