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大分享也来了 最近忙于婚礼 哈哈 所以也发一点扯淡的 缓解心情一下 周末还因为在家烤串打架

一、0Ω电阻可以过多大电流

  0Ω电阻到底能过多大电流?这个问题想必每位硬件工程师都查过。而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0Ω电阻的阻值到底有多大?

    这两个问题本来是很简单的,答案应该也是很明确的,但网上网友却给出了不尽相同的答案。有的人说0Ω电阻是50mΩ,还有的人说其实只有20mΩ;有的人说只能过1A电流,还有的人说可以过1.5A……

    那么,到底是多大呢?下面,我们一步一步来看。

0Ω电阻阻值大小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专门查了一下电阻的标准。根据EN60115-2电阻标准文件记载,0Ω电阻的阻值是0Ω,但也会有偏差。0Ω最大电阻偏差有三种可以选择,分别为10mΩ、20mΩ和50mΩ。

    也就是说,0Ω电阻偏差可以允许有多种偏差,这主要看电阻厂商做的是哪种了。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电子技术

    我下载了几大品牌的,比如罗姆、国巨、光颉的普通0Ω电阻规格书查看了一下,发现它们标注的0Ω电阻,最大阻值都是50mΩ。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常用的普通0Ω电阻的阻值最大不超过50mΩ。

0Ω电阻的过流能力

    网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0Ω电阻的电流是根据功率算出来的,电阻按照50mΩ来算。这样的话,0805的电阻功率一般为1/8W,算出额定电流应该是1.58A。但是,我查看规格书发现,罗姆、国巨、光颉这几大品牌的都是2A,与计算出来的有些出入。

    罗姆、国巨、光颉三大厂家的普通0Ω电阻额定电流如下: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模拟电路_02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大厂家的0Ω电阻的额定电流还是略有差别的。我建议综合各家的、按照最小值来选,这样就不论什么品牌,都不会超出规格设计了。

    额定电流综合之后的表格如下: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电子技术_03

    我们看到,常规的电阻的电流都不大,按照综合后的最小值来选的话,最大的也就2A。如果设计电路时发现,我要用3A或4A的0Ω电阻,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可以用2个0Ω电阻并联起来就行了。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怎么有的封装变大了,但过流并没有增加呢?例如,0805和1206都是2A,在这里应该是额定电流虽然没有增加,但瞬间电流应该是能过更大了。如果你打开国巨的电阻规格书,就会发现它写了两个参数,一个是额定电流,另一个是最大电流。额定电流都是2A,但最大电流0805是5A,1206是10A。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电子技术_04

    注:Jumper就是0Ω电阻(标准文件就是这么写的,如下图所示)。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核心技术_05

特殊大额定电流的0Ω电阻

    如果是更大的电流,也是电阻可选的。不过,这些电阻就不常规了,比如这个罗姆的超低阻值电阻,最大阻值0.5mΩ,小了100倍,额定电流更是达到了20A+,但是价格比较贵,要好几毛钱,而普通电阻一分钱能买好几个。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核心技术_06

巧用0Ω电阻设计PCB板

    许多硬件初学者看到PCB板上用到0Ω电阻时,往往就会一脸懵圈,相关文章:零欧姆电阻的使用技巧。他们经常会问:既然这玩意儿里面啥也没有,干嘛还要用它?

    其实,0Ω电阻的用处可大了,如果用好它,可以极大地方便PCB板的设计和调试。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0Ω电阻的作用。

    例如,老板出于成本的考虑,让你设计一个单面板,也就是说,元器件的安装及走线都只能在一面,你最头疼的是有些线实在走不过去,必须跨线连接,打俩孔用跳线?如果在研发的时候,这种方法还是可以的,但有一天你的设计变成了产品,需要大批量生产,机器折腾起跳线来要比放置一个电阻麻烦的多,这时候0Ω电阻就能帮你大忙了!根据你的空间,可以选用0805、0603或0402的电阻。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模拟电路_07

调试时的前后级隔离

    如果你的设计是新的,对PCB板上很多部分的功能以及能够实现的性能还不确定,拿回板子来将会面临一场惊心动魄的调试,debug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把问题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因此多块电路之间的隔离就非常重要。

    在调试A电路时,你不希望B电路的工作影响到你的调试,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断掉它们之间的连接,而0Ω电阻就是一个最好的隔离方式!

    调试的时候不焊接,等调试完成确认这部分电路没问题了,就可以将0Ω电阻安装上。当然,在最终的产品中可以彻底去掉。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核心技术_08

测试电流用

    如果你想测试某一路的电流大小,一种方式是通过电压表测量该通路上某电阻两端的电压(确保电压表的内阻不要影响到测量的精度),通过欧姆定律就可以计算出该路的电流。

    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将电流表串在该回路上,因此在该电路上可以放置一个0Ω电阻,测量电流的时候用电流表两端代替该电阻,等测量完毕就能将该电阻安装上了。

给自己调试带来灵活性

    可以预留各种可能性,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装不同的电阻,它可以替代掉跳线,避免了跳线的钻孔、安装占用比较大的空间,而且跳线也会引起高频干扰。

    比如,PCB板上设计有低通滤波器,如果发现最终不需要或者一开始调试的时候没时间调试低通滤波器,但又必须让信号流通过去,可以用0Ω电阻来代替原来设计中的电阻/电感,而不安装电容。在匹配电路参数不确定时,以0Ω电阻代替,实际调试的时候确定参数再以具体的数值的元器件来代替。

用于信号完整性的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单点连接

    有人说0Ω电阻跟没有一样,干嘛不直接连接上?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电路原理图里没有这个0Ω电阻,做PCB Layout的时候就可能忽略这个单点连接的原则,CAD软件也会乱连在一起,达不到你单点连接的初衷。

    当然,单点连接的时候也可以用磁珠,但我个人的观点是连接点的位置选择好的话,磁珠除了比电阻贵之外,没有什么好处。在实际的操作中,你可以用比较小的封装的0Ω电阻,比如0402和0201,焊接的时候直接用烙铁将两端搭接在一起就可以,这样连电阻也省了。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嵌入式硬件_09

增加被逆向工程的难度

    如果你在电路上放置多个不同颜色、不同封装、没有阻值标记的0Ω电阻,不影响电路的工作性能,但却可以让抄你板子的人瞬间抓狂。

    PCB板上支持不同的配置,有的版本可能有部分电路不安装,可以用它来隔离不安装的电路部分,比如iPhone中有WiFi版本和WiFi+3G版本的,用的实际上是一个设计。

     怎么样?这个0Ω电阻的作用很大吧!在以后的项目中大家慢慢体会吧,很多时候灵活应用它,会让你很多头疼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二、软件比硬件简单多了

为什么说软件比硬件简单?

  请注意编程确实是一门手艺。

      意思是说,软件任何初中毕业的人士都可以容易地入门。

  事实上很多年轻人在小学就精通软件了。

  这说明软件其实入门很容易。

  就像搭积木一样。

  越是没有所污染过的人。

  越容易根据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想象力来编写任何程序。

  即使在506070年代的国外的年轻人。

  精通软件的都是如此过来的。

  任何你能够使用的软件开发环境。

  都是足够模块化的。

  也就是搭积木的模块都早已具备。

  如果搭积木就是你自己的想象力的问题了。

  你并非需要计算机专业的学习。

  任何事实求实地接近自己的实际问题的人。

  都会知道如何编写解决问题的软件。

  当然如何能从书中吸收好的编程方法。

  也是很不错的。

  软件开发确实是入门容易进级也不难的手艺。

  

做硬件就需要长期积累

  特别是模拟电路的问题。

  没有人能真实地看懂任何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模拟电路的入门远比软件要难。

  这是从能自由设计电路的角度看。

  而软件即使一个学龄前的儿童也是容易入门并且可以自由设计软件程序的。

  但全世界绝对没有超过5个人能够自由设计电路。

  即使模拟电路也可以有模块。

  但你即使会搭模拟电路等积木。

  性质与软件业不同。

  因为硬件电路的设计需要真正的专家。

  但全世界不超过3个。

  要么是按设计手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搭积木”。

  长时间的从事模拟电路的人士。

  更多的是因为长时间的接触模拟电路而对于模拟电路有了感性认识。

  对于一个长达20年从事模拟电路的人来说。

  其最大的收获就是退休的时候才刚刚明白其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第一个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

  做硬件就像中医,火候未到都不算老中医!延庆川北小区45孙老师 收卖废品破烂垃圾炒股 废品孙 再回收

  电子产品能否做稳定,硬件至关重要,因为硬件设计上的不稳定最后来都是推倒重新设计,软件还可以修改代码编译后重新下载进去。大家做设计的时间久了,会慢慢领会的。

  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与天线、高速信号处理、信号完整性、PCB布线的 实际措施、系统电磁兼容的处理措施、电路调试的能力与解决电路故障的能力,等等

  做硬件设计10年以内的,只是为了生活!

  如果15年以上,你一直做硬件设计才是被尊重的高手!

三、入错坑没聊聊电子工程师

    这里主要以个人经历谈谈电子工程师新手,开始技术生涯可能面临的困惑、关心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新手感兴趣的问题

1 电子工程师矛盾心态——电子新手新没事做,没人教,工作没有技术含量?

    电子新手往往心浮气躁,拒绝进步,拒绝沉淀,害怕丢脸。记住每一个让你丢脸的人,他们是你的贵人。感激那些给他难堪的人;感激那些给你启发的老师。电子 研发工作上的时忙时闲,是很正常的事情。缺乏对电子行业的整体认识让新手觉得没有事情做;缺乏与同事的良好沟通让新手没有人去教;缺乏对工作的深入分析让 新手觉得没有事情做。学会找事情做,虚心诚恳地去观察,去问问题,就可以摆脱“没事做,没人教”矛盾心态。

2 大城市与小城市的电子工程师那个更好?

    北上广深是四个电子行业最集中的城市,工作机会很多,不少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或总部大部分在这四个城市。大城市房价贵,交通费用高,工作节奏快,压力大, 但选择的余地也大。小城市除了工作外,则更适合生活。菁菁木华早期在一个小城市,能够走路15分钟上班,坚持每天早上去晨泳,春夏秋冬从不间断,2006 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上海的市中心上班一直到现在。总体来说,大小城市各有各的好处,都是一种活法。如果你看中工作,看中事业,大城市机会多,可能更适合你;如果想找更适合生活的地方,可以选择去小城市发展。

3 大公司与小公司的电子工程师那个更好?

    电子新手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尽量选择大公司。大公司稳定,里面积淀的电子高手很多,有更多机会去学习技术,同时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如果能进入外企待3到5年更好,完整的工作流程及鲜明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你的好习惯,让你一辈子受益无穷。在珠三角的大型电子公司,里面有50多位电子研发工程师;到上海则是进入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里面的硬件、软件系统的高手更多,不少是从IBM、GE等跳槽过来的,海龟、博士也一大把。不过,个人能力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许可以去小公司,那将会是另外一片天空。

4 偏硬件与偏软件的电子工程师那个更好?

    关于从事软件还是硬件这个问题,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如何学习单片机?一般来说,同样长的工作年份,偏软件工作的工资比偏硬件的稍微高一些;在数量上,偏软件的职位会比偏硬件的职位多;偏软件的职位在行业经验上的积累会影响 职位的跃迁;偏硬件的长远来讲更有发展前途,更方便以后转行,而且可以寻找到更多乐趣;真正的高手是软硬兼通的。菁菁木华在一度在偏硬偏软中徘徊,艰难的勉强的选择了偏硬,发现还真适合自己。

5 电子技术学习该Focus深度还是Focus广度?

    纯粹的高深技术,并不能够给你带来财富。有不少电子新手,总以为学会了ARM、FPGA,会绘制10层或更多层电路板,就一定可以带来高薪,其实不然。技 术是相通的,全身心的投入聚焦去学单个的技术都很容易。把握当下和行业特点,结合实际的去钻研技术才最稳妥。太多的高深技术在睡觉。深度不一定有用,广度 也不一定有用,能够商业化并市场化的技术最有用。

6 与人沟通与技术精通,对电子工程师那个更重要?

    不少工程师一味的专注技术,忽视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长时间得不到公司的重用;更多的工程师以为掌握了热门了技术,如智能手机,无线通信等,就一定能够改 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活的更有成就感。其实,结合自身的实际去专注在自身的行业核心技术的掌握,不断更新自我观念,提高自身修养水平,反省与人打交道的方 式方法,这样一个电子工程师才有更好的前景。很多时候,与人沟通比技术精通对一个电子工程师更重要。

7 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高手?

    电子工程师的工作就是将一堆器件搭在一起,注入思想(程序),完成这些器件分离时无法完成的功能,做出一个能够商业化的成品。技术高手需要持续的积累。学习态度重要,学习的方法重要,学习的环境及好师傅带更重要,自行总结自行去悟最重要——也就是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后,不断领悟。专注在一个行业,准备 好奋斗十年,或至少3~5年来掌握该行业的核心技术;勤于思考,要常常有灵机一动感觉;勤于动手,干什么像什么,能发现并对粗制滥造深恶痛绝,对精致严谨 一往情深,相信数年之后你一定成为电子高手。

8 什么样的电子工程师最吃香?

    电子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在普通提升。精通英语或者其他的第二外语,计算机操作非常熟练,善于与人沟通,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对电子行业系统有比较充分的了 解,并能持续不断学习的电子工程师最吃香。也就是说,“多面手电子工程师”最吃香。做合适的项目,遇到合适的上司,从技术走向高层,往往是可欲不可求的。能否进入到心仪的公司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缘分是很重要的。

9 技术深度发展转行的途径是什么?

    从硬件或者软件,升级为做固件工程师;从固件工程师,升级为系统架构工程师;从硬件转为软件,从软件转为测试;电子工程师根据实际的情况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看中时机转行说不定发现另一个天空。我身边就有不少同事,转行很成功。一位同事从嵌入式软件工程师转去做测试,并成为这个嵌入式软件测试领域的高手, 在公司得到重用。

10 放弃技术转行的途径是什么?

    试着想想电子产业生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想想是否有合适自己的位置?从电子工程师转行做市场,从电子工程师转行做管理,从电子工程师转行做生产、质量管 理……,这些都是路。高中同学从市场转到做海外市场的有几个,遨游在孟加拉,俄罗斯,有一个还当上了区域市场经理。转行做管理是一条最容易想到的路,但往 往可遇不可求,僧多粥少。从电子工程师转行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根据自身和行业的情况进行选择。

11 电子行业的趋势是什么?

    电脑、汽车、家电、通信、工业、交通、航空、多媒体音频视频、医疗、电源、微电子,每个行业都在智能化、网络化、无线化、微型化。在每一个行业都有不少高端具有核心竞争力并极度挣钱的杰出公司。在一个行业专注几年,掌握该行业的核心技术,你的未来的前途将会更广阔。

12 电子技术的趋势是什么?

    电子技术的五个时代已经来临:Wireless时代、FPGA时代、Linux时代、Smartphone时代、Audio-Video时代。在任何热 门领域的一个技术点有所精通,你都是了不起的。在未来的很多年,你就不怕担心被淘汰。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毕业以后一直专注做音频,现在已经是小有成就了。

13 杯具的电子工程师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杯具人生,鸡肋生活的真正原因是:除遗传外,脾气太坏、懒、方向错、方法错,没坚持,害怕变化。脾气来了、福气没了,想想是否具有癌症性格?每个人都需要 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系统,有两三个可以让你倾诉的好友或家人;追求完美的人,学会了欣赏自己,宽容别人,把标准降低,生活中的开心就会多很多;容易消极的人 如果学会了得失的转换,就会开朗很多。生活累,少数人为了生存,多数人为了攀比。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多少少了一些东西。有人夫妻恩爱、 月入数十万,却没有儿女;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财,情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财万贯,却是子孙不孝;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每个人的生命, 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现在却能宽心接受。因为,我体认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背上的一根刺, 时时提醒我们谦卑,要懂得怜恤,拥有一颗朴素的心。

14 如何获取更多的财富,渠道是什么?

    在规则中犯规地寻找夹缝。一般来说,有一定技术背景,良好的综合能力,跳槽是涨薪水的最快的方式;有了一定原始积累后,开源节流,省钱秘籍,卖服务,卖产 品,卖创意,以钱生钱搞投资;在电子行业的夹缝中,寻找挣钱的机会。人一出生就沦陷了,沦陷在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当中,情场的、职场的、商场的、官场的…… 面对生命的幻境,每个人在清醒的时候都想挣脱,每用力挣扎一下,反而是陷得越深!无形的,有形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尽是规则!电子行业的机会很多,就 看你能否在规则中犯规地寻找夹缝;随着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你会发现获取财富的通道很多。

    我们可以失败十次一百次,我们只需要成功一次,这辈子也许就够了,我们需要坚持到能够成功的那一刻。

15 工作生活如何平衡?

    仔细想想: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年龄大了,才明白人活着除了为国家之外,就是为了儿女。即使为了自己的发展,也不要耽误了你的下一代。一位加拿大美籍华人同事在上海就谈到,他很多的朋友,由于工作太忙,在子女教育上出现了问题。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后备精英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生活上:人生的境界与你的痛苦是成反比的。

    有些黑暗,只能自己穿越。有些痛苦,只能自己体验。有些孤独,只能自己品尝。但是穿过黑暗,我们一定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走出痛苦,我们一定能企及成长的高度。告别孤独,我们一定也能收获心灵的深度。

    工作上:别把自己当回事,没有你地球照样转!

    铁打的兵营,流水的兵;过去的事,过去的人。其实很多事,回头看看,也就那回事。为了自己的理想,想动就动吧。

    拿素心待人,凭技术生存,靠实力发展,用事实说话!聚焦之后再聚焦,最后是一点突破.....

月入两万的电子工程师应具备什么?

    薪水和收入,是和大家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永恒的话题。对于我们绝大部分打工者,我们基本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我们纯粹就是工薪阶层。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薪水?这个话题大家一定会喜欢吧?

    为什么这里把月薪定义在20K,因为我觉得,20K是比较资深的工程师的合理薪酬,薪水再高的,估计一般都会有个经理什么的头衔了,就不能简单的算做是工程师了。

    老板不会无缘无故给我们加薪,但我们必须具备让老板给我们加薪的素质!

    那么,作为电源工程师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好不好?我先说说个人的看法:

1 学历

    我知道,有很多人认为,学历和能力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也承认,的确有高分低能的现象存在。但我们不应该否认,经历过重重考试,闯关成功的高学历 者,大多数是聪明能干的。套用大学里老师教育我们的一句话:“如果连读书都读不好,你凭什么说你就能做好别的事?”在此,我丝毫没有看低低学历者的意思。因为有很多学历不高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而是因为种种外部因素导致了学习的中断。但是我建议,如果你的学历不高,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自己 的学历,最起码要提高的本科水平。在大学扩招的今天,说实话,本科学历,基本是成为一个工程师的起码要求了。当用人单位对你还不了解的时候,学历是最基本 的能够让你获得一个面试机会的钥匙。

2 做事就是做人

    三思而后行,在日常的工作中,谦虚而好学,善于总结和积累,爱帮助别人,不摆架子,认真负责同时而不畏强权。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做 人成功的。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有大家的帮助,你的成长,包括薪水的成长,是很快的。很多高薪的工作,经常是朋友介绍或推荐而得到的。而你,如果希 望得到朋友的帮忙,首先必须成为一个让大家愿意接近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不仅仅是聪明就够了的。

3 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

设计电源就像学围棋。入门容易,精通难。电源里面设计的知识面很宽广,那么我们就需要尽量多学各类知识。

    起码的,物理、高等数学、电磁学、电路分析等数学物理知识要会,再提升一些,例如自控原理、软件编程、数据结构、基础化学等要会一些。

    需要掌握一些专业的软件:

  • 电路设计类的,如protel、powerpcb等起码要会一种,越精通越好。
  • 机械设计类的,如ProE、Solidworks、AutoCad等起码要会一种,越精通越好。
  • 仿真类的,如Orcad/pspice、Saber、Matlab等会的越多越好、越精通越好。
  • 计算类的,如Mathcad,越精通越好。
  • 其它的,OFFICE系列是起码的。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 还需要掌握:EMC、各国安全规范的标准和具体要求等。

    这些知识是互相交叉的,不是独立存在的。举例来说,一个优秀的电源工程师,肯定也是画电源PCB的高手,同时对安规和EMC的理解也应该是很深入的,那计算变压器、设计变压器结构、画各类图纸都应该不是问题。

4 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思考技术问题,思考人生哲学。想想看,如果你从事的是靠低成本竞争的行业,那么你的薪水就是老板考虑的成本之一,那么你拿到高薪的 机会还会多吗?但这里,并不是要你好高骛远,有什么样的能力,你才能去做什么样的事。还是那句话,先让自己具备拿高薪的素质。

四、能在一个公司死磕10年吗或是等退休

因为媳妇天天说可以退休有感而发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嵌入式硬件_10

    在互联网红利爆发,人心躁动的今天,可以在一个公司磕到5~10年,真的很不容易,我记得前东家要是有人呆满8年,就可以鲜花伺候,附送一个小金块,据说价值不菲。

    下面是知乎作者"沈世钧"的一个回答,感觉还不错,分享给大家。

    我是一名老程序员,在这家公司(500强外企),到今天已经服务了10年,目前的职称是“高级软件技术专家”。

    好多人,尤其是在软件圈,一听闻我在这家公司已经服务了10年,无不大吃一惊,觉得我要么是技术烂,要么是没有追求。

    其实,都不是。我之所以愿意呆在这家公司,实在是因为她确实很棒,满足我的一切需求。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我大概回忆了下,在这家公司的10年,加班的时间全部加起来不超过10天。最近3年则一天都没有。

    20天年假,病假无算,基本上随请随休。

    我从来没听说过那个领导不批员工年假的。

    这样温和的工作,且不说在“996”成风的 IT圈,就是在任何传统行业,哪怕是公务员,也不多见。

    对年轻人来说,高强度加班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人过了30,有了家庭,琐事缠身,精力每况愈下,愈发觉得能拥有这样一份工作,是人生之幸。

顶尖的技术

    我所在业务部,主打技术是人工智能。而在某些细分领域,10年以来,公司的算法一直保持业界领先。

    而是我虽然是一名软件开发人员,耳濡目染,却也一直接触着业界最前沿技术。

    公司鼓励员工大胆尝试新技术,也不限制工程师的发展方向。10年以来,无论是桌面开发(C#/WPF)、还是Java后端开发,还是前端开发,我都较深入的参与过。

    所以相对于有些公司,专岗专人,我在技术的广度上,则没有受到明显的限制。

软实力

    除了技术“硬实力”,公司还特别注重发展员工的“软实力”,例如演讲能力,文案能力等等。

    而这种软实力,越是职业生涯往后发展,就越有价值。

    我常想,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当前的工作,也许就再没有人愿意雇用我去写代码。到那时候,也许我可以凭着我这些年的积累,可以去应聘一些其他岗位,例如售前、售后、培训师等。

    好歹有口饭吃。

职业发展

    我的职业发展,总体走了一条“技术->管理->技术”的路线。

    从技术走向管理是因为典型的“学而优则仕”。

    从管理再回到技术,则是追随本心。整个过程,公司都尊重我的想法,没有设置任何的障碍。

    今年我41岁,每天依旧奋斗在编程第一线。在这家公司,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没有一丝的尴尬。

舒适的工作环境

    我去过很多互联网公司,很多办公环境都是大厅,大长桌。连个最基本的隔断都没有。工位之间,人挤人,恨不得伸个懒腰会碰到别人。

    而我们公司人均办公面积20平方米,很多人都同时拥有3台显示器。工作之余,或伸腿躺下,或站起来做几个俯卧撑,那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

    而资历深的老员工,很多还有独立办公室,无论管理还是技术。

有竞争力的薪水

    当然,任何一家公司,再好的技术、再舒服的工作环境,如果给太少的钱,无疑都是耍流氓。

    在过去的10年中,前8年,我的薪水在同资历的朋友中,一直靠前。但也就这两年,随着互联网的强势发展,朋友中才陆陆续续有人反超了我,但也是个别,而且多的并不夸张。

    例如朋友在互联网公司挣1万,那我可能就挣8500。

    但是,朋友为了这多出15%,却多付出了将近一倍的时间,而且还是最珍贵的休息时间。这个投入产出比,在我看来,实在太低。

    当然,我不是说对所有的人,这个公司都是完美的。但具体到我,在每个时间点上,却可能是最适合我的。

    早10年的时候,我年轻,也缺钱,并且精力旺盛,也能承受高强度的加班。但那时我的薪水却高于同资历的人,所以自没有离开的理由。

    现在,虽然薪水优势已不在,但年龄却已经快40岁了,精力大不如前,需要更多的关注家庭和健康。幸亏还没有孩子,而现在我如果为了追求不多的加薪,而跳槽到996成风的互联网企业,无疑是准备向死而生。

    当然,这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完美的东西。即使有,也不会在所有的时候,让一个人全占了。

    这家公司最大的问题是,这两年外企总体在走下坡路。就在我身边,大规模的裁员就发生过多次。

    所以,今天,虽然我每天认真工作,真心的希望这家公司好。但我也有心理准备,如果哪天真裁员到我头上,我也没啥可说的。

    我准备领了补偿金(n+3),回家好好调整一段时间,然后再开始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但无论如何,在心里,我和这家公司都有无比深的感情。她影响了我,改造了我,是我人生最重要,最愉快的的一段时光。我相信,到死的那天,在我临终回忆的时候,我的心里一定有她抹不去的影子。

五、一亿投资,能在芯片公司烧多久?

我们公司是XX公司还没有投自己的芯片

一亿投资,能在芯片公司烧多久?

    这个问题我分别问了几个芯片公司的创始人。

    有说2年的(某中等规模电路,成熟制程的MCU芯片公司);

    有说1年的(某AI算力芯片公司);

    有说半年的(通讯SoC芯片,需要搭建百人团队的);

    最厉害的有说一个月的(这花钱的速度....不禁让我流下了贫穷的泪水);一个月花完的这位兄弟是买了某A字母公司出品的超豪华架构套餐吗?

    一个亿烧完的时候,其实很多公司连芯片的影儿都没见着,有模有样的demo可能都没搞出来。但是不好意思,下一笔融资必须马上接着到账,否则之前投的钱就可能全部打水漂。这钱到底怎么烧的。

    芯片设计公司并没有什么特别昂贵的机器和场地投入,属于轻资产公司,主要开销来自人员的成本,流片成本以及各类知识产权类和服务类的费用,这几项开销,会让你体会到什么才叫花钱如流水。

    拿一款应用于数据中心的AI处理器芯片来举例,即便做一款不算业界最高精尖的指标的,一个亿也只能勉强搞个一代产品出来。

搭建团队

    对于芯片团队来说,首先得找三个架构师是没跑儿的(一个做系统级的,俩微架构IP级的或者搞搞性能设计和PPA的),第一步至少地把芯片架构搭起来啊,按照2021年下半年的数据,资深一点的架构师(架构师没有资历太浅的)的年薪基本已经是150W起步,如果想招业界超级大牛架构师,他们的薪资200W起。

    桥豆麻袋!这是架构师的现在薪资,我可没说这是他的期望薪资(手动捂脸),别忘了咱们是一家初创公司,想要吸引顶级的架构师进来咱们团队怎么办?

    现金,期权股票,愿景灌输(江湖俗称洗脑脑或画饼饼)一样不能少啊。

    哦对了,创始人如果有很强的说服能力和个人魅力和行业影响力,能让一群牛逼的大佬选择平薪甚至降薪加入,遇到这样的创始人,金主爸爸们投资人们就赶紧投了,我把它称之为芯片企业的第二核心竞争力!

    架构师有了,吭哧吭哧搭建个小半年是最少的,期间开始要做具体的RTL了。

    芯片小规模的?先招5个designer(逻辑芯片设计工程师)。

    中等规模的?先招10个designer吧。

    超大规模的?20个起,上不封顶。等等。

    光有设计肯定不行,一个设计得配俩验证(design verification)工程师吧,咱们初创公司,得省着点花钱,一个设计工程师配1.5个验证工程师,或者一个设计师配一个经验丰富的验证工程师(妈妈夸我真是省钱小能手)。

    即使是最小规模编制的团队,也要10位芯片前端的工程师(5位设计+5位验证),由于设计和验证属于整个行业最紧俏的人才类型,去年大部分的芯片公司为了确保团队稳定,都给自己的工程师团队猛涨了一波薪资,想要说服他们出来加入咱们小初创,要么创始团队说破嘴皮,要么HR说破嘴皮,或者花钱让猎头说破嘴皮。

    目前在职的设计/验证人员的薪资范围大概是这样的,以上海行情为例,应届硕士普遍30-50W;2-5年普遍40-80W;5年-10年 50-100W;10年以上大多100W起步。

    越是高端的芯片,越是需要资深的人员加入,为了省钱,创始人白天开会,管理,拉融资,晚上还要回公司自己在一线做技术,真的非常不容易;

    RTL快要freeze的时候,不要停,DFT(可测性设计工程师)和PD(物理实现工程师)人员就要上了。

    芯片公司要是想养一个完整的后端团队是非常昂贵的。后端类的工种大多属于项目制,芯片流片节点前才会介入(会阶段性累成汪),在架构和前端阶段时往往工作量不饱和,因此很多芯片公司选择将芯片后端的工作外包给芯片设计服务公司(design service),但是一次设计的费用也要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

    芯片公司虽然是属于硬件类的公司,但是软件类的工程师也少不了,由于近两年AI芯片的大火,导致曾经的一个冷门品类“编译器软件工程师”近两年快被炒出天价了,两个大厂HR为了争夺一位3年经验的编译器小哥打得不可开交甚至要开启拍卖喊价模式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现在的芯片在设计阶段,软件、算法就已经要考虑嵌入进去了。如果说芯片设计类的工程师还只是贵,那么芯片算法类的工程师真的是又贵又少又傲娇,一个资深点的AI芯片算法工程师的年薪比创始人高个2倍也是正常现象。

    这样算下来,光是基本人员勉强配齐或者找点设计服务公司帮忙干点,2000W左右已经准备要花出去了,到这里为止还只是刚搭了刚需版本的团队,芯片还连半个影子都没有。

架构

    创业初期,创始团队已经要确认好是加入哪个指令集架构阵营了,现在大部分低功耗的逻辑芯片公司用的都是ARM公司的架构,做手机芯片的公司基本都在ARM的阵营里。ARM的产品物美但不太会价廉。

    还记得前面那位大哥买的豪华套餐吗?

    ARM的架构起步价通常以百万计算,单位不是人民币而是美金!想要看源代码?一千万美金起步(当然咱初创,先买个IP用着,先不想看源码的事情,即便这样也要几百万花出去了)。这个还只是初始授权费用。

    之后卖出去的每一片芯片,ARM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这个在后续对芯片公司来说就是很可观的一笔支出。

    既然买个架构都这么贵,那我选不要钱的RISC-V架构行不行(你可以理解为手机系统的安卓,开源,便宜甚至不要钱),当然可以!

    但是后续的生态建设费用高的离谱,你看看那些用RV架构的公司,谁家还没有十个八个的marketing和sales的,而这支市场销售团队又是一年几百万的开支,老板掐指一算,含着泪还是买了ARM。

    接下来,迎面走来的是EDA软件方队,他们迈着坚实步伐,对你说:同志,该交钱了。如果说在人员配置,指令集架构上还有各种省钱的法子,那么在EDA软件这块,这钱真省不下来。所有芯片的设计图纸必须要跑在EDA软件上,你可以理解为做网页平面设计的人离开不Adobe公司的Photoshop一样。

    正版EDA软件,目前还是被几家巨头垄断着,不管是Synopsys公司的, Cadence公司的, 还是Mentor公司的,买一套又是几百万起(美金),即便是花了上千万买的的EDA仿真工具也才给十几个License。

    那我用盗版行不行的?除非不想把芯片拿去流片,否则还是老老实实买正版吧。

    买虚拟的东西的钱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图样图simple。

    接下来就是一堆的IP要怎么解决,自己设计还是买还是找design service公司来做,总之不管用哪种,都要刷卡。

    接口类的HDMI, PCIE,DDR等等等这些IP怎么解决,一个IP,直接买的话一个可能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且每个license都有授权期限,过期了还得续费;

    自己招工程师做IP,一个小团队的年薪开支也是几百万起,找设计服务公司也是一个道理,人家外包公司老板还要再赚点差价,但是至少接了活儿可以马上撸起袖子干,自己招的人可能还要磨合一段时间,靠不靠谱还要时间来验证。

    如果是做CPU或者手机的SOC基带处理器芯片,几十个IP等着咱来配齐。算起来,这一块就是几百到几千万的开支,没有上限。

    以上开销粗略估计了一下 已经快来到5000W的价位了,一个亿的钱,光在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和服务上已经花去一半了。

    开过一家芯片公司以后,突然觉得女朋友的爱马仕包包都显得如此的亲民。但是能把这些钱顺顺利利花出去的公司,其实已经比很多公司要强了,有些公司大半年招不到人的,一直在战略性犹豫是自研还是攒个东西先应付着的,投资人看了后真想口吐芬芳。

流片

    准备开始流片后,花钱的速度那简直就是安了火箭一般。流片对于芯片公司来说就像参加一次大考,而且考试报名费出奇地贵。

    忍不住插播一下,芯片设计公司流片前的场景就跟参加高考前的教室场景一样。

    到处都是打气横幅:

    流片攻坚战最后60天倒计时...

    这氛围,像极了高考前。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模拟电路_11

    小公司流片一般不会选择第一版就full mask(包下一整块的晶圆片),而是会采用mpw方式,类似于拼多多的模式,几家设计公司共享一个晶圆,但要保证使用的是同一种工艺;不管是否拼单,都需要提前把掩膜版(Mask)的钱付了。

    Mask这玩意儿的制造设备由于贵的吓人,所以做出来的掩膜版也是无敌贵。一套65nm工艺节点的掩膜版起价大概在100W美金。

    如果采用28nm工艺,则一套掩膜版300W美金起,如果是14nm,一套500W美金起。

    哦对了,一般一套是不够的,可能需要备足2套。投资人的心在滴血。

    当然,掩膜版归掩膜版,流片的钱还是要另外付的。流一次片的价格相当于烧掉一套房子,这真不是在开玩笑。成熟工艺流片一次可能是上海外环一套房,48nm工艺流片一次可能是张江一套房,14nm工艺流片一次可能是黄浦江边一套房,5-7nm工艺流片一次那就是上海法租界一套房。

    讲到这里,一个亿基本已经花完了。

测试

    房子到手后,哦不,是芯片流片回来到手后,马上就要上测试。流片不是说一次流片成功就万事大吉了,通常一款芯片刚tape out回来测试至少会有几百个bug,光是修复这些bug一年时间又没了。

    上面那个巨烧钱的团队成员:老板,咱们工资要结一结了。修复bug真的需要绞尽脑汁,让多少青葱少年变成了秃头大叔,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得找专业的失效分析公司帮你看看,修复几个bug几十万是跑不了的,对了,交完钱以后麻烦请后面排一下队,前面还有10家芯片公司的档期在排。

    当然,出现bug也不全是设计的问题,有些也会涉及到晶圆厂的工艺的问题,找晶圆厂的工程师找问题。不好意思实在太忙,要不您找外面的第三方测试机构帮您找工艺bug?一次又是几十万烧掉了。

    假设一年以后所有的bug都解决了(哪怕还有一个bug,芯片都还只是一块砖!),就准备找长电,华天做封装测试了,虽然也要花钱但是价格比晶圆厂流片确实要亲民不少。

    Finally,芯片终于做好了。

    为了下一轮融资和做企宣,这个时候激动人心的发布会终于可以开起来了~ 手握一颗芯片,微笑面对镜头“咱家的芯片,YES!”

走量

    如果说把办一家芯片公司比作西天取经的话,第一代芯片开始走量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能才刚走出了长安城,后面如何打市场,如何提高量产良率,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如何把自己的芯片做进终端的方案里,如何取得各项认证(尤其是汽车芯片!),各项商务谈判会复杂到让你怀疑人生。

    库存的流转,供应链的拿捏,产能的获取,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步都有要花钱解决和打点的人或者机构。

    对了,第一代芯片还没开始流片的时候,一般第二代芯片就已经开始研发了,上面的花费每一项都要再重新来一遍。

    所以对于芯片初创公司来说,第一次流片失败,如果故事讲得好,下一轮融资进来还能再撑一撑,否则很有可能就撑不到第二次送去流片的时候了。

    今天一业内大牛跟我说:芯片初创公司团队就是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深表认同,2次流片没成功,团队凝聚力基本就散掉了,这是花再多钱都买不回的东西。

    所以,曾经有圈内一知名投资经理总结出了投资芯片设计公司的三大方法:求签,测八字,看面相。

    投资前给创始团队每个人都算一卦,看看这帮人有没有大富大贵的命,没有就别浪费钱了。虽然是玩笑话,但还是道出了芯片投资的辛酸和不易。

嵌入式分享合集20_模拟电路_12

    现在整个半导体圈异常火热,连卖奶茶的公司和卖西裤的公司都扬言要来自研芯片,看完我的这篇回答估计企业老板内心一颤,咱还是安安静静卖奶茶卖衣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