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军官,为什么要转业

一:关于工作成就感。
句句不离待遇,好象我们一切都为了这个钱字。实际情况肯定不是这样。
看看我们的工作,如果我们所做的,如果是有四分之一对国防建设有贡献,或者我们的工作真的让我们认可为事业,即使维持现在的待遇,我想很多人也会继续干下去的。
真是不堪说起我们的工作。大学四年,军校最高培养目标是第一任职能力,所谓第一任职能力核心是三样:一是会整理内容和打扫卫生,我上学的第一课就是剪草一周;二是会跑跳投喊,三是会服从。工作6年,机关6年,组合了几百万字的毫无生命力的文字材料,其它基本没干什么事。
工作的结果是什么呢?除了提高自己的文字材料和思想理论水平之外,除了职务由副连职正排提升到副营外,对部队难道还有什么贡献吗?对自己难道还有什么可以引以为荣的吗?
聪明人的聪明之外,就是能把毫无意义的事做出精彩来,即使在玻璃缸游泳,也会弄出乘风破浪的气势。这恰恰也是悲哀所在。对自己是多么宝贵的大好年华,对部队是多么难得的机遇期,可惜全部青春都卖给了毫无意义的文山会海。

进入部队前,很多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那时,一手拿着火把,一手拿着粮食,追赶着时间走;而今,我们在最论资排辈、最消磨斗志的地方,麻木于让时间前行,我们倒退,多少人因之从理想主义滑向颓废主义,因为没有火把而不知找不着方向,因为没有粮食而半路饿死。
人生苦短。至今属于个人想做我事一件事也没做,哪怕是写一本不好卖小说,哪怕是搞一个长江生态纪录片,都没有,为了谁,又何必?
真的,我已经失望于这个计划体制太浓的环境,三十多了,应该到自由竞争的地方去博一博,走了不一定有戏,不走,即使干到正团正师,这辈子也没戏了。
二:关于工作辛苦度。
想干点事,辛苦是必不可少的。想把生活过得丰富些,拿出更多的地间做自己喜欢的休闲也是必要的。不想成为工作狂,也不想当耍家,介于二者之间,只想时而拼命工作,时而尽幸玩耍。
这应该是合理的路子,但在部队妄想走通。在各行各业中,除了建筑、炼钢等纯体力活的普遍员工外,没有哪个行业的干部有部队这样辛苦。
普通基层干部,常年保持在位率,这学习、那开会,这跟班、那作业,这检查、那评比,尤其是这几年安全稳定提得很高,精力支出和精神压力年年居高不下。除家属住在营区的之外,一年平均有60天和老婆在一起算是不错的了。
普通机关干部,常年保持加班率。没在机关呆过,不知加班苦。自进机关以来,通宵达旦已是家常便饭,99年搞个试点,两周加起来的休息时间也就60来小时,我有位同学办一个省级现场会,一个月吃住办公室,平均每天也就是三四小时睡眼,现在三十来岁的他基本谢顶了。双休日保持机关二分之一在位率,一年下来又要奉献多少应该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实在难以计算。为什么近些年好多军人的子女考大学分上不去,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
那些领导呢?他们也不轻松。只要稍有一些责任心的,就够你累的。笔者见了太多领导,只要外出一两天,回来的文件夹就够堆大半个办公桌,看到他们,没有人不肃然起敬,没有人不觉得悲凉到心底。
照着这些领导干部的镜子,觉得自己所谓的奋斗不就是求一个年纪大了继续加班熬夜的资格吗,何必呢,何苦呢?
还是那句话,不怕辛苦,累死了也不怕,但一定要值得。提升越来越难了。
三:关于二次就业。
“如果这个工作就这样能干到老,很多人也不会走”。我赞成这个说法。
关键是,不可能干到老,多数人在半途就要出局。
转业这个“转”字,意思似乎是承转,但实际上没那份好事。在部队若干年的奉献,有的得了无数军功章,有的累了一身病,一转就转没了,到地方,理论上是给相应的待遇,实际上如果不是有人在闹的话,能给你份差事也算不错了。
近些年,我看了太多转业者的辛酸苦辣。转不了,转了又安置不了,安置了又不能得到相应待遇,太多了。
而转业干部为了求得一份差事,那种做工作的力度,真叫花钱去买,真叫人寒心。今年的转业干部陆续报到,一些战友为进入林业局,也花了5、6万,一名优秀副团职政工干部,为进一个劳动局,花了上十万,最后只安排了一个调研员。
辛苦大半辈子,一转业全转没了,不仅没了,有的还要借债投入。在这个钱权交易中,也许不应该过度谴责我们的干部,因为他们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次机会再错失,那真的一辈子没搞了,还因为他们的路就是我们下一步要走的,他们的苦在我们身上复印和复加着。
真的觉得没意思,但真要走,又觉得有些心不甘,有些担心,有些不可预知的狼穴虎窝。
四:说些别的话:
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有识之士看不起军官,说军官傻、效忠等等。看了自然愤慨。愤慨之后,是悲哀。不是因为他们的话,而是因为一个时代的客观实事。
正如“现在是春天,而我是盲人”一样,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而不幸的是,我们被教化效忠,且给予极少的经济待遇和极低的社会地位。
一小部分有钱有识之士敢轻视我们,是因为社会普遍流行的“仇穷崇福心态”。穷者,社会低等阶层也。作为军人,我并不反对效忠,但我认为这个效忠不应该是被强行教化的结果,也不应该是无私奉献或强行无私奉献的结果,而应该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结果。正如地方人士的创业一样,我们主观是创业,客观是效忠,这才是合理的出路。但现在,很难,所以只有呤唱刀朗的《冲动的惩罚》,反复唱“所以我悲哀..........”。
夜已深,一天不可能把所有事做完,明天看看再说。

想离开部队的原因
前不久,看到关于军人待遇的讨论,有话想说。我认为,有这么多人来关心这个话题,本身就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
作为一名军人,我相信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我信马克思主义,喜欢辨证的看问题。关于部队的待遇问题,是部队官兵长期思考和讨论的热点。我觉得好多争论都是基于对部队认识的缺乏,部队待遇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根据各军兵种不同、部队驻地不同、单位性质不同、担负的任务不同,所属人员待遇都有较大差别,总的来说边疆、高原、山区、偏远地区的驻军工资待遇要高一些、甚至比内地高一倍以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工资待遇要低一些(经济特区有特区补助);有业余生产收益的机关、科研院单位的待遇要好一些,基层部队要差一点(基层部队晋职要快一些、机关的晋职则慢的多,这29、30岁的还好多中尉副连)。以下是我的看法:

1、部队待遇这几年提高很快。这几年,部队已经走过了“要忍耐”的时期,特别是大使馆被炸以后,部队建设走上了快车道,1000多的工资水平,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国的平均工资水平(自己估计),比比普通职工、下岗工人、待业青年、无钱上学的学生、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民兄弟,甚至比起一些偏远地区的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真的应该满足了。

事实上,这样比较是有问题的。现在部队军官的组成的具有大学学历的比例(约为90%)远远大于全国人民,远远大于下岗工人吧。要比,至少也应该和全国具有大学学历的人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吧?军官所受的教育和所具备的素质,是不是应该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一些呢?

2、部队待遇确需(急于)进一步提高。部队现在留不住人才(尤其是高素质、高科技人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部队院校自己培养的技术人才,其实算不上是什么高技术人才。(我自己就是部队培养的干部。现在部队人才培养机制正在改革,依托地方高校,是好事!)但是现在地方入伍的大学生有几个想在部队长期干的?有几个真正理解部队,在部队尽职敬业工作的(虽然大多数地方大学毕业生并算不上最优秀的人才)?有人说有90%的地方入伍大学生想向后转,我看还要多,至少在我接触的人中很少见到。这不能怪他们,他们想走,就有他们的理由。我们连一般的地方大学生都留不住,怎么吸引优秀、尖端的高科技人才为国防建设服务?试想部队和地方单位一起到知名高校招收应届毕业生,某企业集团(更不用说某国家机关)开出的条件是:年薪X十万、公寓、轿车。而部队开出的条件是:月薪1200、优先入党。你要是优秀的高技术人才,你会选择什么?选择部队?如果你真的选择部队,作为一名老兵,我真诚的向你致以崇高的军礼!如果你选择年薪、车房,我也表示理解,毕竟是经济时代,而且马上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了,面对那么大的差距,我们不应该对他们苛求什么,我们大多数人也没有苛求什么,这几年地方公务员涨工资,我们涨了多少?去年,军费预算增长16.7%,大家都说要涨工资了,总参某领导到院校作报告的时候也透露了这个消息,当时大家掌声雷动,久久不息,可一直等到今天,也没见涨的动静,而这段时间地方公务员工资却向上窜了几次,后来才知道,原定要涨的那部分工资临时用做充实武器装备了。发展装备,我们由衷的理解、支持!

1.是社会地位不高,当然,这里面也有经济基础的问题,因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地位。现在当兵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不说大家都清楚。当然也许有个别人不注意军人形象,败坏了部队声誉,但终究是个别。军队不是真空,谁让我们处在一个物欲横流、价值错位的社会背景环境中呢?部队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士官的家属普遍比军官的家属要好一些,不管是外在的相貌还是内在的素质。年轻军官面对社会地位的差别,心理当然一下很不适应,等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则是青春渐老、韶华已逝,我们这里年近(过)而立的单身干部随处可见(当然我也是其中一员)。俗话说:好女不嫁当兵郎,我想,经济的原因占很大一部分。80年代以前的时候,军人工资高于地方的时候,好女可是拼命嫁军官呀!


2.是前途不稳。如果说依照现在的工资水平,明确让我们可以在部队干到退休,我想至少有80%以上的干部会安心地扎根部队(这也是某些说军队待遇好,骂军人不知足人的主要借口),可是部队的结构体制成倒金子塔状,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到了规定年限,你上不去就要向后转。年轻时不让走,人到中年,半上不下的时候,不走又不行。40多岁,除了会喊几句口令外,对地方的业务知识、处事规则一窍不通,学习摸索?哪有那么多位置和时间供你慢慢实习?在一个讲究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的社会里,不能责怪地方领导不情愿接收转业干部,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转业安家费,正确的名字应该叫转业活动费才对,为了跑一份工作,许多转业干部不但用光了有限的转业安家费,还要从自己可怜的积蓄里面补贴一部分!军转干部的现在,就是年轻干部的前车。让我们如何留的安心?

最后说句题外话,不要以为经济的发展就能代表国家的强大。康乾盛世是我国历史上自盛唐以后的第二次辉煌,可是后来呢?塘沽到北京之间,十几万满清军队的鲜血却没能挡住几千名欧洲士兵的脚步,他们远涉重洋,把中国的皇帝赶的到处跑。两次×××战争,我们不断的割地、赔款、被运走的白银就达1000亿两,1000亿两是个什么概念?用载重5吨的解放牌卡车装载,车头接车尾连成一列,可达4375公里长。把它分成两列的话,一列可以从北京排到广州,另一列则可以从北京连到上海!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吧!莫为和平遮望眼,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曾雄辩的告诉我们: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两大主题!军队,想说爱你不容易。

今天接到一个电话,我的一位同学的老公已经转业了。突然无语,这触动了心里的一根很脆弱的弦。还记得我刚进入军校的第一天。大家都憧憬着即将开始的军旅生涯,心里充满了梦幻,仿佛一个个金戈铁马的梦就要变为现实了。然而,转瞬十年了,已经有人退出了,在我们这帮子人当中又有多少正准备退出,还有多少想而又不敢退出。

谁没有英雄主义的梦想,读军校的有几个不是热血青年?而一旦进入部队就发现这决非是实现英雄主义的场所。我曾在某重点建设部队服役,那些官兵天天在摸爬滚打中度过,迷彩服都是补丁罗补丁,他们得到的不是英雄般的崇敬,而是一些相对优越官兵对他们蔑视的称呼。而他们义务兵结束后面对的是什么呢?我曾经问一名战士,怎么没有休假,他说还休什么就要退伍了。我说怎么不想留下吗?他说没有人怎么留下啊?眼中流露中一种无奈和哀怨。我转过头,因为没有办法帮他,他是一名素质很好的军人。他们退役后也没有什么待遇,很多人走的时候对部队很留恋,也有的很怨恨,甚至有的还很愤怒。都是我们的战士,都是我们的同志,拼命训练了三年,为什么最终是这样的结果呢?干部呢?他们也很辛苦,我们知道他们也都曾经是朝气蓬勃的学员,充满理想的青年,可是看他们现在,绝大部分都象是闰土,一脸的呆滞,为家庭的琐事缠心,甚至想着中午去哪个饭堂拿根白菜。这是当年那些红肩章吗,是那些高唱英雄赞歌的人吗?我知道一旦国家有事,他们还会焕发英雄气概的,但我也知道,生活的压力使他们的形象已经不可爱了,他们焕发英姿的机会可能也没有了。
这绝不是特殊现象。可以想象,一名军人拿着三四千元工资站在武汉的街头,他怎样升腾起豪迈的感觉?这不仅是钱的问题,它标志着一个军人的价值。我军大多数官兵还是来自农村,这部分人老家有父母要养,小家有老婆孩子要养,而这部分人得到升迁的机会又最小,他们的出路何在?赖在部队,蹭在部队,时间久了也没有了技术,没有了勇气,没有了关系,所以也不敢转业了。所以我在连队的时候,看到一名连长去食堂拿一把菜的时候,我不是感到他在占士兵的便宜,我感到的是性灵的无耐和悲伤。这就是我们基层官兵,祖国捍卫者的生存状态。我绝不是小视他们,因为我也包含在他们之中,我只是为卑微而哭泣。

曾经是男子汉的天地,男子汉们都不愿来了,而小妞们都来了。工作轻松,甚至还会在大机关,月薪千元的稳定工作对于小女孩子当然是不错的了。英雄主义确实沦丧了。这只是一个谋生的地方了。走吗?还不想吗?一想到脱下这身军装,还真又舍不得了。小时候就梦想做一名军人,努力地考军校,终于成为一名军人了。又要离开了?往昔的梦就要彻底的碎了,那些梦中的英雄真的永远的离开了,可这一身的军人气质怎么办,它会时常来梦里嘲笑我吗,说我是逃兵,是失败者?可是不走,一千块真的让我生活的很寒酸,活的很累。这呆如木鸡的生活真的让好无耐,好失望。梦不是真的,生活是真的,何去何从?对于部队的感情有多深?十八岁入伍,如今正十四年,人生最美好的十四年我已经给了它了,我不仅怀念部队我还怀念那逝去的流年,而这一切将随着转业永远的离去了,有点割舍不下。战争年代军队聚集了天下最优秀的男儿,和平年代里,似乎已不再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了。
军队,想说爱你不容易。想起一首儿歌:

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
头戴着红星帽,身穿着绿军装,
我托着闪闪的钢枪,
肩上还落着一只白鸽,
守望着祖国的边疆;
祖国,我要为你放哨站岗,
让人民安然的进入梦乡;
咱们有了自己的钢枪,
不再怕虎豹豺狼,
祖国啊,只要你平安强大,
我不怕边关的风大雨狂。
想着想着泪水流出来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对不起自己的梦想了,还是对不起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