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哥:三十年后,我终于学会了读书_javamail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写写读书的话题。想了想,还是不推荐书单了,因为即便推荐了书单,我估计90%的人不会去买,剩下9.9%的人会去买来摆着,但也只是摆着,剩下0.1%的人会读几章,通读完的人应该在0.01%。所以不聊书,还是聊聊读书吧。

我是爱书之人,看了下上次参加2050大会时,我自己用的title居然很自恋的叫「读书人」。顺便一提,今年的2050大会在今天到周日,在杭州的云栖小镇举行,明天下午我会在会场,有一个「通用人工智能」的论坛我是出品人,欢迎年轻人来参加。这次2050大会据说有人带了个小型图书馆过来,很是霸气。以前团队同事问我看什么书,我说我家有个图书馆,然后就没人问我了。

我平均每个月要买十几本书,多的时候几十本书。这跟女人喜欢包包和珠宝首饰是一样的,只是我喜欢的是书。作为爱书之人,书不是买来读的,但是想读的时候一定要有。作为爱书之人,对书籍的版本、纸张、排版、装帧,甚至是封面设计和插图的要求都非常高。书籍,是一种艺术品。我买书的预算是没有上限的,几年前花1000块买了本书,后来忽然就悟通了,不再给买书设限。抛开古董书不算,我最贵的一本当代的书超过8000块了,不能理解的人肯定觉得我脑子进水了。作为爱书之人,买书是一种癖好。我有时候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找书,找某个版本。

读书读得多了,就会知道电子书根本不够用。在kindle等各种电子书城、网上书城,不管免费还是收费的,想要的书根本找不到。畅销书根本解决不了我对书籍的需求,找书是一个淘的过程,是与自己的对话。找到一本好书,犹如找到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即将被遗忘的宝贵内容。《风之影》中的「遗忘书之墓」,大抵如此。所以找到一本好书,是在抢救这些书。书架上的书,决定了我的知识结构,这些书,都是我精挑细选的,与他人不同,最终影响了我对世界的认知与他人不同。所以真的没法推荐,有很多孤本、善本、珍本,都是很好的内容,我推荐给你,你也很难买到。自己去淘吧!

我买书,喜欢去二手书店,可惜已经越来越少了,快要绝迹了。但真正有价值的书,都在二手书店。我很喜欢《将夜》里的一句话,书被读过,就都是旧书了,所以藏书的地方叫旧书楼。旧书比新书有价值。我每到一个新城市,都想搜搜当地的旧书店,但是越来越难找到了。我在英国伦敦、日本京都、泰国清迈都去找过当地的旧书店,有很好的收获。

好读书,不求甚解。不要把读书看成很严肃很辛苦有压力的事情,读书是一种享受,正如藏书是一种癖好。我上大学时爱读网络小说,一直读到工作后的几年,我算算大约读了一亿字的闲书,kindle用坏过三个。读这么多闲书,在大人看来百无一用,还「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我自己感觉,倒是打开了我想象力的大门,看到了绚丽多彩的幻想世界。所以,怎么舒服怎么读,不要把读书变成很累的事情。

最近几年很少有大段时间读书,也经常惊叹于他人读书速度之快,自己怎么做不到?很是纳闷。后来终于慢慢找到了读书的秘诀。抛开小说这类不谈,原来,大部分的书,当你读完了目录,这本书就已经读完啦!所以真的不要有压力!

书是用来搜的,不是用来读的。大部分书,当你看完目录,就已经读完了。还有一些稍微重要点的书,可以用半小时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眼球速览一遍,基本上也读完了。有些书可以跳着读你关心的章节,然后就可以先扔到一边。

读书要动笔,我一般会用铅笔,也因此爱上了收集自动铅笔。我读书一般会在书页留白处做批注,就像与作者的对话。有些批注很有意思,我曾考虑过偷懒不想写文章时,就贴几段我批注过的书出来供大家乐呵乐呵。比如日本史学家写的《紫禁城的黄昏》里,我是怎么批注吴三桂的,比如《爱迪生传》里,我是怎么批注不同阶段的爱迪生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胡扯的作者不在少数,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读书,然后动笔写在批注中。我读过的书一般都划得七七八八,我很自恋的认为我批注过的书应该都增值了。回头再在扉页盖上自己的藏书章,贴上藏书票,也算传承有序了。哪天百年以后,这批书就留给败家的不孝子孙拿去拍卖吧!

题图是我此前去藏书人的圣地《查令十字街84号》拍下的今日仅存的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