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层的基本原则
-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互独立的功能
-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 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项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分层结构
(1).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2).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水平]
协议的基本标准: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3).接口(访问服务点SAP) :上层使用 下层服务的入口。
(4).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 垂直]
3.OSI模型
分层结构 | 定义 | 功能 |
应用层 | 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 |
表示层 | 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 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解密、数据压缩和恢复 |
会话层 | 向用户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的传输数据,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 |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使用校验点可是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
传输层 |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 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复用分用 |
网络层 | 主要任务把是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 路由选择、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拥塞控制 |
数据链路层 |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穿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传输单位是帧 | 成帧、差错控制、访问控制、流量控制 |
物理层 |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单位是比特 | 定义接口特征、定义传输模式、定义传输速率、比特同步、比特编码 |
4.TCP/IP模型&5层参考模型
TCP/IP模型 5层参考模型
5.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分层
(2)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3)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连
不同点:
(1)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接口
(2)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
(3)在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易购网互联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
(4)ISO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使用无连接+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传输层使用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
TCP/IP模型在网络层使用无连接的传输方式,在传输层使用无连接+面向连接的传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