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差分驱动芯片AM26LS31(输出信号)使用总结
1.芯片输入电压为5V 输出4V电平在5KHz状态下,两相位相差90°如下图所示
2.内部电路图简图
3.输入输出关系逻辑
4.典型应用
可对普通LED进行驱动点亮,
编码器的A、B、Z输出进行差分抗干扰
转载的信息:
一、差分驱动信号输出电压低:
差分驱动的输出信号电压(在VCC=5V时)没有达到预期的5V,而只有3.3V左右。这其实是芯片的正常输出电压,是为了兼容3.3V的接口系统。从芯片的内部电路结构(图1)也可以看出,Y、Z输出是在晶体管的射级,自然不可能达到芯片的供电电压。
另外,从AM26LS31芯片手册的典型特性图(G_Input vs Y_Output[图2],Data_Input Vs Y_Output[图3])可以看出:芯片的输出在不接负载或接负载后到GND时,输出电压虽然随着VCC电压略有波动,但都在3.3V附近。
图2
图3而根据另一幅特性图(G_Input vs Y_Output [图4])却发现芯片的输出达到了VCC供电电压,这是因为芯片的Y、Z输出通过了一个外部上拉接到VCC。亦即是说,如果使用该差分驱动芯片,要使输出电压达到VCC水平,需要外部对输出管口进行上拉。
图4
二、芯片发热严重:该芯片正常工作时有一定的温升,且较其它芯片更加明显一些。该芯片的热阻系数如图5所示:
图5【待补充上图参数的意义讲解】
要减轻芯片的发热,目前已知有两条途径:
1)、选用大封装,以加强散热;
2)、由于芯片的输入管脚内部接的是两个稳压二极管,所以从前级管脚到本芯片的输入管脚之间有一定的阻值,以防止VCC直接通过稳压二极管到GND,导致功耗大增(特别是当前级控制管脚工作在推挽模式下时)。当前级管脚为开漏输出时,需要进行上拉才能正常控制;弱上拉的管脚可以正常控制。
三、该芯片的输出信号使用:
该芯片作为差分驱动芯片,每个通道均输出一组互补的Y、Z信号。该组信号既可以直接接到其他的差分接收芯片,如AM26LS32,以进行信号转换和传输(如图6)。也可以进行后级驱动,如驱动光耦(如图7)。
图6
图7
但在使用过程中,有几点要注意:
1)、在将差分信号作为传输、转换使用时,在接收端的Y、Z线间,有必要跨接一个电阻(根据传输线每100英尺阻抗来定,一般100-120Ω),以减轻信号传输线上的信号反射,提高传输可靠性(如图6中的红框部分)。
2)、在用差分信号来驱动后级,如光耦时。在接收端,要考虑到光耦的最大正向电流,因此需要在Y、Z线上接限流电阻;还要考虑到防止光耦前级发光二极管被反向击穿,所以要在Y、Z之间反向跨接一个二极管(如图7中的红框部分)
二、差分驱动芯片AM26LS32ACDR(输入信号)使用总结
1.输入为差分信号由以上的方波提供,经过芯片后输出信号不确定是高电平抑或是低电平,带有随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