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制算法:


年轻代使用这种算法进行gc 。将可用的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from,to),每次只是用其中一块(总有一块是空的【to区域】)。当这一苦熬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完。 HotSpot虚拟机默认Eden和Survivor大小的比例是8:1,也就是每次新生代中可用的内存空间为整个新生代容量的90%,只有10%的内存时被浪费的。 通常情况下新生代中对象生命周期很短,大部分对象都要被回收,从而 GC吞吐量要求很高,所以新生代适合使用复制算法来进行GC,这样保证复制的数据的量较小,效率最好。

缺点:浪费内存空间,如果对象存活率较高时要执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降低。

图解:有一块内存区域是空的,一般是to区域。保留区域每次回收后都因为复制的时候让他们变为连续的地址空间,所有不产生内存碎片。

jvm:gc算法——复制、标记清除_地址空间

2、标记-清除算法: 老年代通常使用这种算法。 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 对象在年老代的存活时间比较长,如果进行使用复制算法来进行GC,需要移动大量的对象,导致效率很低。所以,年老代适合使用标记-清除算法(或者标记-清除-整理),需要被GC的对象很少,那么标记的对象就很少,在对标记的对象进行回收,效率就会很高。

缺点:回收了被标记的对象后,由于未经过整理,所以导致很多内存碎片

图解:绿色是被标记为可回收的,当回收后,未使用的内存空间非常零碎,产生内存碎片

jvm:gc算法——复制、标记清除_内存碎片_02

3、标记-整理算法: 标记整理算法的“标记”过程和标记-清除算法一致,只是后面并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整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段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意外的内存。 图解:由于标记后继续整理,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未使用的地址空间都是连续的,不会产生内存碎片。


jvm:gc算法——复制、标记清除_地址空间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