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通常会感觉是浪费时间。但是生活中又存在着诸多哲学,我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但是做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就需要考虑哲学元素了。为什么感觉哲学是浪费,主要的一个因素是我们是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的,而哲学通常给不了我们直接的答案。
今天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小视频,是王东岳老师分享的,他提到的一个理论,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近代文明的演化中阻碍的一个因素就是现代人长期吃饱饭,听起来有点八竿子打不着,从立意来看是很新颖,里面提到了节俭基因,节俭基因的产生,对人类进化过程是一件好事,大体的意思是吃饱饭之后,节俭基因会把这些剩余的能量尽可能的储存起来,绝不浪费,而在现代化的环境,节俭基因则会构成对健康的威胁,也就意味着是一种过度保护的状态。实际上节俭基因型假说在Neel在1962年提出,用于解释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已经不是什么新意的事情了。 这些事情当然不一定很严谨,也没有完整的公式等来证明,但是很通俗理解。我在前不久一个偶然的场合看到一本关于营养的书,里面提到了一个类似的理论,为什么现代的人更容易产生糖尿病,因为大自然中的糖的分布还是相对平衡的,人要得到大量的糖分还是比较难的,而在现代这种壁垒被彻底打破了,我们生活中糖无处不在,算是打破了原本的这种平衡,就好比是一个大自然的藏宝游戏,现在游戏规则被打破了。把这两种思想联系起来,发现得到的结论是类似的。
另外一个就是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在看bbc纪录片《行星》的时候,看着主持人在各种场景中切换,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们生活的范围其实会对我们产生一种困扰,那就是对于事务的本质理解很可能是错误或者片面的,比如我们和大海,和土地相比其实是一种相对疏远的关系,但是我们看看自己所生活的地球,其实严格来说是一个水球。
而这些水的组成中,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这是一个很低的比例。但是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却意义重大,比如人体的60%是液体,其中主要是水。 一旦失去体内水分10%,生理功能即严重紊乱;失去水分20%,人很快就会死亡。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其实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很可能是存在巨大偏差的。
最近也在看一些投资相关的东东,就拿股票而言,其实我们看到的一些股票的浮动,比如每个小时的浮动变化是很频繁的,但是不代表今天涨了明天就涨。但是我看了很多知名公司的股票,他们的股票也会产生一些大的波动,但是趋势是很明显的,这些趋势在短期的浮动变化中是无法感知的,而总是在这些细微的变化之中,也会让你对已有的事务产生了理解的偏差,理解的偏差会给你潜意识中带来很大的影响,可好可坏,直观来看就是你的经验是否靠谱,从身边的很多例子来看,交学费的代价也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