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我的女儿的文章,我本来愧疚的心感到稍稍宽慰了不少,我想若干年后,可能我还真不一定能够想起自己还曾写过这些。因为这不是在单纯抒发感情,而是我觉得现在积累的东西越来越多,感觉大脑的能放下的事情有限。有时候就很纠结这个事情。        在家庭中我需要在多个角色中进行切换,在父母面前是儿子,百善孝为先。在妻子面前,我是老公,夫妻关系是影响孩子未来的基础,在女儿面前,我是个严肃的父亲,有时候甚至有些坏,可能女儿是这样想的吧。现在她能够咿咿呀呀的说个不停,我有时候想拿手机录下来,但是这些都是转瞬即逝的美好一刻,强求不来。         在孩子的世界里,也有自己的认知。有时候我们也会不自然的进入成人的世界的想法来判断。在地铁上,有一个小男孩应该有4岁多了。我家孩子一见了小朋友好像就有共同语言,于是就主动凑了过去,还主动拉拉他的小手,那个男孩似乎不大愿意让人碰他,就有些不大耐烦的说,别碰我,走开之类的,当然童言无忌,但是才一岁多的小孩子哪里懂得这些,似乎还是想凑过去,于是小男孩就突然拿手打闺女的手,看起来不对,两边的家长都赶紧制止,我们拦住闺女,男孩的家长赶紧拦住那个男孩,当然我知道小孩子也不是故意,但是不由得从成人世界的规则来判定,我内心有些愤怒,但是还是尽量保持外表的平静。但是回头一想,孩子的世界,就不用大人来揣度了,等我回过神来,看到他们似乎又站到了一起,男孩似乎认识到自己不对了,态度好了很多,闺女依旧咿咿呀呀的说话,我感觉这就是一种和谐吧。        今天在天津的一路奔波,也让我们有些疲惫,在回去的路上,闺女趴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她的头深深的埋在我的肩膀里,我能感觉到她的体温。我也感觉到一涌而来的父爱。我知道这种场景是可遇不可求,因为她醒过来之后的第一反应还是要找妈妈,找到妈妈了,还是会把我冷酷的晾在一边。我伸出手来抱她,她就会很清晰的告诉我,不要,或者直接扭过头去,用肢体语言明确告诉我。我有时候就在想在孩子的陪伴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错位,有很多的陪伴都让我的父母来承担了,他们承载了很多不该他们去背负的家庭责任,我甚至有时候会把这个想当然当做他们的家庭义务。而他们努力保持着这种平衡,苦中有乐(我不好意思用乐此不疲这个词),因为他们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着实很累,有时候我们进屋取东西,他们都浑然不觉,外面下大雨了,他们也不知道,因为实在是太累了。         而在回程的车里,女儿躺在后排的座位上睡着了,车子停了下来,我静静看着她,她还在酣睡中,脖子处呼哧呼哧的,想必是睡得很熟了。突然感觉这个时候孩子就是一种很好的陪伴,在这个时候不是我来照顾她,陪伴她,相反是她给了我们很多的快乐和人生感悟。如果在百无聊赖中,寂寞之中,孩子的陪伴会让你无暇想起一些空寂的事情。这是一种静静的美好。         而在她有些瞌睡,有些疲惫,有些饿的时候,是情绪很不稳定的时段,这个时候一言不合就嚎啕大哭。我在这个过程中似乎总是在唱黑脸,我有时候也在给媳妇抱怨,不能老让我干坏事,保持一个严父的形象,你看女儿都彻底不理我了。比如她要拿一个小东西,而拿到手之后就会随手丢掉,我捡起来继续问我要,给了扔掉,我就把这个东西攥在手里不给了,孩子就会继续要,当然不给就哭,这个时候我还是有些免疫力的,但是如果在地铁里面,大伙还是没有免疫力的,这样会影响到其他的人,所以这种时候似乎孩子也明白了其中的个中道理。也会有些不大听话,这种时候就让我有些无奈,只好作罢。而出了公共场合,孩子如果黏在我媳妇身上,比如她这会正在和别人谈事情,我这个时候继续扮演坏人,会把孩子从他们的视线中抱走,然后孩子就会停顿一下,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放出大招,大哭。哭的眼泪稀里哗啦的引得周围的人都奇怪的看着我,这个时候,可能在闺女眼里我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吧。我有时候就在想,不能太惯着孩子,你哭吧。有些对的事情还是得坚持一下,要不孩子可能会有些迷失,这个过程应该不算太早,因为我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出,她现在似乎懂了很多事情,只是还在咿咿呀呀的阶段而已。        有几次晚上,我早点回家之后,还会给她简单讲几个小故事,两个画册故事,我讲了好几遍,每次讲她似乎还能听进去。里面有一个敲门的图片,我就让她在书上敲敲,她就很投入的敲敲书,好像就在书里要表达的敲门一样,有时候听得还会咯咯大笑。我拿着我的新书给她,她扫了一眼就别过头去,看来不是DBA的苗子。
     孩子是家庭里幸福的一个动力源,大家的努力都在为了生活的更好,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们也有很多的设想,至少不说太远,我们所做的,能够让孩子以后的路能够更加平坦一些,也算是对她的一种福利吧。她自己的路,还是得她自己来完成。当然我们会在她的身边为她呐喊助威。

每日发文,或技术、或总结,偶有日间小事也以为记,谓之学习笔记,成年累月800多天,中间几乎没有间断,要旨只有一个: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