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ython 输入
Python3提供了一个input(),可以让用户输入字符串,并存放到一个变量里。如下所示,用户从键盘输入 1 ,以回车结束,输入的 “1”以字符串的形式存在了 a 变量中。
>>> a=input("Please input") Please input1 >>> a '1' >>> |
2、python 文件操作
一、文件操作方法
1.os.mknod("test.txt") 创建空文件
2.fp = open("test.txt",w)
直接打开一个文件,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文件
3.关于open 模式:
w:以写方式打开,
a:以追加模式打开 (从 EOF 开始,
必要时创建新文件)
r+:以读写模式打开
w+:以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w )
a+:以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a
)
rb:以二进制读模式打开
wb:以二进制写模式打开 (参见 w )
ab:以二进制追加模式打开 (参见 a
)
rb+:以二进制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r+ )
wb+:以二进制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w+ )
ab+:以二进制读写模式打开 (参见 a+
)
fp.read([size])
#size为读取的长度,以byte为单位
fp.readline([size])
#读一行,如果定义了size,有可能返回的只是一行的一部分
fp.readlines([size])
#把文件每一行作为一个list的一个成员,并返回这个list。其实它的内部是通过循环调用readline()来实现的。如果提供size参数,size是表示读取内容的总长,也就是说可能只读到文件的一部分。
fp.write(str)
#把str写到文件中,write()并不会在str后加上一个换行符
fp.writelines(seq)
#把seq的内容全部写到文件中(多行一次性写入)。这个函数也只是忠实地写入,不会在每行后面加上任何东西。
fp.close()
#关闭文件。python会在一个文件不用后自动关闭文件,不过这一功能没有保证,最好还是养成自己关闭的习惯。
如果一个文件在关闭后还对其进行操作会产生ValueError
fp.flush()
#把缓冲区的内容写入硬盘
fp.tell()
#返回文件操作标记的当前位置,以文件的开头为原点
fp.next()
#返回下一行,并将文件操作标记位移到下一行。把一个file用于for … in
file这样的语句时,就是调用next()函数来实现遍历的。
fp.seek(offset[,whence])
#将文件打操作标记移到offset的位置。这个offset一般是相对于文件的开头来计算的,一般为正数。但如果提供了whence参数就不一定了,whence可以为0表示从头开始计算,1表示以当前位置为原点计算。2表示以文件末尾为原点进行计算。需要注意,如果文件以a或a+的模式打开,每次进行写操作时,文件操作标记会自动返回到文件末尾。
fp.truncate([size])
#把文件裁成规定的大小,默认的是裁到当前文件操作标记的位置。如果size比文件的大小还要大,依据系统的不同可能是不改变文件,也可能是用0把文件补到相应的大小,也可能是以一些随机的内容加上去。
二、目录操作方法
1.创建目录
os.mkdir("file")
2.复制文件:
shutil.copyfile("oldfile","newfile")
#oldfile和newfile都只能是文件
shutil.copy("oldfile","newfile")
#oldfile只能是文件夹,newfile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目标目录
3.复制文件夹:
4.shutil.copytree("olddir","newdir")
#olddir和newdir都只能是目录,且newdir必须不存在
5.重命名文件(目录)
os.rename("oldname","newname")
#文件或目录都是使用这条命令
6.移动文件(目录)
shutil.move("oldpos","newpos")
7.删除文件
os.remove("file")
8.删除目录
os.rmdir("dir")
#只能删除空目录
shutil.rmtree("dir")
#空目录、有内容的目录都可以删
9.转换目录
os.chdir("path")
#换路径
三、按行读取文件内容
按行读取文件内容可以调用readlines()函数,将文件所有内容读取,按行存成列表的形式,但这样有个严重的缺陷,就是可能会占用内存过大,影响程序性能。因此可以采用一次读取一行的办法,内存中始终只有一行数据,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内存的开销。
如下程序所示:
f1 = open('haproxy.conf', 'r',encoding="utf-8")
for line in f1:
prin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