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阅读的含义、目的、层次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
  • 系统地略读或粗读
  • 粗浅的阅读
  • 什么是好的读者?
  • 分析阅读
  • 第一阶段 这本书在谈什么?
  • 第二阶段 对书的内容进行诠释
  • 第三阶段
  • 阅读实用性书籍
  • 阅读想象文学
  • 如何阅读抒情诗
  • 如何阅读历史书
  • 阅读哲学书
  • 主题阅读


阅读的含义、目的、层次

  • 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 这里所谓“阅读的人”(readers),是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大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就和过去历史上每一个深有教养、智慧的人别无二致。
  • 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
  • 我们为了“理解”(understand)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know)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 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要按一个“倒带”的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宜。
  • 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多少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 阅读超越我们能力的书并经过努力,我们的理解力才有可能提高
  • 写作与阅读的东西就像那只球一样,是被主动、有活力的双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开始,另一方终结的。
  • 捕手的艺术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线球、变化球、慢速球等等。同样地,阅读的艺术也在尽可能掌握住每一种讯息的技巧。
  • 阅读的两种目的:1.为了增加资讯 2.为了增进理解力
  • 学习分为两种:1.经由指导的学习(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 2.自我发现的学习
  • 阅读是没有老师在现场指导的自我发现型学习
  • 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1. 基础阅读。解决的是识别文字的问题,要求读者知道“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2. 检视阅读。强调在有限时间内阅读完一本书,知道一本书的重点。要求读者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框架如何?”“包含哪几部分?”
  3. 分析阅读。在无限制的时间内,最好最完整的阅读一本书。为增进理解力阅读的书才应该用到分析阅读
  4. 主题阅读。针对某一个主题阅读很多本书,增进对主题的理解和完成主题的分析

基础阅读

  • 具备基础阅读能力的四个阶段:
  1. 阅读准备阶段。0-6,7岁,具备良好的视力和听力,一定的认知能力,发音,专注力等
  2. 在第二个阶段,孩子会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简单字句使用,发音和含义等等。
  3. 第三个阶段的特征是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
  4. 第四个阶段的特征是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学生开始能消化他的阅读经验—从一本书所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转化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不同的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作比较,应该是一个青少年就该达到的境界
  • 过分强调阅读的准备阶段,过分注重教导孩子初步阅读的方法,往往意味着其他更高层次的阅读可能遭到忽视。
  • 这里所列举的四个阶段,都属于第一个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
  • “有效阅读法”,或“竞读”之类的课程都是为了克服初级教育的失败而设计的
  • 大多数的人都无法达到有效阅读的基础水平时,我们应该警觉,当务之急是必须从最低层次的、最小公约数的阅读教起。
  • 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或说得正确一点,只有当一个人的自我期许,能力与需要受限制时,教育机会才会受到限制。

检视阅读

  • 事实上,除非你能精通基础阅读,否则你没法进人检视阅读的层次。你在阅读一位作者的作品时要相当顺手,用不着停下来检查许多生字的意思,也不会被文法或文章结构阻碍住。
  • 可能用到检视阅读的场景:第一,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你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但你觉得,或只要你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就起码会对你有用处。 其次,让我们假设—常会有这样的状况—你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系统地略读或粗读

检视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略读,目标是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就算最终发现不值得,略读也能让你知道这本书的基本内容。操作方法: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在你脑海中将这本书归类为某个特定的类型。而在那个类型中,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 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 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大多数论说类的书籍都会有索引。快速评估一下这本书涵盖了哪些议题的范围,以及所提到的书籍种类与作者等等。如果你发现列举出来的哪一条词汇很重要,至少要看一下引用到这个词目的某几页内文。
4. 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可能会包含书的主旨内容和这本书的价值所在。此时已经可以决定是否想要更仔细地阅读这本书了。
5. 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如果这些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摘要说明(很多会有),就要仔细地阅读这些说明。
6. 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和后记部分。此时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子层次的检视阅读了。

粗浅的阅读

检视阅读的第二个步骤是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 我们大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说是要去注意那些我们不懂的地方。但是如果时候不到就做这些事,却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而非帮助。
  • 应该是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而让你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也不该用同样的速度读完全书。
  • 就算你拿到一本书要做分析阅读,也不该用同样的速度读完全书。
  • 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要矫正眼睛逗留于一点的工具有很多种。你可以利用双手训练自己的眼睛,跟着章节段落移动得越来越快。
  • 一旦你能跟随自己的手指时,就很难打磕睡或做白日梦,胡思乱想。但专心并不一定等于理解力
  • 就算你想要仔细阅读的书也要先略读一下,从基本架构上先找到一些想法。
  • 系统地略读,就是准备要了解本书的架构。粗浅的阅读,是阅读者想要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

什么是好的读者?

  • 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这也意味着在阅读时要尽可能地保持主动,同时还要做一番努力—而这番努力是会有回馈的
  • 把一本好书当作是镇静剂,完全是极度浪费。
  • 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如何讨论主题和子主题?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主要的想法和观点是什么
  3.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后者提不出问题—当然也得不到答案。
  • 人们在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打磕睡,并不是他们不想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如何努力。
  • 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去写下来(做笔记)。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其次,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
  • 你会用哪一种方式做笔记,完全依你阅读的层次而定。
  •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这些笔记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因此我们称这样的笔记为结构(structuralnote-making)。
  • 之后,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称为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
  • 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一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称为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 making)。
  •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分析阅读

第一阶段 这本书在谈什么?

  •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步骤是将书进行分类
    虚构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论说性/理论性的作品:历史,哲学,科学,数学
  • 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理论型的作品常常说“是”,没有“应该”或“应当”之类的字眼。那是在表示某件事是真实的,这些就是事实。实用书所用到的典型陈述,是某件事应该做完(或做到);这样做(或制造)某个东西是对的;这样做会比那样做的结果好;这样选择要比那样好,等等。
  • 理论性的作品会被分类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
  • 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规则是: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第三个规则可以说成是: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纲要),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每一个篇章又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由哪些子部分组成,列出所有这些内容的纲要。我们可以逐步细化下去,并且不同角度的总结可能会有不同的架构。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作者写书都是有一个或多个问题,而这本书就是一个或者多个答案。我们应该能回答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是什么,哪个先哪个后。

第二阶段 对书的内容进行诠释

书的详细内容及如何叙述

  • 规则五。找出重要的单词与并通过上下文确认其词义与作者达成共识。一个单词可能有不同的词义,一个词义可能由多个不同的单词表达。
  • 规则六。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主旨是作者提出的知识或者观点,句子和主旨也是多对多的关系。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也可能是阅读时觉得难以理解的句子。“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如果你无法放下作者所使用的字句,那表示他所传给你的,只是这个“字”,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或者找出一个例子表示主旨所形容的内容。
  • 第七个规则。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观点,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
  • 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 不同的作者经常会用不同的字眼诉说同一件事,或是用同样的字眼来说不同的事。
  • 规则八,找出作者对自己所谈论的问题的解答。哪些问题解决/未解决,是否有新的问题
  •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

评价一本书

  • 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 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上述三种意见代表了所有的评论立场。
  • 规则十。当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礼地辩驳或争论。不论要同意还是反对,他该顾虑的都只有一点—事实,关于这件事的真理是什么。
  • 规则十一,区分知识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一个人在与别人对话时,就算有不同的意见,他应该准备好改变自己的想法,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他永远要先想到自己可能误解了,或是在某一个问题上有盲点。在争论之中,一个人绝不能忘了这是教导别人,也是自己受教的一个机会。
  • 批评式阅读的条件。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 当你透过对一本书的诠释理解,与作者达成了共识之后,才可以决定同意他的论点,或是不同意他的立场。
  • 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他可以用以下的概念向作者说明:
  1. 你的知识不足(uninformed)。说一位作者知识不足,就是在说他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你就要能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并告诉他这些知识如何与这个问题有关,如果他拥有这些知识会如何让他下一个不同的结论。
  2. 你的知识有错误(misinformed)。一位作者的知识错误,就是说他的理念不正确。这样的错误可能来自缺乏知识,但也可能远不只于此。
  3.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说一位作者是不合逻辑的,就是说他的推论荒谬。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缺乏连贯,也就是结论冒出来了,却跟前面所说的理论连不起来。另一种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也就是作者所说的两件事是前后矛盾的
  4.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阅读实用性书籍

  • 读者一定要能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在实际的状况中。他要能更了解实际状况,更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将规则应用在这样的状况中。
  • 要解决的问题终究是实用的问题—行动的问题,人类在什么状态下可以做得更好或更糟的问题
  • 作者可能会用原理来说明这些规则的可信度,或是告诉你一些实例,证明这些规则是可行的。
  • 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 实用性的书因此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一种,就像本书一样,或是烹饪书、驾驶指南,基本上都是在说明规则的。 另一类的实用书主要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许多伟大的经济、政治、道德巨著就属于这一类。
  • 行为规则要谈得上是真理,有两种情况:一是真的有效;二是这样做能带引你到正确的结果,达到你的期望。
  • 如果你不认同仔细、头脑清楚地阅读是件值得做的事情,那么纵使本书的规则真的有效,这本书对你来说还是没什么实用性。
  • 在评断一本理论性的书时,读者必须观察他自己与作者之间的原理与假设的一致性或差异性。在评断一本实用性的书时,所有的事都与结果及目标有关
  • 当你在阅读任何一种实用书时,一定要问你自己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 每一本实用的书中都混杂着雄辩或宣传
  • 这并没有错,也没有恶意。这正是实用书的特性,一个人必须要被说服,以采取特定的思想与行动。
  • 不想被宣传所困惑,就得了解宣传的内容是什么。难以察觉的隐藏式雄辩是最狡猾的
  • 因为实用问题的特性,也因为所有实用作品中都混杂了雄辩,作者的“性格”在实用书中就比理论书中还要来得重要。
  • 你在读一本书时要提出的四个问题,到了读实用性的书时有了一点变化。我们就来说明一下这些变化。
  1. 这本书是在谈些什么?找出作者的共识、主旨与论述。
  2. 了解他要你这么做的目的。
  3. 内容真实吗
  4. 这本书与我何干?

阅读想象文学

  • 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
  • 人们可能是好的小说读者,却不是好的评论者
  • 不要抗拒想像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 想像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
  • 在想像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
  • 最后一个否定的指令: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 阅读论说性作品的三组规则,第一组是找出作品的整体及部分结构,第二组是定义与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与论述。第三组是评论作者的学说,以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完成我们对他的作品的理解。我们称这三组规则为架构性、诠释性与评论性的。
  • 你必须将想像文学作品分类。
  • 你要能抓住整本书的大意。你能不能掌握这一点,要看你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说明整本书的大意。
  • 你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在
  • 小说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及行动
  • 对于小说,我们不该反对或赞成,而是喜欢或不喜欢。
  • 想像文学显然总是会带引读者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比起论说性作品,有时候一个故事更能带动一个观点—在政治、经济、道德上的观点。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动物农庄》(Animal Farm)与《一九八四》都强烈地攻击极权主义。
  • 阅读故事书的第一个建议是:快读,并且全心全意地读
  • 否则你可能会忘了其间发生的事情,也会漏掉一些完整的情节,最后不知道自己在读的是什么了。
  • 在你了解一个角色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之前,不要心存疑虑。尽量试着活在他的世界里,而不是你的世界
  • 对人类而言,小说或虚构的故事似乎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其中一个理由是:小说能满足我们潜意识或意识中许多的需要。或许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的爱比现在拥有的还要丰富。许多小说是关于爱情的—或许绝大多数—当我们认同其中恋爱的角色时,我们会觉得快乐。他们很自由,而我们不自由。但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这会让我们觉得我们所拥有的爱是不完整的。 这些通常在小说中获得了满足。
  • 我们总是怀疑生命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好人受苦,坏人却成功?我们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为什么,但这个事实让所有的人焦虑。在故事中,这个混乱又不愉快的情况被矫正过来了,我们觉得格外满足
  • 那个悲剧英雄确实学到了为什么,当然过程很困难,而且是在生活都被毁了之后才明白的。我们可以分享他的洞察力,却不需要分享他的痛苦遭遇。

如何阅读抒情诗

  • 阅读抒情诗的第一个规则是:不论你觉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不要停。
  • 阅读抒情诗的第二个规则是:重读一遍—大声读出来。

如何阅读历史书

  • 我们认为每一种历史的写作都必定是从某个观点出发的。为了追求真相,我们必须从更多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才行。

阅读哲学书

  • 区分出两种主要不同的哲学领域。第一组,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这类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属于理论或思辩型的部分。第二组,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我们称这是隶属于哲学中实用的部分,更正确来说该是规范(normative)的哲学。
  • 你惟一能做的是思考问题本身,简单来说,哲学就是一种思考,别无他物

主题阅读

就同一个主题阅读多本书。

  1. 检视阅读是进入主题阅读的准备动作。将跟主题相关的书籍进行检视阅读,对主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筛选出和主题确实相关的书籍。确定跟主题相关的书籍的一种方法是使用主题工具书
  2. 阅读与主题相关章节。重点不在于理解整本书而是找出这本书对主题有什么帮助
  3. 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面对不同作者的关键词和用词,我们要建立一套中立的词汇,来了解所有的读者的观点。
  4. 厘清问题。列出问题,让作者们回答这些问题。
  5. 界定议题。
  6. 分析讨论
  • 换句话说,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也不是给这个计划开始时候的问题提供最终解答。
  • 我们要说的,并不是我们认为对人类关心的重要议题多一个声音无足轻重。我们要说的是我们在追求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多贡献一种不同的形式。而这样的形式必须是绝对客观又公正的。主题阅读所追求的这种特质,可以用这句话来作总结:“辩证的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