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开发】】 ''' 最早的软件都是运行在大型机上的,软件使用者通过“哑终端”登陆到大型机上去运行软件。后来随着PC机的兴起,软件开始主要运行在桌面上,而数据库这样的软件运行在服务器端,这种Client/Server模式简称CS架构。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发现,CS架构不适合Web,最大的原因是Web应用程序的修改和升级非常迅速,而CS架构需要每个客户端逐个升级桌面App,因此,Browser/Server模式开始流行,简称BS架构。 在BS架构下,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应用程序的逻辑和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端。浏览器只需要请求服务器,获取Web页面,并把Web页面展示给用户即可。 当然,Web页面也具有极强的交互性。由于Web页面是用HTML编写的,而HTML具备超强的表现力,并且,服务器端升级后,客户端无需任何部署就可以使用到新的版本,因此,BS架构迅速流行起来。 今天,除了重量级的软件如Office,Photoshop等,大部分软件都以Web形式提供。比如,新浪提供的新闻、博客、微博等服务,均是Web应用。 Web应用开发可以说是目前软件开发中最重要的部分。Web开发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 静态Web页面:由文本编辑器直接编辑并生成静态的HTML页面,如果要修改Web页面的内容,就需要再次编辑HTML源文件,早期的互联网Web页面就是静态的; CGI:由于静态Web页面无法与用户交互,比如用户填写了一个注册表单,静态Web页面就无法处理。要处理用户发送的动态数据,出现了Common Gateway Interface,简称CGI,用C/C++编写。 ASP/JSP/PHP:由于Web应用特点是修改频繁,用C/C++这样的低级语言非常不适合Web开发,而脚本语言由于开发效率高,与HTML结合紧密,因此,迅速取代了CGI模式。ASP是微软推出的用VBScript脚本编程的Web开发技术,而JSP用Java来编写脚本,PHP本身则是开源的脚本语言。 MVC:为了解决直接用脚本语言嵌入HTML导致的可维护性差的问题,Web应用也引入了Model-View-Controller的模式,来简化Web开发。ASP发展为ASP.Net,JSP和PHP也有一大堆MVC框架。 目前,Web开发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中,异步开发、新的MVVM前端技术层出不穷。 Python的诞生历史比Web还要早,由于Python是一种解释型的脚本语言,开发效率高,所以非常适合用来做Web开发。 Python有上百种Web开发框架,有很多成熟的模板技术,选择Python开发Web应用,不但开发效率高,而且运行速度快。 ''' # 【HTTP协议简介】 ''' 在Web应用中,服务器把网页传给浏览器,实际上就是把网页的HTML代码发送给浏览器,让浏览器显示出来。而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协议是HTTP,所以: HTML是一种用来定义网页的文本,会HTML,就可以编写网页; HTTP是在网络上传输HTML的协议,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的通信。 在举例子之前,我们需要安装Google的Chrome浏览器。 为什么要使用Chrome浏览器而不是IE呢?因为IE实在是太慢了,并且,IE对于开发和调试Web应用程序完全是一点用也没有。 我们需要在浏览器很方便地调试我们的Web应用,而Chrome提供了一套完整地调试工具,非常适合Web开发。 安装好Chrome浏览器后,打开Chrome,在菜单中选择“视图”,“开发者”,“开发者工具”,就可以显示开发者工具: Elements显示网页的结构,Network显示浏览器和服务器的通信。我们点Network,确保第一个小红灯亮着,Chrome就会记录所有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当我们在地址栏输入www.sina.com.cn时,浏览器将显示新浪的首页。在这个过程中,浏览器都干了哪些事情呢?通过Network的记录,我们就可以知道。在Network中,定位到第一条记录,点击,右侧将显示Request Headers,点击右侧的view source,我们就可以看到浏览器发给新浪服务器的请求: 最主要的头两行分析如下,第一行: GET / HTTP/1.1 GET表示一个读取请求,将从服务器获得网页数据,/表示URL的路径,URL总是以/开头,/就表示首页,最后的HTTP/1.1指示采用的HTTP协议版本是1.1。目前HTTP协议的版本就是1.1,但是大部分服务器也支持1.0版本,主要区别在于1.1版本允许多个HTTP请求复用一个TCP连接,以加快传输速度。 从第二行开始,每一行都类似于Xxx: abcdefg: Host: www.sina.com.cn 表示请求的域名是www.sina.com.cn。如果一台服务器有多个网站,服务器就需要通过Host来区分浏览器请求的是哪个网站。 继续往下找到Response Headers,点击view source,显示服务器返回的原始响应数据: HTTP响应分为Header和Body两部分(Body是可选项),我们在Network中看到的Header最重要的几行如下: 200 OK 200表示一个成功的响应,后面的OK是说明。失败的响应有404 Not Found:网页不存在,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内部出错,等等。 Content-Type: text/html Content-Type指示响应的内容,这里是text/html表示HTML网页。请注意,浏览器就是依靠Content-Type来判断响应的内容是网页还是图片,是视频还是音乐。浏览器并不靠URL来判断响应的内容,所以,即使URL是http://example.com/abc.jpg,它也不一定就是图片。 HTTP响应的Body就是HTML源码,我们在菜单栏选择“视图”,“开发者”,“查看网页源码”就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查看HTML源码: 当浏览器读取到新浪首页的HTML源码后,它会解析HTML,显示页面,然后,根据HTML里面的各种链接,再发送HTTP请求给新浪服务器,拿到相应的图片、视频、Flash、JavaScript脚本、CSS等各种资源,最终显示出一个完整的页面。所以我们在Network下面能看到很多额外的HTTP请求。 HTTP请求 跟踪了新浪的首页,我们来总结一下HTTP请求的流程: 步骤1:浏览器首先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请求包括: 方法:GET还是POST,GET仅请求资源,POST会附带用户数据; 路径:/full/url/path; 域名:由Host头指定:Host: www.sina.com.cn 以及其他相关的Header; 如果是POST,那么请求还包括一个Body,包含用户数据。 步骤2:服务器向浏览器返回HTTP响应,响应包括: 响应代码:200表示成功,3xx表示重定向,4xx表示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有错误,5xx表示服务器端处理时发生了错误; 响应类型:由Content-Type指定; 以及其他相关的Header; 通常服务器的HTTP响应会携带内容,也就是有一个Body,包含响应的内容,网页的HTML源码就在Body中。 步骤3:如果浏览器还需要继续向服务器请求其他资源,比如图片,就再次发出HTTP请求,重复步骤1、2。 Web采用的HTTP协议采用了非常简单的请求-响应模式,从而大大简化了开发。当我们编写一个页面时,我们只需要在HTTP请求中把HTML发送出去,不需要考虑如何附带图片、视频等,浏览器如果需要请求图片和视频,它会发送另一个HTTP请求,因此,一个HTTP请求只处理一个资源。 HTTP协议同时具备极强的扩展性,虽然浏览器请求的是http://www.sina.com.cn/的首页,但是新浪在HTML中可以链入其他服务器的资源,比如
,从而将请求压力分散到各个服务器上,并且,一个站点可以链接到其他站点,无数个站点互相链接起来,就形成了World Wide Web,简称WWW。 HTTP格式 每个HTTP请求和响应都遵循相同的格式,一个HTTP包含Header和Body两部分,其中Body是可选的。 HTTP协议是一种文本协议,所以,它的格式也非常简单。HTTP GET请求的格式: GET /path HTTP/1.1 Header1: Value1 Header2: Value2 Header3: Value3 每个Header一行一个,换行符是\r\n。 HTTP POST请求的格式: POST /path HTTP/1.1 Header1: Value1 Header2: Value2 Header3: Value3 body data goes here... 当遇到连续两个\r\n时,Header部分结束,后面的数据全部是Body。 HTTP响应的格式: 200 OK Header1: Value1 Header2: Value2 Header3: Value3 body data goes here... HTTP响应如果包含body,也是通过\r\n\r\n来分隔的。请再次注意,Body的数据类型由Content-Type头来确定,如果是网页,Body就是文本,如果是图片,Body就是图片的二进制数据。 当存在Content-Encoding时,Body数据是被压缩的,最常见的压缩方式是gzip,所以,看到Content-Encoding: gzip时,需要将Body数据先解压缩,才能得到真正的数据。压缩的目的在于减少Body的大小,加快网络传输。 ''' # 【HTML简介】 # 【WSGI接口】 了解了HTTP协议和HTML文档,我们其实就明白了一个Web应用的本质就是: 浏览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 服务器收到请求,生成一个HTML文档; 服务器把HTML文档作为HTTP响应的Body发送给浏览器; 浏览器收到HTTP响应,从HTTP Body取出HTML文档并显示。 所以,最简单的Web应用就是先把HTML用文件保存好,用一个现成的HTTP服务器软件,接收用户请求,从文件中读取HTML,返回。Apache、Nginx、Lighttpd等这些常见的静态服务器就是干这件事情的。 如果要动态生成HTML,就需要把上述步骤自己来实现。不过,接受HTTP请求、解析HTTP请求、发送HTTP响应都是苦力活,如果我们自己来写这些底层代码,还没开始写动态HTML呢,就得花个把月去读HTTP规范。 正确的做法是底层代码由专门的服务器软件实现,我们用Python专注于生成HTML文档。因为我们不希望接触到TCP连接、HTTP原始请求和响应格式,所以,需要一个统一的接口,让我们专心用Python编写Web业务。 这个接口就是WSGI: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 WSGI接口定义非常简单,它只要求Web开发者实现一个函数,就可以响应HTTP请求。我们来看一个最简单的Web版本的“Hello, web!”: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return [b'
Hello, web!
'] 上面的application()函数就是符合WSGI标准的一个HTTP处理函数,它接收两个参数: environ:一个包含所有HTTP请求信息的dict对象; start_response:一个发送HTTP响应的函数。 在application()函数中,调用: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就发送了HTTP响应的Header,注意Header只能发送一次,也就是只能调用一次start_response()函数。start_response()函数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HTTP响应码,一个是一组list表示的HTTP Header,每个Header用一个包含两个str的tuple表示。 通常情况下,都应该把Content-Type头发送给浏览器。其他很多常用的HTTP Header也应该发送。 然后,函数的返回值b'
Hello, web!
'将作为HTTP响应的Body发送给浏览器。 有了WSGI,我们关心的就是如何从environ这个dict对象拿到HTTP请求信息,然后构造HTML,通过start_response()发送Header,最后返回Body。 整个application()函数本身没有涉及到任何解析HTTP的部分,也就是说,底层代码不需要我们自己编写,我们只负责在更高层次上考虑如何响应请求就可以了。 不过,等等,这个application()函数怎么调用?如果我们自己调用,两个参数environ和start_response我们没法提供,返回的bytes也没法发给浏览器。 所以application()函数必须由WSGI服务器来调用。有很多符合WSGI规范的服务器,我们可以挑选一个来用。但是现在,我们只想尽快测试一下我们编写的application()函数真的可以把HTML输出到浏览器,所以,要赶紧找一个最简单的WSGI服务器,把我们的Web应用程序跑起来。 好消息是Python内置了一个WSGI服务器,这个模块叫wsgiref,它是用纯Python编写的WSGI服务器的参考实现。所谓“参考实现”是指该实现完全符合WSGI标准,但是不考虑任何运行效率,仅供开发和测试使用。 运行WSGI服务 我们先编写hello.py,实现Web应用程序的WSGI处理函数: # hello.py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return [b'
Hello, web!
'] 然后,再编写一个server.py,负责启动WSGI服务器,加载application()函数: # server.py # 从wsgiref模块导入: from wsgiref.simple_server import make_server # 导入我们自己编写的application函数: from hello import application # 创建一个服务器,IP地址为空,端口是8000,处理函数是application: httpd = make_server('', 8000, application) print('Serving HTTP on port 8000...') # 开始监听HTTP请求: httpd.serve_forever() 确保以上两个文件在同一个目录下,然后在命令行输入python server.py来启动WSGI服务器: 注意:如果8000端口已被其他程序占用,启动将失败,请修改成其他端口。 启动成功后,打开浏览器,输入http://localhost:8000/,就可以看到结果了: 在命令行可以看到wsgiref打印的log信息: Serving HTTP on port 8000.... 127.0.0.1 - - [30/Jul/2018 18:37:44] "GET / HTTP/1.1" 200 21 127.0.0.1 - - [30/Jul/2018 18:37:45] "GET /favicon.ico HTTP/1.1" 200 21 127.0.0.1 - - [30/Jul/2018 18:42:35] "GET /wxue HTTP/1.1" 200 21 按Ctrl+C终止服务器。 如果你觉得这个Web应用太简单了,可以稍微改造一下,从environ里读取PATH_INFO,这样可以显示更加动态的内容: # hello.py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body = '
Hello, %s!
' % (environ['PATH_INFO'][1:] or 'web') return [body.encode('utf-8')] 你可以在地址栏输入用户名作为URL的一部分,将返回Hello, xxx!: 是不是有点Web App的感觉了? 小结 无论多么复杂的Web应用程序,入口都是一个WSGI处理函数。HTTP请求的所有输入信息都可以通过environ获得,HTTP响应的输出都可以通过start_response()加上函数返回值作为Body。 复杂的Web应用程序,光靠一个WSGI函数来处理还是太底层了,我们需要在WSGI之上再抽象出Web框架,进一步简化Web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