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一种抽象的网络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任务。这些层次从底层(物理层)到顶层(应用层)依次为: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该层负责将比特流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通过物理介质(例如光纤、电缆、无线电波等)传输数据。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该层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例如帧同步、数据流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该层负责处理数据包的传输,通过路由选择算法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由,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转发。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该层负责将应用程序数据拆分成多个数据段,并通过端口号标识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该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以实现不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该层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等功能,以便于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该层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协议(FTP)、网页浏览器等。

        在发送数据时,每个层次都会将其所属的数据包或数据段封装到上一层的数据中,并添加相应的控制信息和协议头部。这个过程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每层在接收到上一层的数据后,会先对数据进行处理,添加相应的控制信息和协议头部,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传递到下一层。这个过程称为解封装(Decapsulation)。

        在接收数据时,每个层次会将自己所属的数据包或数据段解封装出来,并将其传递到下一层进行处理。最终,应用程序会收到经过所有层次处理后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