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
随着信息的高速发展,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保证实时信息的有效快速传递,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也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承担了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
供应链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企业之间构造了.一个虚拟网络,完成由企业物资需求到给企业提供所需物资与服务的整个过程。
2 VMI的产生及概述
2.1 VMI的产生
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诸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有一套自己的库存管理策略,由于各企业之间的库存策略的差异性,必然使企业之间信息的传递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引起需求放大的现象,需求的逐级放大将导致供应链中各个环节库存的异常波动,这对供应链效率和响应速度的影响是不言而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e)。
在现代供应链的管理环境下,需要尽量保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动作的协调,保证其活动的同步性,所以传统的供应链系统已经不能适应要求,于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应运而生。
2.2 VMI的概述
VMI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以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标,在一个共同的框架协议下把用户的库存决策权代理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并通过对该框架协议经常性的监督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的改进。
VMI是一种合作伙伴式的管理理念。为了快速响应下游企业。降低库存”的要求,上下游企业间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主动提高向下游企业交货的频率,使上游企业从过去单纯执行用户的采购订单变为主动为用户分担补充库存的责任。在加快上游企业响应下游企业需求速度的同时,也使下游企业减少了库存量。这时的库存管理不再是单个的供应商、生产商的个人管理模式,而是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库存管理,这样他们就会对库存管理提出并实施一套共同的架构,随后各节点企业就会基于此架构达成一致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供应链的共同管理。理想的VMI是一种基于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的,强调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实现模式。
VMI作为建立供应链的一种有效方式,形成了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集成应用,为科学管理供应链上的库存设计了一套合理的解决方案。
2.3 VMI的运行模式
在VMI系统中,核心企业(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企业)既可以在供应链的上游,也可以在供应链的下游,而当在下游时它又既可以是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也可以在供应链的末端。显然,不同情况— VMI的运行模式都是不相同的,主要有三辩情况:供应商—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嘲,杨谧业㈠殳为制造商)——分销商国:零售商).
2.3.1 供应商一制造商(核)运作模式
在这种运作模式中,除了要为核心企业以外,一般还有如下特点:
(1)生产规模比较大,制造商的生产一般比较稳定,即每天对零配件或原材料的需求量变化不是很大;(2)要求供应商每次供货数量比较小,一般满足1天的零配件,有的甚至是几个小时;(3)供货频率要求较高,有时甚至要求一天两到三次的供货频率;(4)为了保持连续的生产,一般不允许发生缺货现象,即服务水平要求达到99%以上。
2.3.2 供应商—零售商(核)运作模式
当零售商把销售等相关信息通过EDI传输给供应商后(通常是一个补货周期的数据,如3天,甚至1天),供应商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对需求的预测,然后将预测的信息输入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并根据现有的企业内的库存量和零售商仓库的库存量,生产补货定单,安排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生产出的成品经过仓储、分拣、包装、运送给零售商。
2.3.3 核心企业一分销商模式
这种模式由核心企业充当VMI中的供应商角色,它的运作模式与前两种大致相同,由核心企业收集各个分销商的销售信息并进行预测,然后按照预测结果对分销商的库存统一管理与配送。由于这种模式下的供应商只有一个,所以不存在要在分销商附近建立仓库的问题。核心企业可以根据与各个分销商之间的实际情况,统一安排对各个分销商的配送问题。
3 VMI的实施条件
VMI的实施酋先需要具备五个关键条件。
(1)必须拥有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起至关重要的企业要负责整个合作的主体地位。
(2)合作企业相互信任——由于VMI要求取得供方的支持,因此双方必须保持必要的信任。
(3)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VMI模式下的企业都必须建立起可靠的信息平台。
(4)共享平台——在建立起可靠的信息平台基础上,将关键计划信息通过平台共享。
(5)信息分析和预测——企业需要提供足够的运营数据做分析与预测。
4 VMI的局限性
VMI由上游企业拥有和管理库存,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VMI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vMIdp供应商和零售商协作水平有限(2)VMI对于企业问的信任要求较高,(3)VMI中的框架协议虽然是双方协定,但核心企业处于主导地位,决策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协商,难免造成失误;(4)系统集成不够,缺乏足够的协商等。
5 VMI的改进——联合库存管理(JMI)
(1)JMI的概述:所谓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VM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2)JMI与VMI的根本区别在于:在VMl中供应商可以了解到客户的存货数据并负责维护客户所需的存货数量,并通过流程管理来实现。其中补货是由卖方通过定期的现场盘点来进行的,而JMI的管理团队是由客户与卖方的员工组成的,通常团队成员地处相互临近的地理区域以便经常性召开见面会。
(3)JMI的实施模式:从实现机制的层面上分析,JMI策略在实际应用时,主要有四种实现形式: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存货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和客户铺底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他们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6 结语
以上所提到的都是围绕供应链展开的管理活动,可以明显观察到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度。无论是VMI模式,还是JMI模式,都是在追求企业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强化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理解和信任获得额外的价值。VMI作为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必然有它的历史性,未来它会被阶段更高,集成度更高的库存管理方法取代,而客户将会被置于更加中心的地位,客户价值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