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数仓实战---网站流量日志分析系统
- 一、数仓理论
- 1.1、什么是数据仓库
- 1.2、数据仓库的分层
- 1.2.1、数据仓库的分层
- 1.2.2、数据仓库为什么要分层
- 1.3、数据仓库命名规范
- 1.3.1、表命名
- 1.3.2、脚本命名
- 1.3.3、表字段类型
- 1.4、数据仓库的建模
- 1.4.1、维度表
- 1.4.2、事实表
- 1.4.3、维度模型分类
- 1.4.4、ODS层
- 1.4.5、DIM层和DWD层
- 1.4.6、DWS层与DWT层
- 1.4.7、ADS层
一、数仓理论
在大数据—离线数仓实战项目(一)中,介绍了网站流量日志分析的背景,这一部分介绍具体分析所用到的数据仓库的理论部分。
1.1、什么是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英文名称为Data Warehouse,可简写为DW或DWH。数据仓库,是为企业所有级别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所有类型数据支持的战略集合。它是单个数据存储,出于分析性报告和决策支持目的而创建。 为需要业务智能的企业,提供指导业务流程改进、监视时间、成本、质量以及控制。
1.2、数据仓库的分层
1.2.1、数据仓库的分层
ODS层:原始数据层,存放原始数据,直接加载原始日志、数据,数据保持原貌不做处理
DWD层:对ODS层数据进行清洗(去除空值,脏数据,超过极限范围的数据)、脱敏等。保存业务事实明细,一行信息代表一次业务行为,例如一次下单。
DIM层,维度层,保存维度数据,主要是对业务事实的描述信息,例如何人,何时,何地等
DWS层,以DWD为基础,按天进行轻度汇总。一行信息代表一个主题对象一天的汇总行为,例如一个用户一天下单次数
DWS层,以DWS为基础,对数据进行累积汇总。一行信息代表一个主题对象的累积行为,例如一个用户从注册那天开始至今一共下了多少次单
ADS层,为各种统计报表提供数据
1.2.2、数据仓库为什么要分层
-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多层来完成,每一层只处理简单的任务,方便定位问题。 - 减少重复开发
规范数据分层,通过的中间层数据,能够减少极大的重复计算,增加一次计算结果的复用性。 - 隔离原始数据
不论是数据的异常还是数据的敏感性,使真实数据与统计数据解耦开。
1.3、数据仓库命名规范
1.3.1、表命名
ODS层命名为ods_表名
DIM层命名为dim_表名
DWD层命名为dwd_表名
DWS层命名为dws_表名
DWT层命名为dwt_表名
ADS层命名为ads_表名
临时表命名为tmp_表名
1.3.2、脚本命名
数据源_to_目标_db/log.sh
用户行为脚本以log为后缀;业务数据脚本以db为后缀。
1.3.3、表字段类型
数量类型为bigint
金额类型为decimal(16, 2),表示:16位有效数字,其中小数部分2位
字符串(名字,描述信息等)类型为string
主键外键类型为string
时间戳类型为bigint
1.4、数据仓库的建模
数据仓库采用维度建模对数据进行管理。
维度模型以数据分析作为出发点,不遵循三范式,故数据存在一定的冗余。维度模型面向业务,将业务用事实表和维度表呈现出来。表结构简单,故查询简单,查询效率较高。
1.4.1、维度表
一般是对事实的描述信息。每一张维表对应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对象或者概念。 例如:用户、商品、日期、地区等。
维度表的特征:
- 维表的范围很宽(具有多个属性、列比较多)
- 跟事实表相比,行数相对较小:通常< 10万条
- 内容相对固定:编码表
1.4.2、事实表
事实表中的每行数据代表一个业务事件(下单、支付、退款、评价等)。“事实”这个术语表示的是业务事件的度量值(可统计次数、个数、金额等)。
每一个事实表的行包括:具有可加性的数值型的度量值、与维表相连接的外键,通常具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外键。
事实表的特征:
- 非常的大
- 内容相对的窄:列数较少(主要是外键id和度量值)
- 经常发生变化,每天会新增加很多。
事实表的分类:
- 事务型事实表
以每个事务或事件为单位,例如一个销售订单记录,一笔支付记录等,作为事实表里的一行数据。一旦事务被提交,事实表数据被插入,数据就不再进行更改,其更新方式为增量更新。 - 周期型快照事实表
周期型快照事实表中不会保留所有数据,只保留固定时间间隔的数据,例如每天或者每月的销售额,或每月的账户余额等。
例如购物车,有加减商品,随时都有可能变化,但是我们更关心每天结束时这里面有多少商品,方便我们后期统计分析。 - 累积型快照事实表
累计快照事实表用于跟踪业务事实的变化。例如,数据仓库中可能需要累积或者存储订单从下订单开始,到订单商品被打包、运输、和签收的各个业务阶段的时间点数据来跟踪订单声明周期的进展情况。当这个业务过程进行时,事实表的记录也要不断更新。
1.4.3、维度模型分类
在维度建模的基础上又分为三种模型:星型模型、雪花模型、星座模型。
雪花模型与星型模型的区别主要在于维度的层级,标准的星型模型维度只有一层,而雪花模型可能会涉及多级。
雪花模型,比较靠近3NF,但是无法完全遵守,因为遵循3NF的性能成本太高。
星座模型与前两种情况的区别是事实表的数量,星座模型是基于多个事实表。
基本上是很多数据仓库的常态,因为很多数据仓库都是多个事实表的。所以星座不星座只反映是否有多个事实表,他们之间是否共享一些维度表。
所以星座模型并不和前两个模型冲突。
首先就是星座不星座这个只跟数据和需求有关系,跟设计没关系,不用选择。
星型还是雪花,取决于性能优先,还是灵活更优先。目前实际企业开发中,不会绝对选择一种,根据情况灵活组合,甚至并存(一层维度和多层维度都保存)。但是整体来看,更倾向于维度更少的星型模型。尤其是Hadoop体系,减少Join就是减少Shuffle,性能差距很大。(关系型数据可以依靠强大的主键索引)
1.4.4、ODS层
(1)保持数据原貌不做任何修改,起到备份数据的作用。
(2)数据采用压缩,减少磁盘存储空间(例如:原始数据100G,可以压缩到10G左右)
(3)创建分区表,防止后续的全表扫描
1.4.5、DIM层和DWD层
DIM层DWD层需构建维度模型,一般采用星型模型,呈现的状态一般为星座模型。(在业务多,事实表多的情况下采用星型模型)
维度建模一般按照以下四个步骤:
选择业务过程→声明粒度→确认维度→确认事实
(1)选择业务过程
在业务系统中,挑选我们感兴趣的业务线,比如下单业务,支付业务,退款业务,物流业务,一条业务线对应一张事实表。
(2)声明粒度
数据粒度指数据仓库的数据中保存数据的细化程度或综合程度的级别。
声明粒度意味着精确定义事实表中的一行数据表示什么,应该尽可能选择最小粒度,以此来应各种各样的需求。
(3)确认维度
维度的主要作用是描述业务是事实,主要表示的是“谁,何处,何时”等信息。
确定维度的原则是:后续需求中是否要分析相关维度的指标。例如,需要统计,什么时间下的订单多,哪个地区下的订单多,哪个用户下的订单多。需要确定的维度就包括:时间维度、地区维度、用户维度。
(4)确定事实
此处的“事实”一词,指的是业务中的度量值(次数、个数、件数、金额,可以进行累加),例如订单金额、下单次数等。
在DWD层,以业务过程为建模驱动,基于每个具体业务过程的特点,构建最细粒度的明细层事实表。事实表可做适当的宽表化处理。
DWS层、DWT层和ADS层都是以需求为驱动,和维度建模已经没有关系了。
DWS和DWT都是建宽表,按照主题去建表。主题相当于观察问题的角度。对应着维度表。
1.4.6、DWS层与DWT层
DWS层和DWT层统称宽表层。
(1)需要建哪些宽表:以维度为基准。
(2)宽表里面的字段:是站在不同维度的角度去看事实表,重点关注事实表聚合后的度量值。
(3)DWS和DWT层的区别:DWS层存放的所有主题对象当天的汇总行为,例如每个地区当天的下单次数,下单金额等,DWT层存放的是所有主题对象的累积行为,例如每个地区最近7天(15天、30天、60天)的下单次数、下单金额等。
1.4.7、ADS层
对系统各大主题指标分别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