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的形成流程
广告运作分为: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媒介投放——效果评估六个阶段,在这里我们仅仅是着重的总结一下一则广告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也就说仅仅研究 市场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 这三个阶段;后续的阶段就不再具体的讲解
一、【市场调查】
收集和分析资料
1、深入了解市场信息
不但要注意当前市场的变化,也要着重了解同类产品的成功之处。商品经历诞生、成长、成熟、被替代的几个过程,首先要清楚的就是商品所处的阶段,这有利于准确的找到广
告的诉求点
2、收集分析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市场、企业的经营状况、产品本身、消费者、竞争对手情况等等;
分析资料的过程一般包括:
①列出广告商品和同类商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
②分别列出广告商品和竞争商品的优势、劣势
③列出商品的竞争优势能顾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不同
④找到消费者最关心的、最迫切的要求,即定位点
二、【广告策划】
确定广告的诉求点和广告主题

上面的三部分在广告制作中必须考虑到,同时一般在广告中不要忘了要将“我是谁”体现出来,即将公司的品牌体现出来
做好了这些工作和准备之后就要根据前面讲到的广告创意的目标,最终确定广告主题
三、【广告创意】
形成广告雏形
广告创意的思维方法
①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运用
抽象思维又称为逻辑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比较、分类、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手段来反映现象的一种概括性、论证性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又称为艺术思维,是一种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进行思考的具体生动性、实感性的思维活动,是以知觉为基础的
②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这两种思维方式都非常的好理解,不在深入讲解,我们不妨举例说明一下
美国陆军部有一则征兵广告,使用的就是正向思维:“当了兵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留在后方,一个是送到前方。留在后方没有什么好担心,
送到前方又有两种可能:一是受伤,一是没有受伤。没有受伤不用担心,
受伤了的话也有两种可能:一是轻伤,一是重伤。轻伤没有什么好担心,
重伤又有两种可能:一是能治好,一是不能治好。能治好没有什么好担心,
不能治好又有两种可能:一是不会死,一是会死。不会死没有什么好担心,
死了嘛.......也好,因为他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皇冠牌香烟有一则户外广告,使用了逆向思维:“禁止吸烟,皇冠牌也不例外”
菲律宾的旅游广告也使用了逆向思维:" 十大危害:一是小心吃的过饱,因为这里的一切事物都物美价廉;
二是小心被晒黑,因为这里的阳关真的非常好;
三是潜水时记得上来换气,因为海底世界美的让人忘记一切;
四是小心爱上这里的姑娘,因为这里的姑娘都长的非常漂亮;
.........................."
③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的中主要的运用方式就是:头脑风暴
聚合思维又称为收敛思维;进行头脑风暴之后,就要运用聚合思维聚焦,对多种想法进行筛选、组合、剔除,找到最佳方案
在广告创意中,我们应该综合利用上面的思维方法,因为你不知道,那种思维方法会给你灵感
2、进行设计构思
有了上面的广告主题和思维方法之后,就可以在设计构思阶段使用思维方式根据广告主题,进行广告构思了,广告构思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
注意下面的方法是一种寻找突破口的思路,并不是说广告最终就要以某种方法来展现,下面的方法仅仅是为你思考问题提供几个角度而已
(1)理性诉求
理性诉求方式就是理性的分析产品的好处、优势,以直接达到广告效果的思路为思考的突破口;理性诉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解释或者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所谓的解释,就是直奔主题,阐述商品的优势,新的功能,借此与其他同类产品形成区分;
所谓的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也比较容易理解,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因为消费者在生活当中可能也会遇到相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者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
一直在困扰着他们。
②理性比较的思路
主要采用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隐性比较的方式为思路,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最终成品的广告中是不能够指明对手的品牌的
③观念说服
这种思路就是从传输给消费者一种新的观念为思路;观念说服首先要深入分析本产品,然后针对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新消费观念、产品选择观念、企业理念或者其他观点进行深
入说服,可以从正面也可以从反面,如果你能够为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那么你的广告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④恐惧诉求思路
就是分析不购买的危害;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意不要给消费者带来厌恶的感觉,二是不能够只提危害,不提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清扬的持久去屑的新理念广告:“如果有人对你一次次撒谎,绝对会甩了他,对吗?” “我需要真正持久去屑的洗发露”
(2)感性诉求
感性诉求的切入点是找到一种相关的感情认同感;整个广告要激发消费者的一种情感共鸣,只要抓住消费者的感情,之后一切都好说了
实现感性诉求的方法一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满足消费者的情感或社会性需求
②由权威或者明星引导
③追求情感共鸣
④把握消费者心理
⑤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