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语音合成(TTS)论文优选系列主要分享论文,分享论文不做直接翻译,所写的内容主要是我对论文内容的概括和个人看法。如有转载,请标注来源。

Code-Switched Speech Synthesis Using Bilingual Phonetic Posteriorgram with Only Monolingual Corpora

本文章是香港中文大学在icassp2020发表的关于multi-lingual中code switch的问题,本文章使用PPG作为说话者无关语言无关的中间特征,还是蛮有意思,具体的文章链接

http://www1.se.cuhk.edu.hk/~hccl/publications/pub/Icassp20_cstts_camera_ready.pdf

1 研究背景

国际化造成了多语言的交叉使用,这给语音合成提出巨大的挑战。因为大部分研究人员很难获取同一个人多种语言的训练语料,因此研究使用单语言的语料来训练多语言模型,使说话人可以同时说多种语言成为热点。多语言模型的其中一个问题是code-switch,因为研究者手中没有这种语言交叉的样本。本文提出了使用ppg(语音识别对音素的分类)特征来作为文本和声学特征的桥梁,来优化code-switch效果。(从结果来看,除了可懂度好一些,自然度没有提升)

2 详细的设计

现有基准的模型架构如图1所示,Residual encoder学习一些未标注的隐含特征,Gradient reversal模块主要把语言特征和说话人进行解耦,其他模块就是标准的encoder-attention-decoder模型。本文借鉴该模型提出了使用PPG特征进行中间特征,使其语言特征和声学特征更好的映射,具体的模块如图2所示。首先,训练PPG提取模块来提取跟说话人和语言无关的特征PPG,然后使用encoder-attention-decoder模型来映射语言特征和PPG+lf0+uv。最后使用PPG+lf0+uv来映射声学特征。

SpeechSynthesisUtterance 编码为中文_深度学习

SpeechSynthesisUtterance 编码为中文_语音识别_02

3 实验结果

本文实验主要从主观角度。图三为可懂度测评,可看出本文提出的Prop的效果好于base系统。图4和图5自然度和喜爱度测评,两个系统没什么区别,作者说是PPG的准确度造成的。

SpeechSynthesisUtterance 编码为中文_人工智能_03

4 总结

本文提出使用PPG特征来作为语言特征和声学特征的中间特征来设计code-switch,这种思想很好。当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