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之要义是从何起源,又是如何进行的呢?

        媒体融合概念最早应该是从中央厨房时代,也是自新媒体发展以来,传统媒体应对市场和行业变化的最重要的道路。面对各种各样的产品和系统,维护和管理的难度一直上升,导致成本也增长快速。同时对于网络治理也存在非常多的挑战,网络健康发展是治理的需要,也是市场发展各主体的需要。

        那么融合的方向又是如何来定呢?在经过多次的讨论之后,最终认为融合为内容、运营、技术的融合。在经过长期的探索大家开始了融合的落地,那就要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变革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需要解决。不论是内容、运营、技术等三方面的融合,总归都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在报纸、网站、新媒体、APP、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方式之间进行融合,确实要面对大量的需要解决的难题。

        从媒介方面而言,不同的媒介确实有不同的特点和生产模式,融合真正要解决的是求同存异,如果不能求同存异或者放弃一些根本就不能融合的部分,那么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进行融合。不同的媒介就是不同的交付模式、也是不同的生产模式,媒介是前端的直接产物,后端的生产模式是和前端的媒介对应的流程。媒介发生改变,相应的生产模式也要发生变化,才能够适应新的生产媒介。

        从生产和运营模式而言,面对不同的媒介和管理模式,以及复杂的市场和用户模式,在解决融合的时候,不仅仅要解决企业内部的融合。比如信息的采集、加工、生产、传播、反馈等几个链条上,企业内部经常比较关注采集、加工、生产,毕竟企业生存是依赖于此,而对于用户的传播、反馈环节相对要轻一些。由于生产的运营模式直接关系企业管理、经营、人员等方面,这一层面往往是很难融合的,面对如此大的变革,企业的管理层面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才能破除那些难以超越的制度和被体制化了的思维。

  从技术而言,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技术在这当中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这也符合发展的需求,而真正需要融合也具备条件的是传统的媒体,甚至可以说是以官方媒体为主,如报业、广电之类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在整个生产线上,技术力量反倒是最弱的。基本上绝大部分系统都是通过采购而来,这就不得不面对技术制约,即使要做应用型的技术创新或者集成,自己的技术力量都没有办法对原有平台进行掌控。有极少数的可以实现技术自有化,至少是核心生产系统的自有化。即使在这种模式之下,制约的因素可能依然不在技术层面,转而在业务层面,思想层面会更加的突出一些。技术只是辅助生产的一种手段,人才是关键因素。在面对技术制约的时候,大家不得不努力来解决,自2015年左右,就有一些传统官媒企业跳出了技术制约,通过自研发、合作等方式,解决了自己的技术制约的难题。

  从业务模式而言,融合的时候我们思考的除了自己的业务模式之外,不得不考虑到市场的具体应用模式,如今日头条、付费阅读、短视频等等。但当把这些应用模式融入其中之后,我们发现融合的难度进一步上升,因为面对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技术条件等等都有很大的区别,生产者人员的技能也为之挑战,带来的转型成本也是非常大的。在这种业务模式下,一方面要保留原有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要兼顾新的生产模式,我们可谓是费尽了脑子。事实上不得不说,我们是用我们原有的生产模式来吸收市场化的动作模式,然后提升自己。

  从人的而言,融合的难度就更加大了,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习惯了一整套生产模式,如果突然改变,员工首先会表现出抵触,因为大家怕自己不能胜任,最终丢失饭碗,但实际上不转型更加可怕。此时就需要领导层和管理层想尽办法,尽快的让人员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在不折扣大家的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尽快的补齐新的生产模式需要的技能和员工。适应变化,适者生存,这是永远不变的法则。企业和员工之间是相互的选择,但体制化的情况除外。

  结论,从内容、运营、技术等各方面来看,融合的要义应该归结到人的融合,思想的融合,然后再以人来驱动其它方面的融合。融合也是一项变革,变革从来都是有代价的,只要我们勇敢的面对,就可以转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