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FC技术简介

(一)NFC标准以及NFC标准推广组织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由索尼和飞利浦共同开发。2002年,NFC被批准成为ISO/IEC IS 18092国际标准,此后还被批准为EMCA-340标准与ETSI TS 102 190标准。 NFC标准与ISO/IEC 14443和ISO/IEC 15693非接触式IC卡兼容。也就是说NFC标准兼容Philip的MIFARER和SONY的FeliCa标准。Philips在非接触IC卡方面已是业界的领头者,其Mifare芯片卡技术广泛使用在世界上几个大型交通运输系统上,也使用在VISA信用卡等金融服务上。而Sony的FeliCa芯片卡技术在中国香港及深圳、新加坡、日本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高,主要也是应用在交通及金融机构。由于NFC涵盖这两种技术,因此可同时与Sony的FeliCa及Philips的Mifare规格兼容。两种技术的融合,将可以扩大非接触IC卡的应用范围。

为了推动 NFC 的发展和普及,飞利浦、索尼和诺基亚创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行业协会 NFC 论坛,NFC 论坛旨在促进 NFC 技术的实施和标准化,确保设备和服务之间协同合作。目前,NFC 论坛在全球拥有80多个成员,包括万事达国际、VISA、微软、摩托罗拉、NEC、松下电工、三星、德州仪器和VISA国际。

(二)NFC技术特点

NFC技术主要基于13.56MHz频率运行的射频技术,典型操作距离只有几厘米,运行距离范围在20厘米内,数据传输速度可以选择106Kbit/s、212Kbit/s或者424Kbit/s,将来可提高至1Mb左右。

与RFID一样,NFC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NFC的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0-1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成本低、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而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NFC技术在手机支付领域内的发展

(一)NFC技术与手机结合

将非接触式智能卡嵌入在手机中,既能方便持卡人携带,同时借助手机的处理能力能给非接触智能卡带来更多的应用。手机与非接触智能卡的结合符合目前的市场规律,一方面,人们需要非接触卡来解决频繁的小额支付;另一方面,随着目前手机的普及越来越高,慢慢的手机将成为大多数人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这样人们自然有将非接触智能卡嵌入手机的需求,而市场运行中,手机厂商和智能卡芯片厂商又已经有密切的合作联系,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技术合作的可能性上,非接触智能卡嵌入手机都是趋势所在。

诺基亚公司推出的3220型手机是专门为嵌入非接触智能卡而设计的,在诺基亚3220开发的最初,就为今后嵌入NFC芯片预留了空间,在手机的背板上已经布好了NFC天线、MIFARE模拟器、飞利浦SMARTMX芯片。目前的NFC芯片和手机本身的SIM卡是分离的,背板通过连线和手机的SIM卡通信。

据美国ABI预测,至2010年全球50%的移动设备,约5亿部手机/PDA将具备NFC功能,不仅能用于POS支付,还能与智能标签交互信息。随着全球3G的推进,非接触智能卡与手机的结合也将越来越紧密。

(二)在欧洲,非接触智能卡和手机通过NFC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各大移动运营商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德国科隆足球俱乐部于2004年推出卡基NFC季票,采用 Philips MIFARE DESFire芯片,可使用手机下载电子门票与入场,系统由德国电信旗下的T-Systems运营, Axcess提供识别设备与软件。2005年4月,Philips、Nokia、德国公交网络运营商Rhein-Main Verkehrsverbund (RMV)开始试运营NFC票务系统。所使用的手机是诺基亚3220,手机套是一个名为“NFC Shell”的专用手机套,NFC芯片就嵌入在这个专用的手机套里,刷卡时只要将手机在读取设备上一划,不仅可乘坐RMV运营的公交车,在获得RMV认定的14家公司经营的餐厅、商店、娱乐设施还可享受打折。

在法国戛纳,2005年10月针对近距无线通信NFC展开了一项测试。参加测试的200位戛纳居民在为期6个月的测试期间,在戛纳特定的零售店、停车场和著名的观光景点可以使用内嵌有飞利浦NFC芯片的移动电话进行付款。这是NFC技术在全球第一次大规模测试。在法国的Caen,飞利浦、法国电信、Orange、三星、零售集团LaSer、Vinci Park共同进行一项多应用NFC试点,在6个月中,200个居民可使用三星D500手机作为安全支付工具在特约零售店与停车场进行支付,并可下载旅游与公交服务信息。

(三)在亚洲,移动运营商和金融机构积极合作,不断探索和推动非接触智能卡在手机支付领域内的应用。

在韩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实现POS支付、购买地铁车票、进行ATM取款。2001年SK联合五家卡类组织(KORAM Bank、Sumsung Card、LG Card、Korea Exchange Card、Hang Card)共同推出了名为MONETA的移动支付业务。申请该项业务的移动用户可以获得两张卡:一张是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另一张是供用户在没有MONETA服务的场所使用的磁卡。移动用户只要将具有信用卡功能的手机智能卡安装到手机上,就可以在商场用手机进行结算,还可以用手机支付地铁等交通费用。2006年6月,飞利浦公司和韩国SK电讯在韩国首尔进行了NFC实地测试,共有400人参加了此次测试,测试者利用嵌入了飞利浦NFC芯片的诺基亚手机,在地铁和公共汽车上直接刷卡付费。
    在日本,NTT DoCoMo等移动运营商均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予以积极推进。2004年,NTT DoCoMo联合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先后推出了面向PDC用户和FOMA用户的基于非接触智能芯片的Felica业务。用户可以在各种零售、电子票务、娱乐消费等商户利用这种手机进行支付。据NTT DOCOMO公布的数据表明,截至自2006年5月,NTT DoCoMo已售出2000万部芯片手机,支持的商家已超过9000家。目前,在使用Felica手机的用户中,60%的用户每周至少使用一次支付功能。为了推广移动支付计划,2005年4月NTT DoCoMo以近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第三大银行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34%的股份。

    在我国2006年6月27日,诺基亚、厦门移动、厦门易通卡公司、飞利浦公司共同在厦门启动中国首个近距离通信(NFC)手机支付现场试验。招募的百名志愿者使用具备NFC功能的诺基亚3220 ,实现了厦门市任何一个厦门易通卡覆盖的公交汽车、轮渡、餐厅、电影院、便利店等营业网点的手机支付。在测试中,除了利用进行安全手机支付的功能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屏幕读取易通卡余额并查询最近9笔历史交易。另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浏览一个内建的WAP Site,查询能接受易通卡的商户范围以及消费者感兴趣的商品信息。

三、NFC技术在手机支付市场的发展前景

NFC技术的出现,丰富了手机支付的内涵,为手机支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手机支付可以采用的方式比较多,例如短信的方式、WAP方式等等,但在频繁使用的小额支付领域内,NFC技术有着天生的优势,相对于短信方式和WAP方式,NFC手机不需要来回的发送短信确认,也不需要在菜单上多次的选择,只需用手机靠近读卡设备就可以完成支付,更省时、更便捷。

NFC自诞生之日起,就和手机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NFC论坛的发起者和NFC标准制定者之一的诺基亚,本身就是著名的手机生产厂商,2005年诺基亚公司在全球手机市场占据了3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推广下,随着全球3G业务的逐步开展,NFC技术在手机支付领域内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NFC技术有以上的优点,但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NFC无线业务在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难免要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我国政府正在加紧制定自己的RFID标准,而以飞利浦、索尼、诺基亚为代表的NFC技术是否完全兼容并得到政府的认可仍不确定。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五个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再次强调制定中国RFID的国家战略,如何协调本土标准和国际厂商的标准兼容问题将不可避免。

其次,“手机钱包”、“电话支付”等服务的运营现实表明,束缚市场发展的并不单是技术,而是受支付终端、使用习惯、配套设施、覆盖网络等一系列链条缺陷的制约。NFC技术也不能例外。

再次,NFC类业务涉及面广,创新空间广阔,业务的复杂程度、资源整合难度都相对较高。业务应用开发将成为主要瓶颈之一,如何开发出有经济效益的产品和用途来吸引客户使用将成为关键问题。

总的说来,NFC技术给手机支付带来了新的实现模式,NFC参与组织的推广力度和人们对于这种新兴支付手段的接受程度决定了NFC技术在手机支付领域内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