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learn库学习

官方文档地址:https://scikit-learn.org/stable/

自2007年发布以来,scikit-learn已经成为Python重要的机器学习库了,scikit-learn简称sklearn,支持包括分类,回归,降维和聚类四大机器学习算法。还包括了特征提取,数据处理和模型评估者三大模块。

sklearn是Scipy的扩展,建立在Numpy和matplolib库的基础上。利用这几大模块的优势,可以大大的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

sklearn拥有着完善的文档,上手容易,具有着丰富的API,在学术界颇受欢迎。sklearn已经封装了大量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LIBSVM和LIBINEAR。同时sklearn内置了大量数据集,节省了获取和整理数据集的时间。

一、sklearn官方文档的内容

定义:针对经验E和一系列的任务T和一定表现的衡量P,如果随着经验E的积累,针对定义好的任务T可以提高表现P,就说明机器具有学习能力

sklearn包对python版本要求 python中sklearn模块_数据


sklearn包对python版本要求 python中sklearn模块_机器学习_02


由图中,可以看到库的算法主要有四类:分类,回归,聚类,降维。其中:

常用的回归:线性、决策树、SVM、KNN ;集成回归:随机森林、Adaboost、GradientBoosting、Bagging、ExtraTrees

常用的分类:线性、决策树、SVM、KNN,朴素贝叶斯;集成分类:随机森林、Adaboost、GradientBoosting、Bagging、ExtraTrees

常用聚类:k均值(K-means)、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DBSCAN

常用降维: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PCA

  

  这个流程图代表:蓝色圆圈是判断条件,绿色方框是可以选择的算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数据特征和任务目标去找一条自己的操作路线。sklearn中包含众多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相关的模块,虽然刚接触sklearn时,大家都会为其中包含的各种算法的广度深度所震惊,但其实sklearn六大板块中有两块都是关于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的,两个板块互相交互,为建模之前的全部工程打下基础

sklearn包对python版本要求 python中sklearn模块_ci_03

  • 模块preprocessing:几乎包含数据预处理的所有内容
  • 模块Impute:填补缺失值专用
  • 模块feature_selection:包含特征选择的各种方法的实践
  • 模块decomposition:包含降维算法

二、sklearn的快速使用

传统的机器学习任务从开始到建模的一般流程就是:获取数据——》数据预处理——》训练模型——》模型评估——》预测,分类。本次我们将根据传统机器学习的流程,看看在每一步流程中都有哪些常用的函数以及他们的用法是怎么样的。那么首先先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鸢尾花识别是一个经典的机器学习分类问题,它的数据样本中包括了4个特征变量,1个类别变量,样本总数为150。

它的目标是为了根据花萼长度(sepal length)、花萼宽度(sepal width)、花瓣长度(petal length)、花瓣宽度(petal width)这四个特征来识别出鸢尾花属于山鸢尾(iris-setosa)、变色鸢尾(iris-versicolor)和维吉尼亚鸢尾(iris-virginica)中的哪一种。

# 引入数据集,sklearn包含众多数据集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 将数据分为测试集和训练集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利用邻近点方式训练数据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 引入数据,本次导入鸢尾花数据,iris数据包含4个特征变量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 特征变量
iris_X = iris.data
# print(iris_X)
print('特征变量的长度',len(iris_X))
# 目标值
iris_y = iris.target
print('鸢尾花的目标值',iris_y)
# 利用train_test_split进行训练集和测试机进行分开,test_size占30%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train_test_split(iris_X,iris_y,test_size=0.3)
# 我们看到训练数据的特征值分为3类
# print(y_train)
'''
[1 1 0 2 0 0 0 2 2 2 1 0 2 0 2 1 0 1 0 2 0 1 0 0 2 1 2 0 0 1 0 0 1 0 0 0 0
 2 2 2 1 1 1 2 0 2 0 1 1 1 1 2 2 1 2 2 2 0 2 2 2 0 1 0 1 0 0 1 2 2 2 1 1 1
 2 0 0 1 0 2 1 2 0 1 2 2 2 1 2 1 0 0 1 0 0 1 1 1 0 2 1 1 0 2 2]
 '''
# 训练数据
# 引入训练方法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
# 进行填充测试数据进行训练
knn.fit(X_train,y_train)
 
params = knn.get_params()
print(params)
'''
{'algorithm': 'auto', 'leaf_size': 30, 'metric': 'minkowski',
 'metric_params': None, 'n_jobs': None, 'n_neighbors': 5,
 'p': 2, 'weights': 'uniform'}
 
'''
 
score = knn.score(X_test,y_test)
print("预测得分为:%s"%score)
'''
预测得分为:0.9555555555555556
[1 2 1 1 2 2 1 0 0 0 0 1 2 0 1 0 2 0 0 0 2 2 0 2 2 2 2 1 2 2 2 1 2 2 1 2 0
 2 1 2 1 1 0 2 1]
[1 2 1 1 2 2 1 0 0 0 0 1 2 0 1 0 2 0 0 0 1 2 0 2 2 2 2 1 1 2 2 1 2 2 1 2 0
 2 1 2 1 1 0 2 1]
'''
 
# 预测数据,预测特征值
print(knn.predict(X_test))
'''
[0 2 2 2 2 0 0 0 0 2 2 0 2 0 2 1 2 0 2 1 0 2 1 0 1 2 2 0 2 1 0 2 1 1 2 0 2
 1 2 0 2 1 0 1 2]
'''
# 打印真实特征值
print(y_test)
'''
[1 2 2 2 2 1 1 1 1 2 1 1 1 1 2 1 1 0 2 1 1 1 0 2 0 2 0 0 2 0 2 0 2 0 2 2 0
 2 2 0 1 0 2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