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返回函数

1.高阶函数除了可以接受函数作为参数外,还可以把函数作为结果值返回。

def lazy_sum(*args):
    def sum():
        ax = 0
        for n in args:
            ax = ax + n
        return ax
    return sum
>>> f = lazy_sum(1, 3, 5, 7, 9)
>>> f()

注意到返回的函数在其定义内部引用了局部变量args,所以,当一个函数返回了一个函数后,其内部的局部变量还被新函数引用,所以,闭包用起来简单,实现起来可不容易。

 返回闭包时牢记一点:返回函数不要引用任何循环变量,或者后续会发生变化的变量。 

 如果一定要引用循环变量怎么办?方法是再创建一个函数,用该函数的参数绑定循环变量当前的值,无论该循环变量后续如何更改,已绑定到函数参数的值不变:

def count():
    def f(j):
        def g():
            return j*j
        return g
    fs = []
    for i in range(1, 4):
        fs.append(f(i)) # f(i)立刻被执行,因此i的当前值被传入f()
    return fs

二.匿名函数

1.计算f(x)=x2时,除了定义一个f(x)的函数外,还可以直接传入匿名函数:

>>> list(map(lambda x: x * x, [1, 2, 3, 4, 5, 6, 7, 8, 9]))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关键字lambda表示匿名函数,冒号前面的x表示函数参数。

匿名函数有个限制,就是只能有一个表达式,不用写return,返回值就是该表达式的结果。

2.也可以把匿名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再利用变量来调用该函数:

>>> f = lambda x: x * x
>>> f
<function <lambda> at 0x101c6ef28>
>>> f(5)
25

3.也可以把匿名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比如:

def build(x, y):
    return lambda: x * x + y * y

三.装饰器

1.函数也是一个对象,而且函数对象可以被赋值给变量,所以,通过变量也能调用该函数

2.函数对象有一个__name__属性,可以拿到函数的名字:

def now():
...     print('2015-3-25')
f = now

>>> f()
2015-3-25
>>> now.__name__
'now'
>>> f.__name__
'now'

3.我们要增强now()函数的功能,比如,在函数调用前后自动打印日志,但又不希望修改now()函数的定义,这种在代码运行期间动态增加功能的方式,称之为“装饰器”(Decorator)。本质上,decorator就是一个返回函数的高阶函数。所以,我们要定义一个能打印日志的decorator

def log(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观察上面的log,因为它是一个decorator,所以接受一个函数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函数。我们要借助Python的@语法,把decorator置于函数的定义处 

@log
def now():
    print('2015-3-25')

调用now()函数,不仅会运行now()函数本身,还会在运行now()函数前打印一行日志:  

call now():
2015-3-25

@log放到now()函数的定义处,相当于执行了语句: now = log(now).由于log()是一个decorator,返回一个函数,所以,原来的now()函数仍然存在,只是现在同名的now变量指向了新的函数,于是调用now()将执行新函数,即在log()函数中返回的wrapper()函数。wrapper()函数的参数定义是(*args, **kw),因此,wrapper()函数可以接受任意参数的调用。在wrapper()函数内,首先打印日志,再紧接着调用原始函数。

4.如果decorator本身需要传入参数,那就需要编写一个返回decorator的高阶函数,写出来会更复杂。比如,要自定义log的文本:

def log(text):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这个3层嵌套的decorator用法如下:

@log('execute')
def now():
    print('2015-3-25')

执行结果:

>>> now()
execute now():
2015-3-25

和两层嵌套的decorator相比,3层嵌套的效果是这样的: now = log('execute')(now)。我们来剖析上面的语句,首先执行log('execute'),返回的是decorator函数,再调用返回的函数,参数是now函数,返回值最终是wrapper函数。以上两种decorator的定义都没有问题,但还差最后一步。因为我们讲了函数也是对象,它有__name__等属性,但你去看经过decorator装饰之后的函数,它们的__name__已经从原来的'now'变成了'wrapper'

>>> now.__name__
'wrapper'

 

因为返回的那个wrapper()函数名字就是'wrapper',所以,需要把原始函数的__name__等属性复制到wrapper()函数中,否则,有些依赖函数签名的代码执行就会出错。

不需要编写wrapper.__name__ = func.__name__这样的代码,Python内置的functools.wraps就是干这个事的,所以,一个完整的decorator的写法如下:

 

import functools

def log(text):                          #该函数主要作用是传参
    def decorator(func):                #该函数是装饰器
        @functools.wraps(func)          #该语句的作用是:不让原函数名改变
        def wrapper(*args, **kw):       #该函数的作用是原函数的影子:即执行原函数,又能加新功能
            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例子:返回函数的运行时间:

import time, functools
def metric(fn):
    @functools.wraps(fn)
    def wrapper(*args,**kw):
        start=time.time()
        re=fn(*args,**kw)
        end=time.time()
        print('%s executed in %s ms' % (fn.__name__, end-start))
        return fn(*args,**kw)
    return wrapper
@metric
def fast(x, y):
    time.sleep(0.0012)
    return  x + y;
s = fast(56, 23)
print (s)

 

5.总结:在面向对象(OOP)的设计模式中,decorator被称为装饰模式。OOP的装饰模式需要通过继承和组合来实现,而Python除了能支持OOP的decorator外,直接从语法层次支持decorator。Python的decorator可以用函数实现,也可以用类实现。decorator可以增强函数的功能,定义起来虽然有点复杂,但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和方便。

四、偏函数

 1.functools.partial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函数的某些参数给固定住(也就是设置默认值),返回一个新的函数,调用这个新函数会更简单。创建偏函数时,实际上可以接收函数对象、*args**kw这3个参数

import functools
int2 = functools.partial(int, base=2)
max2 = functools.partial(max,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