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内存管理方式:页式管理,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
页式管理
将各进程的虚拟空间(逻辑地址)划分为若干个长度相等的页,业内管理把内存空间(物理内存)按照页的大小划分为片或者页面,从而实现了离散分配,然后把页式虚拟地址和内存地址建立一一对应的页表,并用相应的硬件地址变换机构来解决离散地址变化问题,(程序加载时,可将任意一页放入内存中任意一个页框而且这些页框不必连续,从而实现了离散分配)页式管理采用请求调页或预调页技术来实现内外存存储器的统一管理,地址结构由两部分构成,页号+页内地址
其优点是没有外碎片,每个内碎片不超过页的大小。每个程序不必连续存放,这样就便于改变程序占用空间的大小(主要是随着程序运行,动态生成数据增多,所要求的地址空间相应增长),缺点是程序仍旧要全部装入内存,要有相应的硬件支持,例如地址转换机构缺页中断的产生和选择淘汰页面都要求有相应的硬件支持,这增加了机器成本,增加了系统开销,并且没有足够的内存,程序就不能执行
段式管理
程序按照内容和过程函数关系分段,每段都有自己的名字,一个用户作业或进程包括的段对应一个二维线性虚拟空间,也就是一个二维虚拟存储器,段式管理程序以段为单位分配内存,然后通过地址映射机构把段式虚拟地址转换为实际内存地址。优点:可以分别编写和编译,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段采用不同的保护,可以按段为单位来进行共享然后通过动态链接来进行代码共享。缺点是产生碎片
段页式管理
为了实现段页式管理,系统必须为每个作业或进程建立一张段表以管理内存分配和释放,缺段处理。另外由于一个段又被划分为若干个页,每个段必须建立一张页表一把段中的虚页变换成内存中的实际页面。显然与页式管理时相同,页表中也要有相应的缺页中断处理页面保护功能的表项,段页式管理的段式管理与页式管理方案结合而成的所以具有它们两者的优点,但反过来说由于管理软件增加,复杂性和开销也就随之增加了,另外需要的硬件以及占用的内存也有所增加,使得速度降下来。
页式和段式的区别?
相似:离散分配,地址映射机构来实现地址转换
(1)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了实现离散分配方式,减少内存的外零头,提高内存利用率,或者说是由于系统管理的需要,而不是用户的需要。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分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2)页大小固定且由系统决定,把逻辑地址划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是机器硬件实现的,段的长度不固定,却决定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通常由编译系统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
(3)页内系统地址是一维的,即单一的线性地址空间,程序员只需利用一个标识符,即可表示一个地址。分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二维的,程序员在标识一个地址时即需要给出段名,又需要给出段内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