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学习huggingface tokenizers 库。首先介绍三大类分词算法:词级、字符级、子词级算法;然后介绍五种常用的子词级(subword )算法:BPE、BBPE、WordPiece、Unigram、SentencePiece。

二、常用分词算法大类:词级、字符级、子词级

词表通常在模型预训练语料库上训练而成,包括不同的分词方式,例如对 “Don’t you love 🤗 Transformers? We sure do.” 进行分词。

  • 词级
  • 直接按空格分:[“Don’t”, “you”, “love”, “🤗”, “Transformers?”, “We”, “sure”, “do.”],缺点有些词根标点被分到一起了,比如 “Transformers?”
  • 空格+标点(基于规则,比如 spaCyMoses ):[“Do”, “n’t”, “you”, “love”, “🤗”, “Transformers”, “?”, “We”, “sure”, “do”, “.”],缺点是词表会巨大,比如Transformer XL用的这种分词方式,词表大小达到了267735,导致embedding矩阵贼大,一般大模型词表没太有超过5w词的。
  • 字符级
  • 直接一个字母或者一个汉字作为一个词。缺点是模型更难学习出意义的表示。
  • 子词级(结合了字符级+词级的优点)
  • 总直觉:高频词不应被分成子词,低频词应该被进一步拆分,比如dog不拆分,dogs拆分成 dogs。优点是既能降低词汇量,又能根据前后缀学习到语义。
  • 不同模型用的subword tokenizer也不同,如图。比如用bert给“Tokenization”分词,会转成小写然后分成“token”和“##ization”俩子词,中午直接变成 ‘[UNK]’;用xlnet就会区分大小写,而且空格也会表示成 “▁”。

    BERT分词举例:
    XLNet分词举例:

三、五个子词级分词算法(subword tokenization)

接下来是几个常见的子词级 subword tokenization 算法:BPE、BBPE、WordPiece、Unigram、SentencePiece。

  • Byte-Pair Encoding (BPE):从字母开始,不断找词频最高且连续的两个token合并(有点霍夫曼树内味儿了),直到达到目标词数。
  • 先用简单或高级的算法比如用空格把句子拆成(单词,词频)的形式,这叫 “pre-tokenization”,比如pre-tokenize之后,得到 ("hug", 10), ("pug", 5), ("pun", 12), ("bun", 4), ("hugs", 5) ;并得到初始词表(base vocabulary) ["b", "g", "h", "n", "p", "s", "u"]
  • 初始化(单词,词频)序列是 ("h" "u" "g", 10), ("p" "u" "g", 5), ("p" "u" "n", 12), ("b" "u" "n", 4), ("h" "u" "g" "s", 5)
  • 第一轮计算,发现 u 后面接 g 的次数最多(10+5+5=20次),所以ug合并后加入词表,得到("h" "ug", 10), ("p" "ug", 5), ("p" "u" "n", 12), ("b" "u" "n", 4), ("h" "ug" "s", 5)
  • 第二轮计算,发现 u 后面接 n 的次数最多(12+4=16次),所以un合并后加入词表,得到("h" "ug", 10), ("p" "ug", 5), ("p" "un", 12), ("b" "un", 4), ("h" "ug" "s", 5)
  • 第三轮计算,发现 h 后面接 ug 的次数最多(10+5=15次),所以 hug 合并后加入词表,得到("hug", 10), ("p" "ug", 5), ("p" "un", 12), ("b" "un", 4), ("hug" "s", 5)
  • 迭代停止。如果此时对“bug”分词,就得到 “b 和 ug”,对“mug”分词,就得到 “<unk> 和 ug”因为m没在词表里。

所以,BPE算法得到的最终词表数 = base vocabulary原始词数 + 合并后的词数(可调参数)。比如GPT有 478 base characters 和 训练后的 40000 merges tokens,总词数就是 40478 个。

  • Byte-level BPE(BBPE):utf-8编码中,一个字符就是4bytes,unicode字符就13.8w个,这个算法就是合并的Byte编码
  • WordPiece:2012年提出的,BERT、DistilBERT 和 Electra都用的这个。跟BPE差不多,也是初始化字符词表,逐步学习给定数量的合并规则。区别是合并时,计算合并后的语言模型似然有没有增加。
  • 其中,句子 LDA分词算法 分词算法总结_词频 由n个独立子词 LDA分词算法 分词算法总结_LDA分词算法_02 组成,则改句子语言模型似然为 LDA分词算法 分词算法总结_学习_03
  • 把x和y两个词合并成z,那么该句似然值变化为:
    LDA分词算法 分词算法总结_学习_04。也就是说,WordPiece合并时不光考虑“得”,还考虑“失”。
  • Unigram:跟BPE相反,Unigram是从大到小的过程,先初始化一个大词表,然后逐步精简掉使loss损失最小的词。一般跟sentencepiece结合起来用。
  • SentencePiece:上面这些算法都假设以空格分割单词,但中文日文等并不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SentencePiece: A simple and language independent subword tokenizer and detokenizer for Neural Text Processing (Kudo et al., 2018) 将所有语言一视同仁,把空格也包含到字符集里,再用BPE或Unigram构造词表。
  • 比如XLNetTokenizer在编码时就包含 “▁”,解码时再还原成空格。
  • 库中所有用 SentencePiece 的模型都与 unigram 结合来用。比如 ALBERT、XLNet、Marian 和 T5。

官方文档:https://huggingface.co/docs/transformers/tokenizer_summary#wordpi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