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器  解释器是能够执行用其他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的系统软件,它是一种翻译程序。
  它的执行方式是一边翻译一边执行,因此其执行效率一般偏低,但是解释器的实现较为简单,而且编写源程序的高级语言可以使用更加灵活和富于表现力的语法。
  Python、TCL和各种Shell程序一般而言是使用解释器执行的。微软公司的Qbasic语言也是解释方式,它不能生成可执行程序(但Quick Basic和Visual Basic可以);运用广泛的网络编程语言java则同时有解释和编译方式。
  在开始之前有必要再次强调:下面介绍的解释器是一个源代码解释器。也就是说,解释器在执行时,每次读入一条语句,并且根据这条语句执行特定的操作;然后再读入下一条语句,依次类推。这与伪代码解释器是有所区别的,例如早期的Java运行时系统。两者的区别在于:源代码解释器直接对程序的源代码解释执行;而伪代码解释器先将程序的源代码转化为某种与机器无关的中间代码,然后再执行中间代码。相比之下,源代码解释器更易于创建,并且不需要一个独立的编译过程。
  Small BASIC解释器包括两个主要的子系统:一个是表达式解析器,负责处理数字表达式;另一个是解释器,负责程序的实际执行。对于前者,可采用本书第2章所介绍的表达式解析器。但是在这里做了某些改进,使得解析器能够解析包含在程序语句中的数字表达式,而不是只能解析孤立的表达式。
  解释器子系统和解析器子系统包含在同一个解释器类中,该类名为SBasic。尽管从理论上讲可以使用两个独立的类:一个包含解释器,另一个包含表达式解析器;但是将两者用同一个类来实现的代效率会更高,因为表达式解析器和解释器的代码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两个子系统都操作保存着程序代码的同一个字符数组。如果将它们分别安排在两个类中,将会增加可观的额外开销,并导致性能上的损失和功能上的重复。此外,由于程序解释的任务繁重,而解析表达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将整个解释机制包含在单个类中是很有意义的。
  解释器执行时,每次从程序的源代码中读入一个标识符。如果读入的是关键字,解释器就按照该关键字的要求执行规定的操作。举例来说,当解释器读入一个PRINT后,它将打印PRINT之后的字符;当读入一个GOSUB时,它就执行指定的子程序。在到达程序的结尾之前,这个过程将反复进行。可以看到,解释器只是简单地执行程序指定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