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python也有2周了,看完了《python教程:从入门到实践》的前8章,想做一个简要的归纳,大家一起学习提高吧。我的主旨是,大白话解释,不要基础也能看懂,撕破程序猿的神秘面纱,哈哈。python语句简洁易懂,快学起来!
1、起步
1) Python区分大小写,比如,True是关键字,但是true不是;
2) 注释,以#开始,可以出现在语句末尾,也可以单独一行;
3) 对水平缩进要求严格,因为Python解释器根据水平缩进情况来解读代码,但不关心垂直间距。格式约定:建议所有缩进都是用4个空格,也就是说都统一用制表符tab来缩进;按下tab键就是一个制表符,可以把它当做一个超大的空格;空行不会影响代码的运行,顶多会影响代码的可读性。
2、最常用的方法/函数
假设定义有如下:
-----列表 names = ['xia', 'wang', 'deng', 'li']
-----变量 name = 'xia',age = 23,
-----列表 cars = ['bmw', 'audi', 'toyota', 'subaru']
l title()方法,例如:name.title(),首字母大写
l upper()方法,例如:name.upper(),全部转化为大写,例如,print(name.upper())
l lower()方法,例如:name.lower(),全部转化为小写,例如,print(name.lower())
l rstrip(), lstrip()和strip()方法,删除字符串右边、左边和两边的空格。例如:print(a.lstrip())
l str()函数,例如:str(age),将变量age(数字)转化为字符串
l append()方法,列表末尾添加元素,例如,names.append('linajia')
l insert()方法,列表的索引号之前插入元素,例如:names.insert(0, 'lianija')
l del语句,例如:del names[2],根据位置删除元素。
l pop()方法,例如:shanchu =names.pop(),删除列表末尾值并记录。pop中参数为空白,就删除末尾值,若有参数,则删除索引号指代的元素。如,shanchu= names.pop(1)
l remove()方法,例如:names.remove('xia'),根据内容删除列表元素
l sort()方法,例如:cars.sort(),永久性列表元素排序,默认是按字母升序。注意,由于sort()是方法,如果print(cars.sort()),结果会得到none,因为python中print函数括号中的参数需要返回值,否则将会return None。
l 另外,若在括号内加了参数,例如:cars.sort(reverse=True),按照字母降序排列
l sorted()函数,能够按特定顺序显示列表元素,但不影响它们在原始的顺序。(临时性排序和显示),例如,print(sorted(names));for name in sorted(favorite_languages.keys()):。
l reverse()方法,例如:cars.reverse(),注意,reverse()不是按与字母顺序相反的顺序排序,而是整体反转列表中的元素排列。
l len()函数,例如:len(names),可返回列表的长度,比如列表包含4个元素,则其长度为4。注意,Python计算列表个数时从1开始。
l range()函数,创建一个数字集,从你指定的第一个值开始,并在到达指定的第二个值后停止,输出不包含第二个值,即范围为前闭后开式,中间用逗号隔开 ,形如 [1, 6)。要打印数字1~5,需要:range(1,6) 。另外,range()函数还可以包含第三个参数来指定步长,例如,range(1,7,2),得到1,3,5。如果省略第一个数,则默认从0开始,例如:range(5),得到:0,1,2,3,4。
l list()函数,将数字转换为一个列表。例如,a = list (range(1,6))。
l items()方法,用于引用字典中的项,例如:for key, value in ren.items():
l keys()方法,返回字典中的键,例如:for name in favorite_languages.keys():,当然,如果仅是for name in favorite_languages:,也会默认遍历键。方法keys()并非只能用于遍历;实际上,它返回一个列表,其中包含字典中的所有键。
l values()方法,返回字典包含的值。例如,for language in favorite_languages.values():
l 集set(),为剔除重复项,可使用集合(set),集合类似于列表,但每个元素都只出现一次。通过对包含重复元素的列表调用set(),可找出列表中所有唯一的元素,并创建一个集合。
l input()函数,让用户输入一些文本,并将输入结果存储在一个变量中,以便后续使用;括号内接受一个参数:要向用户显示的提示或说明。程序等待用户输入,并在用户按回车键后继续运行,例如:a = input('tell me your name: ')。可以在提示末尾(这里是冒号后面)包含一个空格,将提示与用户输入分开,让用户清楚地知道其输入始于何处。注意,使用函数input()时, Python将用户输入解读为字符串。
l int()函数,用于转换数据类型,将字符串转换为数值。例如,age = int(age),赋值给变量,名称可以相同也可以改变。
l 求模运算符(%),将两个数相除并返回余数,是处理数值信息时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3、常用的三种语句结构
① for循环
---遍历列表的所有元素,对每个元素执行相同的操作
---列表非常适合用于存储数字集合,而Python提供了很多工具,可帮助你高效地处理数字列表。
names = ['xia', 'wang', 'deng', 'li', 'cui']
for name in names:
print (name.title())
注意,临时变量可以任意命名,但是,推荐使用单数复数式名称。
对缩进很严格,缩进部分重复执行,不缩进部分(跳出循环圈后),只执行一次。
②if语句
--进行条件测试,检查一系列条件,并据此决定采取什么措施。条件测试,又叫布尔表达式。
--条件测试中,一个等号是陈述句、是赋值,不返回逻辑结果;两个等号是问句,对等号两边的值进行判断,判断其是否相等,返回true或false。可以使用这个格式:print(name == 'xia')。
简单if语句
1) if-else 语句,在这种结构中,总是会执行两个操作中的一个。
2) if-elif-else 语句,它依次检查每个条件测试,一旦遇到通过了的条件测试, 将执行紧跟在它后面的代码,并跳过余下的测试。
3) if-elif-elif-...-elif-else 语句
总结:
1)Python并不要求if-elif结构后面必须有else代码块。在一些情况下,使用elif语句来处理特定的情形更清晰;如果知道最终要测试的条件,应考虑使用一个elif代码块来代替else代码块,更可控更有安全感。
2)注意,如果你只想执行一个代码块,就使用if-elif-else结构;如果要运行多个代码块,就使用一系列独立的if语句。
注意,if后面的 == ,很容易出错为 =,if 语句的判断条件只可以有:>(大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没有 = 。
3)格式:
注意到几个问题,python中不先定义变量(隐形定义),且if后面不是then,而用冒号代替;if结束时不需要结束语句end if一类的东西。
在条件测试的格式设置方面, PEP 8提供的唯一建议是,在诸如==、 >=和<=等比较运算符两边各添加一个空格,例如, if age < 4: 要比if age<4: 好,这样不会影响Python对代码的解读,而只是让代码阅读起来更容易。
③ while循环
while循环不断地运行,直到指定的条件不满足为止。注意给变量设置初值,这样Python首次执行while代码行时有可供检查的东西。
另外:
1)标志:在要求很多条件都满足才继续运行的程序中,可定义一个变量,用于判断整个程序是否处于活动状态,这个变量被称为标志。你可让程序在标志为True时继续运行,为False时停止运行。在复杂的程序中,如很多事件都会导致程序停止运行的游戏中,标志很有用:在其中的任何一个事件导致活动标志变成False时,主游戏循环将退出。
2)break语句:不再运行循环中余下的代码,并跳出while循环。注意:在任何Python循环中都可使用break语句,比如可用于for循环。
另外:以while True打头的循环将不断运行,直到遇到break语句。
3)continue语句:返回到循环开头,并根据条件测试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不是跳出循环!)
4)如果不小心程序陷入无限循环,可按Ctrl+C推出当前程序,也可关闭显示程序输出的终端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