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的主旨在于介绍python的代码结构

缩进


 

在很多的编程语言中,一般{}用于控制代码块,比如以下的一段C代码

if(var <= 10)
{
    printf(".....");
    scanf(".....");
}

{}内部的代码被成为一个代码块(code block),当if的条件成立时,执行代码块内的内容

为了阅读的方便,程序员在写一个代码块的时候一般都会按下tab,形成缩进。

在python中,它认为反正你都要缩进了,不如不要打{}了,直接用缩进来表示代码块就好了

因此在python的if, while, for, def等语句的后面,都必须使用缩进来表示代码块

if x <= 10:
    print(x)
x += 10;

上面的例子表示了缩进的作用

printf(x)是里属于if语句的代码快,只有if成立的时候才会被执行

而没有缩进的x += 10是全局代码块内的内容,是if外的代码,如果想要在if条件下才增加x的值,则写作如下:

if x <= 10:
    print(x)
    x += 10;

这样只有在if成立的条件下,x才会被增加10 

python建议使用4个空格来表示一个缩进,而不是tab,特别更不是tab和空格的混用

条件判断:if elif else


 

这没什么可说的,注意与很多编程语言不一样的事,记得要写一个:

x = 10
if(x <= 0):
    ...
elif x > 10:
    ...
else
    ...

多个and语句进行简写


考虑你要写这么一个语句:

判断x <= 10,并且x >= y 并且y != 0,在一般的语言中你大概要这么写:

if(x <= 10 && x >= y && y !=0)
{
     ....
}

在python中,你可以直接这么写

0 != y <= x <=10

这个语句的意思是,判断0 != y 再判断 y <= x 再判断 x <= 10,多个用and条件进行关联的判断可以直接进行简写

形式化描述一点,就是(expr1) 判断 (expr2) 判断 (expr3) 判断 (expr4)...的时候,等价于

(expr1) 判断 (expr2) and (expr2) 判断 (expr3) and (expr3) 判断 (expr4)....

了解以上的判断规则,你就能发现以下一个判断x在1到5之间,而且x不能是4的代码为什么会输出True

x = 4
1 <= x <= 5 != 4

答案是:以上代码的执行是:1 <= x and x<= 5 and 5 !=4,因此是True没错

最后注意:判断一个玩意是不是None,用is,而不是 ==

 

判断循环:while


 

这也没什么好说的,需要注意的也是后面需要一个:,继续循环用continue,退出用break

和一般编程语言不一样的是,while能写else

i = 0
x = list[i]
while x in list and i < len(list):
     find some thing.
     if find:
         break;
     i += 1
     x = list[i]
else:
    print("not found")

循环被break掉了,则不会进入else,否则,如果你写了else,则进入else

这种特别适合你在一个列表找什么东西,找到了break,没找到自然循环结束,进入没找到的处理

迭代循环:for


和while不同,迭代循环的语法是:

for 变量 in 迭代目标:
    迭代代码
else(可选):

for也能else,当for没有被break打断的时候,可以进入else的语句块

for对列表和元组和集合迭代都很简单,就是for item in target的模式

当对字典进行迭代的时候,则需要注意,如果你写成:

for x in dict:

那么你迭代的是字典的key

如果你只需要迭代value,则:

for v in dict.values():

如果你key/value都需要迭代,则:

for k, v in dict.items():

 推导式:


 

 推导式是python中很牛逼的一个玩意,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缩短你的代码,更简洁的构建你的数据

 思考这么一个例子:你需要构建一个列表,里面是1-1万的平方。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需要这么写:

i = 1
l = []
while i <= 10000:
    l.append(i ** 2)
    i+=1

但是用上推导式,你只需要这么写:

l = [i ** 2 for i in range(1, 100001)]

推导式可以快速的组建列表、字段和集合,但不能用来形成元组

推导式的每一个for后面都能写if来附加格外条件,大致的格式是:

变量1 for 变量1 in 迭代1 if 条件1 if 条件2... 变量2 for 变量2 in 迭代2...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式子晦涩难懂,那么我们来举这样一个例子:

创建一个列表,里面的所有元素是1-10的平方,但不能是3的倍数,而且不能是偶数,并且不在一个给定的集合内

s = {.....} #给定集合
l = [x ** 2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3 !=0 if x ** 2 % 2 !=0 if x ** 2 not in s]

再来一个多循环多if的例子: 构建一个列表,里面的元素是一个元组(x, y),x满足以上条件,y满足从(1 - 100) 进行开方,且开方结果是整数,且不能是偶数的组合

s = {.....} #给定集合
l = [(x ** 2, y ** 0.5) for x in range(1, 11) if x ** 2 % 3 !=0 if x ** 2 % 2 !=0 if x ** 2 not in s for y in range(1, 101) if y ** 0.5 == int(y ** 0.5, 10) if y ** 0.5 % 2 != 0]

推导式内的变量名:


先来看这么一段让你崩溃的代码:

x = 3
{x:[(x, y) for y in range(x, 10) for x in range(1, 5)] for x in range(x + 1, 10) if x / ( x + 1) != 2}

  

试问,每一个x都是哪个x?

我们不妨将一个推导式抽象成两个部分: 待推导的表达式 + 推导表达式 + 判断条件

按照一般逻辑:

1. 要推导,则必须首先迭代推导表达式,在迭代的之前,首先要对被迭代的范围进行确定,因此in 后面的 x,必然是已经有值的才可以, 因此 in range(x + 1, 10)的时候有值的数据只有x = 3,因此这里相当于 in range(4, 10)

2. 迭代开始后,则待推导的变量就有了值,因此判断条件内的x是待推导变量,而不是外部的x = 3的

3. 同理应用到子推导,在推断前,需要对x, y的推导范围进行确定,这时y迭代条件的x明显需要取值,而最近的能取的值,就是外层迭代每次迭代完的x的值,因此这时每次子推导完成一次整体迭代后,下一次子推导的range x 的值都会变

推导式和元组 :


我不太理解为什么python不能从推导式生成元组

如果你执行以下的代码:

x = (y for y in range(1, 100))

你得到的不是一个元组,而是一个被称作生成器(generator)的玩意

生成器是python里面的一个类,它是可迭代的,当迭代完一次后,被迭代过的元素将被移出生成器

g = (x for x in range(1, 10))
for i in g:
     if i == 5:
        break
print(set(g))

输出的结果是{6, 7, 8, 9}, 而前面迭代的1,2,3,4,5已经被移出了生成器

因此对于生成器,你不妨这么理解,它就是一个列表,当迭代时,普通列表走下标,这个列表走pop,因此元素弹出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