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层架构

领域驱动设计的五层架构

微服务为什么要选择DDD?

DDD 与微服务的关系

与微服务架构相得益彰


三层架构

我们平时的开发流程通常分为下面的三个步骤:

  1. 技术选型,搭建基础技术框架。如我们使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使用SpringBoot、SpringCloud等框架,采用redis、mq等中间件,使用mysql、es存储数据。
  2. 然后我们搭建了基础的开发环境后,会在数据库中建表,然后用表数据映射到我们的数据实体。
  3. 采用mvc三层架构的模型开发我们的业务逻辑,所有业务逻辑写在service中,我们的实体通常只作为service操作的数据载体。

下图是三层架构中我们主要的工程结构:

java领域驱动设计DDD 领域驱动设计 java_mvc

在小的项目中我们采用这种开发模式没有多大问题,比较方便快捷。但是随着业务逻辑复杂后,service层的逻辑变得臃肿不堪,一个service中有几千行的代码,并且代码的意图不再明显,慢慢的发现我们开发的流程变成了面向过程开发。

我们脱离了面向对象开发,我们学习的设计模式也不能在这种结构中使用,重复逻辑的抽离,公共的可复用领域服务独立等问题。

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由贫血症引起的失忆症。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架构和方法,来应对复杂开发的演进呢?软件建模大佬eric早已为我们想好,并提出了领域驱动模型设计的方法论。

领域模型的开发方式,将数据和行为封装在一起,并与现实世界中的业务对象相映射。各类具备明确的职责划分,将领域逻辑分散到领域对象中。

领域驱动设计的五层架构

架构的演进过程:

java领域驱动设计DDD 领域驱动设计 java_领域模型_02

在领域驱动模型设计中通常采用严格分层架构模式,上层只对下层依赖。并且采用依赖倒置原则,业务不再依赖基础设施,而是基础设施层依赖我们的领域服务,一切围绕领域服务。

下图是领域驱动设计工程实践中常用的五层分层架构模型

api接口层:是很薄的一层做参数校验和应用服务调用;

应用服务层:领域服务的流程编排和输出数据类型转换(do -> dto);

上下文:在领域服务中做数据流转的载体;

领域服务层:核心业务逻辑的处理;

基础设施层:包括仓储服务、缓存设施、消息队列等。

java领域驱动设计DDD 领域驱动设计 java_data modeling_03

微服务为什么要选择DDD?

DDD 核心思想是通过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定义领域模型,从而确定业务和应用边界,保证业务模型与代码模型的一致性

DDD 不是架构,而是一种架构设计方法论,它通过边界划分将复杂业务领域简单化,帮我们设计出清晰的领域和应用边界,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架构演进。

DDD 包括战略设计和战术设计两部分。

战略设计主要从业务视角出发,建立业务领域模型,划分领域边界,建立通用语言的限界上下文,限界上下文可以作为微服务设计的参考边界。

战术设计则从技术视角出发,侧重于领域模型的技术实现,完成软件开发和落地,包括:聚合根、实体、值对象、领域服务、应用服务和资源库等代码逻辑的设计和实现

事件风暴是建立领域模型的主要方法,它是一个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它通常采用用例分析、场景分析和用户旅程分析,尽可能全面不遗漏地分解业务领域,并梳理领域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发散的过程。事件风暴过程会产生很多的实体、命令、事件等领域对象,我们将这些领域对象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聚类,形成如聚合、限界上下文等边界,建立领域模型,这就是一个收敛的过程。

我们可以用三步来划定领域模型和微服务的边界

第一步:在事件风暴中梳理业务过程中的用户操作、事件以及外部依赖关系等,根据这些要素梳理出领域实体等领域对象

第二步:根据领域实体之间的业务关联性,将业务紧密相关的实体进行组合形成聚合,同时确定聚合中的聚合根、值对象和实体。在这个图里,聚合之间的边界是第一层边界,它们在同一个微服务实例中运行,这个边界是逻辑边界,所以用虚线表示。

第三步:根据业务及语义边界等因素,将一个或者多个聚合划定在一个限界上下文内,形成领域模型。在这个图里,限界上下文之间的边界是第二层边界,这一层边界可能就是未来微服务的边界,不同限界上下文内的领域逻辑被隔离在不同的微服务实例中运行,物理上相互隔离,所以是物理边界,边界之间用实线来表示。

DDD 与微服务的关系

DDD 是一种架构设计方法,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

两者从本质上都是为了追求高响应力,而从业务视角去分离应用系统建设复杂度的手段。两者都强调从业务出发,其核心要义是强调根据业务发展,合理划分领域边界,持续调整现有架构,优化现有代码,以保持架构和代码的生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演进式架构。

DDD 主要关注:从业务领域视角划分领域边界,构建通用语言进行高效沟通,通过业务抽象,建立领域模型,维持业务和代码的逻辑一致性。

微服务主要关注:运行时的进程间通信、容错和故障隔离,实现去中心化数据管理和去中心化服务治理,关注微服务的独立开发、测试、构建和部署。

与微服务架构相得益彰

在解决大型系统问题时通常分治来拆解问题:一般有两种方式,技术维度和业务维度。技术维度是类似MVC这样,业务维度则是指按业务领域来划分系统。

架构设计活动精简为以下三个层面:

  • 业务架构——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业务模块及其关系
  • 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和子系统的模块
  • 技术架构——决定采用的技术及框架

分层架构套(先确定系统架构),或者用PHP开发很快(先确定技术架构)。

跳过业务架构设计出来的架构关注点不在业务响应上,可能就是个大泥球,在面临需求迭代或响应市场变化时就很痛苦。

DDD的核心诉求就是将业务架构映射到系统架构上,在响应业务变化调整业务架构时,也随之变化系统架构。微服务追求业务层面的复用,设计出来的系统架构和业务一致技术架构上则系统模块之间充分解耦,可以自由地选择合适的技术架构,去中心化地治理技术和数据

java领域驱动设计DDD 领域驱动设计 java_微服务_04

设计领域模型的一般步骤如下:

  1. 根据需求划分出初步的领域和限界上下文,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2. 进一步分析每个上下文内部,识别出哪些是实体,哪些是值对象
  3. 实体、值对象进行关联和聚合,划分出聚合的范畴和聚合根
  4. 聚合根设计仓储,并思考实体或值对象的创建方式
  5. 在工程中实践领域模型,并在实践中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倒推模型中不足的地方并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