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同学聊天时,聊到了创业、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等(我们俩都是技术出身的,我现在还在搞技术,也在做一些项目管理工作,老同学已经转行到市场了)

老同学向我提议,建议我学习IPD(集成产品开发),以提高层次。


于是就百度了,先把一些看到的资料整理出来。

我想最好是有一个公司(一个平台),可以较好的实施IPD,不论是作为主导角色,还是参与角色,都比仅仅看资料要好一些。


IPD的好处(相当于回答了为什么需要IPD)


1、 产品研发周期显著缩短;


2、 产品成本降低;


3、 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率降低,人均产出率大幅提高;


4、 产品质量普遍提高;


5、 花费在中途废止项目上的费用明显减少;



IPD的核心思想:


IPD作为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其核心思想概括如下:


a) 新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决策。IPD强调要对产品开发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分析,并在开发过程设置检查点,通过阶段性评审来决定项目是继续、暂停、终止还是改变方向。


既然是投资,那么就有投入和产出,还有中间过程。在开发过程中设置的检查点,可以理解为里程碑吧。


b) 基于市场的开发。IPD强调产品创新一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分析的创新。为此,IPD把正确定义产品概念、市场需求作为流程的第一步,开始就把事情做正确。


开发出来的产品没有市场,是相当可悲的。我们搞技术的也是一样,这个技术必须是市场现在需要或者是将来需要的,这样的技术才有生命力。


c) 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采用跨部门的产品开发团队(PDT:Product Development Team),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以及决策,达到尽快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目的。


貌似这个是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才可以实施的,沟通:各个部门都要参与,协调: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这个协调必须是公司内部资源许可的,如果某个产品需要耗费各个部门大部分的资源,估计产品比较难产。


d) 异步开发模式,也称并行工程。就是通过严密的计划、准确的接口设计,把原来的许多后续活动提前进行,这样可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e) 重用性。采用公用构建模块(CBB:Common Building Block)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


公司内部最好有一个代码库,能把一些常用的模块、代码集中起来,这些都是财富啊。


f) 结构化的流程。产品开发项目的相对不确定性,要求开发流程在非结构化与过于结构化之间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