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 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以网络为核心
  • 三网合一: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 互联网的特点:连通性和共享
  • 计算机网络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 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 注意internet和Internet的区别,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
  • 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 1969年ARPANET产生 1990年关闭
  • 1983年TCP/IP协议
  •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 第二阶段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主干网、地区网
    、校园网
  • 第三阶段逐渐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CERN 推出WWW 万维网
  • 互联网标准的形成过程
  • 互联网草案
  • 建议标准
  • 互联网标准
  • 互联网的组成
  • 边缘部分 , 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用户直接使用,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 ,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 边缘端系统的通信方式
  • C/S方式 (client / service)
  • P2P方式 (peer to peer)
  • 信息交换的方式
  • 电路交换
  • 分组交换
  • 报文交换
  • 几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
  •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 个人局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rwork)
  • 前面是根据作用范围进行划分,也可以根据使用者划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速率 (往往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使用一个二进制作为一个比特位进行计算 ,使用bit/s为单位进行计算
  • 带宽 (本来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计算机网络中使用bit/s为单位
  • 吞吐量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的数据量)
  • 时延
  •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 = \frac{数字居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
  •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 = \frac{信道长度(m)}{传播速率(m/s)}\)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
  • 时延带宽积 (以bit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X 带宽
  • 往返时间RTT (Round Trip Time)
  • 数据大小 \(MB = 2^{20} * 8 (bit)\)
  • RTT指A收到B的信息好向B发送确认信息到A接到确认信息花的时间
  • 有效数据率 \(有效数据率 = \frac{数据长度}{发送时间+RTT}\)
  • 利用率 (信道并不一定在每个时刻都是满的)
  • \(D_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U\)表示利用率,那么在适当的假定情况下\(D = \frac{D_0}{1-U}\)
  • 信道或网络的利用率过高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 非性能特征
  • 费用
  • 质量
  • 标准化
  • 可靠性
  •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形成
  • 网络协议的主要组成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 OSI 五层协议体系结构
  • 应用层 DNS、HTTP、SMTP、POP3、数据单元为报文
  • 运输层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
  • 网络层 数据单元为IP数据报
  • 数据链路层 封装成帧(framing)
  • 物理层 二进制比特流
  • TCP/IP
  •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际层
  • 网络接口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