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至少要两块盘且为SSD+HDD的配置
  • HDD用于容量储存 SSD用于读写缓存
  • 2.在 RAID 卡选择上,建议使用支持直通模式(Pass Through)的 RAID 卡。在这种模式下更换硬盘、新增硬盘会非常方便(而如果配置 RAID 来供 vSAN 使用,则很多时候需要重启主机进入 BIOS 来配置)。
  • 3.SSD 70%的容量用于读缓存,30%的容量用于写缓存。默认所有写的数据会被先行放在 SSD 中以减少写延迟,通过一些机制将这些数据逐渐写入到 HDD 中。在从 vSAN 读数据的时候,vSAN有一套算法来决定哪些数据为热点数据,然后预先缓存到 SSD 加快读取速度。
  • 所以,通常也不建议使用 RAID 卡自带的读写缓存,因为 vSAN 已经有很优化的读写缓存加速了。
  • 4.vSAN两种配置
  • 全闪存架构vSAN:
  • 在全闪存架构中,闪存设备被分成了两类:一种是持久快速的闪存设备用于写Cache,另一种是空间较大而且相对廉价的闪存设备作为容量设备。在这种架构中,由于直接从容量层的闪存设备读数据会有更好的性能,因此100%的Cache层容量会被用于写cache。然而,为了尽量延长容量层闪存设备的使用周期,多数的需要写入会被置放于cache层,只有当需要写入到容量层时才会将数据写入容量层的闪存设备。
  • 这种架构的性能更好,能够为各种工作负载提供更为可靠、强大的性能,但对网络的要求也会更高,它要求专用万兆网络网络,不支持千兆网络。
  • 混合架构vSAN:
  • cache算法会最大化的保证整个vSAN群集的读和写的性能。70%的可用cache会被分配用于存储有频繁读操作的磁盘块,尽量减少读操作发生在低速的普通磁盘上。另外30%的可用cache会被分配用于写操作,为了最大化磁盘性能,会尽可能地将多个写操作合并后再写入磁盘。
  • 这种架构性价比更高,相对全闪存更为便宜,性能也相对还行。对网络的要求也会低一些,有专用千兆网络即可。
  • 5. 故障域
  • 同一虚拟机的同一份数据存储在不同主机上(一份数据双份写入),且另外有一台主机作为仲裁文件进行判断那个数据为最新数据防止数据冲突
  • FTT
  • 一个集群中主机数量>=2N+1,N=FTT的值
  • FTT1
  • 可损坏一台主机
  • 且最少要有三台
  • FTT2
  • 可损坏两台主机
  • 且最少要有五台
  • FTT3
  • 可损坏三台主机
  • 且最少要有七台
  • 6.vSAN规定每个磁盘组最多不超过一个ssd带七个HDD,每台主机不能超过5个磁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