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是如何从最开始和 Kubernetes 强绑定,再到通过CRI标准进行解耦,并通过dockershim进行接口适配,再到最后被废弃的过程,了解了这一步步演变历程你对整个容器生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架构上看,Docker 由于没有实现 CRI 标准而被 Kubernetes 废弃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经过Containerd、RunC等项目从Docker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开源项目,Docker中容器核心技术已被掏空,如今容器已不再与Docker紧密耦合,Docker也不再代表容器技术的发展。
涉及到组件包括:docker cli、daemon、containerd、containerd-shim、runc等,还涉及CRI、OCI两个容器运行时的协议规范,这套架构的背后还涉及到诸多历史原因,下面就来缕下它们的关系,可以对Docker的发展、容器技术的演进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云原生•容器】容器的崛起之路LXC,Docker的前身Namespaces 技术实现网络、挂载点等系统资源隔离和 Cgroups 技术实现CPU、内存等系统资源限制,为容器实现提供前置条件,但是想要完整的实现生产可用的容器环境还是具有复杂性。为降低普通用户使用容器技术门槛,2008 年 Linux Kernel 2.6.24 内核刚刚开始提供Cgroups不久之后,就马上发布了名为 Linux
容器技术作为当前最为热门的技术,为软件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基础设施云化,软件云原生化已成了整个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云原生技术抽象了底层基础设施,使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应用本身开发,而无需担心底层系统架构等运维问题,让应用更加弹性、高效
Copyright © 2005-2024 51CTO.COM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