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热点 DiT

1.1 热榜

前两天扫下 github 热榜前 5,都是 python 项目,基本都与大模型相关。

Sora原理浅析_编码器

其中 DIT 是官方的 Pytorch 版 Diffusion Transformer 模型,这是两年前的一个项目,来自 facebookresearch,可能是因为这几天 Sora 大火,而 DIT 是 Sora 的核心技术,又被大家翻出来了。

可见大家都想看看 Sora 的原理。因为 OPENAI 并没有公开技术细节,有些具体方法我们只好脑补一下。

1.2 DiT 代码

DiT 代码不算多,共 1415 行 Python 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DiT

模型结构在 models.py 文件中;diffusion 部分修改自 openai 的 diffusion 代码;其它代码还包含下载,训练模型等。

1.3 论文

英文名称: Scalable Diffusion Models with Transformers
中文名称: 具有Transformer架构的可扩展扩散模型
链接: http://arxiv.org/abs/2212.09748v2
代码: 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DiT
作者: William Peebles
机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
日期: 2022-12-19

DiT 方法是在 2022 年底被提出的,它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图像生成,而未太多涉及视频领域。之后,也有一些针对 D+T 在视频领域的研究,比如:T2V,Tune-A-Video: One-Shot Tuning of Image Diffusion Models for Text-to-Video Generation。效果虽然不如 Sora,但方法可以借鉴。

2 进化过程

本部分将简单介绍 Sora 用到的主要技术。

2.1 变分自编码器 VAE

VAE 变分自编码(Variational Autoencoder)是一种生成模型,它结合了自编码器和概率图模型的思想。其目标是:解决对复杂性高,且量大的数据难以拟合的问题。

Sora原理浅析_编码器_02

2.1.1 自编码器

自编码器通常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部分组成,其中编码器将原始数据映射到低维表示,解码器则将低维表示映射回原始数据空间。即:原始数据为 x,将其输入编码器降维后,变成数据 z,再经过编码器还原成数据 x’。它常用于如:图像去噪,修复图片,生成高分辨率图片等。

2.1.2 变分自编码器

变分自编码器在中间加了一层逻辑,它假设中间过程的数据 z 每个维度都是正态分布的,可以使用:均值 μ 和 方差 σ 表示。由此,就变成了变分自编码器:训练编码器和解码器网络,可将图片 x 分布压缩后再拆分成多个高斯分布的叠加,如上图所示。

因此可以认为:变分自编码器从图像的像素层面提取出了更多性质。

2.2 扩散模型 Diffusion

扩散模型由加噪 q 和去噪 p 两部分组成,如图 -2 所示,先从右往左看下边部分加噪 q,x0 是原始图像,经过 T 步逐渐加噪变为纯高斯噪声 XT,其中每一步的图像 xt 根据上一步的 xt-1 通过加少量高斯噪声得到;再看上边部分去噪 pθ,它是 q 的逆过程,每一步通过 xt 得到 xt-1,最终还原图像 x0,p 由神经网络实现,θ 是神经网络参数,最后得到的深度学习模型就是可用噪声生成真实图像的网络。

Sora原理浅析_去噪_03

由此可见,扩散模型原理与 VAE 很类似,通过加高斯噪声和去噪来重建图像,不过它是分多步完成的。其原理也是训练模型参数学习图像内部的关系。

2.3 潜空间扩散模型 LDM

Sora原理浅析_数据_04

Latent Diffusion Models(LDMs)是基于潜空间的扩散模型。之前的扩散模型运算都在像素层面,优化通常会消耗数百个 GPU 天,且评估和推理成本也很高。LDMs 大量自编码器的运算基于潜空间数据,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从而大幅节省了算力。其应用场景包含有条件(根据文本或图像生成图像)和无条件(去噪/着色/根据涂鸦合成)的图像生成。

主逻辑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像素空间与潜空间之间的转换,即感知图像压缩(粉色);第二部分是在潜空间操作的扩散模型(绿色);第三部分是用文本描述或其它图片作为条件,控制图像生成(白色)。

2.4 U 型网络结构 U-Net

LDM 的绿色部分包含 U-Net,它最早被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用于识别病灶。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Sora原理浅析_人工智能_05

它用 U 型堆叠卷积网络对图像进行压缩再恢复,实验也证明了 UNet 架构的归纳偏差,对具有空间结构(上下左右的相关性)的数据特别有效。

也就是说之前的扩展模型内部都是基于 U-Net 网络构建的。

2.5 Transformer 框架

Transformer 是 Google 团队在 2017 年提出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框架,其论文名为: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可见注意力机制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它使用注意力 Attention 算法计算序列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Transformer 近年被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图像,音频等领域;可以看到,LDM 图中的 QKV 部分使用的也是注意力机制。

如图所示:它由一个编码器和一个解码器组成。它善于处理序列数据,避免了递归和卷积计算,相比之前模型,训练速度快,模型效果好。

Sora原理浅析_数据_06

2.6 结合 Diffusion 与 Transformer DiT

Sora原理浅析_数据_07

DIT 的核心是提出用基于潜空间 patch 的 Transformer 模型替换之前的 U-Net 模型。

把图片切成小块 patch(可将其视为 LLM 中的 token,简单地讲就是语言模型中的词),然后输入 Transformer 结构,使模型学习每帧图像内部小块之间的空间关系。

使用 DDIM 采样器来生成中间图像,如狗与网球的混合体,通过与之前模型 BigGAN 的对比,可以看到 DIT 似乎学到了更多的关于世界的一般性知识。

Sora原理浅析_人工智能_08

从论文的实验部分可以看到:作者使用 ImageNet 来训练模型,没有提及视频数据训练。可以说两年前的 DIT 模型只对单图(即空间)进行了优化,而并为训练视频来捕捉时间变化的规律。

DIT 被提出时,只是用 Transformer 替换了 U-Net 主干网络,用途是图像生成,证明了 D+T 的可用性:即使不使用 U-Net 的归纳偏差,Transformer 在空间上也能表现很好。而在效果上并没有突飞猛进。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主流图像生成仍延用之前的方法,去年 Stable Diffusion 的最新模型 SDXL 内部仍使用 U-Net 架构。那时候大家可能都觉得在图像生成领域,除了更好地与语言对齐,短时间在架构上不太需要大改。

2.7 Sora

Sora原理浅析_数据_09

Sora 加入了对时序的建模,也就是图中纵伸的部分。把图像切分成小块,一次可以结合更长的上下文;除了一帧画面内部上下左右的结构关系,还能学习帧与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以及物理学中不同物体的变化规律。并且使用了大量视频数据训练模型。

使用 patch 的潜空间的表示,不仅学习表面的关系,还学习内在规律,进行性质的分解(简单地讲,除了光影以外,还能识别物体是什么)。几相结合:内在规律,空间规律,时间规律,再加上 OPENAI 系的图像模型(如:DALL-E3)相对其它模型能更好地理解自然语言,于是成就了 Sora 在视频领域的质变。

3 一些想法

Sora 展示的不只是生成视频对当前领域的冲击,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时空建模的思路:结合潜空间,空间,时间,学习内部规律,什么该静止,什么该变化;再加入对自然的理解,通过自然语言引入现有知识。所以说 Sora 不仅展示了视频领域的突破,还展示了目前更加完善的工具链,和更多的可能性。当然它也不仅是 OPENAI 一家的成果,也是这些年技术累积的结果,也算是一种涌现,一种必然趋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