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新年刚过,95后设计师赵磊因加班过度在出租屋内猝死的消息登上热搜。
近年来类似新闻常有爆出。有研究发现,30-50岁的青壮年死亡率不断上升,而其中95.7%死因都是过劳。
很多人抱怨工作压力大,但实际上不懂得用脑科学,导致工作效率低或者用脑过度,才是根本原因。
英国国立密德萨斯大学神经科学领导力专业博士戴维·罗克在他的新书《效率脑科学》中,向普通人揭秘了大脑的运作规律,结合常见的工作场景,告诉职场人该如何科学用脑,提高工作效率。
戴维·罗克创办的神经领导学协会与《财富》世界100强中超过一半的企业有合作。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众多企业中去验证效果。现在每年有超过100万的企业管理者在学习和使用他们戴维开发的模型和工具。
作者在书中特别提到人体大脑的一个重要区域——前额皮质。它是人类大脑在最后演化出来的区域,只占不到5%的体积,却是我们做决策的核心区域。了解它的优点和缺点,和它做朋友,会让我们的工作学习都事半功倍。
01 前额皮质,
调皮任性的“指挥官”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一大早回到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就感受到排山倒海的压力:上百封的邮件、几十条消息的工作群、近在眼前的项目deadline、排满的工作日程等等。
瞬间就觉得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你可能提醒自己不要拖延,赶紧动手。于是一边在电脑上回复邮件,一边看着手机工作群的消息。
结果一不小心误删了老板的邮件,或者时不时地溜号想到别的事情。
只好赶紧想想老板的邮件是什么内容,暗自决定:做不完的工作就加班吧!然后就是无休止地加班、疲劳、效率低,工作越来越多,陷入恶性循环。
不仅工作,家庭生活也一样。
下班回到家,要做饭,要做家务,要看孩子的作业,有老人的还得照顾老人,也常常搞得自己焦头烂额,恨不能多长几双手同时做好件事儿。这样的生活别说跟家人交流了,可能连稍微坐下来休息一下都是奢侈。
于是开始抱怨,“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其实这些情况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大脑,“乱”用脑子造成的。
大脑的决策“机构”是前额皮质,它是做各种决策的最高“指挥官”。但前额皮质是人类最后演化出来的脑结构,目前还处于不断演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
简单地说就是,这个“指挥官”相对于其他大脑结构而言,还只是个宝宝。它做一个决定需要耗费很多能量,所以它不能同时做多个决策。
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喝奶都使出全身的劲儿了,你还能指望他睁眼就给你背唐诗吗?
所以前额皮质变现得十分任性。精神好的时候,让人如有神助般的高效;可一旦太累或者压力太大,指挥水平就会大打折扣。
神经心理学家们把这个任性的脑结构,称为大脑的“金凤花”——一种非常娇气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的树种。
那这个“脑金凤花”的能量是什么呢?就是注意力。
不懂它的工作原理,直接让它面对多个决策,注意力不够用,它就会发脾气,乱指挥。
所以如果了解了前额皮质的特点,就该知道,面对一堆工作、一堆家务,即使再多长十双手也没法能帮你解决好所有的事情,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任性的“指挥官”,这种情况下,它会罢工。
可每天就是有那么多的事情,难道就只能束手无策了吗?
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好好利用这个“指挥官”的特点,就能让自己变得高效且轻松。
02 给“指挥官”减压,
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射雕英雄传》里,老顽童周伯通有一项独门绝技——左右互搏。就是他能左手和右手各使各的招儿对打。这个绝技即使最聪明的黄蓉都学不会,所以我们普通人也就别想了。
因为脑科学告诉我们,前额皮质很难做到“一心二用”。
曾经有人做过测试,一个哈佛的高材生,如果在他一心二用的情况时,大脑的决策水平会下降到跟8岁小孩一样。
既然如此,是不是我们就不能完成多任务了呢?
并不是的,了解它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的特点来为它布置任务。
既然前额皮质一次只能做一件事,那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排序”。
效率女王张萌,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为当天所有的事情安排优先级顺序。
张萌每天的工作表几乎排满,但她依然看起来精神奕奕,秘诀就在于此。
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清早我们的大脑刚刚清空,正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而排序虽然好像没具体做某一件事,但其实它本身就是最复杂的事情。
排序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前额皮质在一个时间里只做一件事,并确保其他事情不会分散它的注意力。这是因为排序后,大脑就获得了信号。现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这就相当于为前额皮质减压了。
脑神经科学家建议,排序的依据不是事情的重要性,而是解决问题的用脑类型。
需要前额皮质高效决断的,和不需要动用到它的事情要交替安排,让它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当我们上班后坐在办公桌前,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马上回复邮件,而是先把今天一定要做的事情捋一捋,排出优先级。
项目策划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决策,应该先做;回复信息和邮件,耗费的脑力未必很多,可以挑碎片的时间集中回复;
可见,努力固然重要,但提高对大脑的认识,善待自己的“前额皮质”,才能让努力变得效率更高。
03.给“指挥官”减负,
仰仗一个好帮手
精力管理专家吉姆·洛尔曾说过,体能是燃料的基本来源,它不仅是敏锐度和生命力的核心,还影响着我们管理情绪、保持专注、创新思考甚至投入工作的能力。
可见善用精力有多重要。
前额皮质这个“指挥官”每次只能做一个决策,但其实也并不代表我们就完全不能同时做两件事。
老板在讲话,你会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无论是打字还是写字,都可以做到高效;开车的时候,能一边开车一边唱歌或听歌,或者看看导航,也并不影响驾驶操作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前额皮质有几个“好朋友”——基底神经节。它们是大脑中储存例行功能的部分,就像一个技能仓库。
和前额皮质不同,基地神经节是一些爱管闲事的家伙。一些经过前额皮质做过的决策,如果被多重复几次就会被它模式化。
比如喝热水之前先吹一吹,这本来是一个决策,需要动用前额皮质。但连续几次后,这个决策就会被基底神经节接管,成为一个习惯了。
也就是说基底神经节能帮助我们把一些经常重复的决策转化为“例行公事”,无需劳动前额皮质的大驾,我们就能直接做出来。
现在,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有时候能同时做两件事了,这是基底神经节在帮忙。
当我们把打字练得无比纯熟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再动用“前额皮质”去做决策,它就能专心地记录;
当开车变得很熟练时,转动方向盘、踩刹车、踩油门都会变成习惯性东西,也不用前额皮质指挥。
既然如此,把能重复的工作都变成习惯或者本能,就能大大减少前额皮质的负担,让它集中精力干大事儿了。
扎克伯格、乔布斯都只买完全一样的T恤,把选衣服变成常态;
很多高级程序员对语句熟悉到变成本能,省下了去查阅的过程;
高效的写作者会把每天看书的时间固定下来,变成习惯,省去了决定什么时间看书的过程;
这些都是在减少“前额皮质”的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自律的人往往都高效。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工作时间长,而是他们把不得不做的“琐事”变成了本能和习惯,让这些事不再占用前额皮质。
所以说,自律的人掌控了自己的大脑,因此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写在最后:
有人说:“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
这句话一般是说,努力也要找对方向。但《效率脑科学》告诉我们,努力还需要找对方法。
巧干而不蛮干,才是制胜的关键。
工作不是伤害身体的根本原因,了解自己的大脑,做它的朋友而不是敌人,才能真正地让自己活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