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茅台的价格走势开始颠簸的同时,另外一种原本很平民化的休闲消费品,却开始价格猛涨。什么消费品?羽毛球。

涨成什么样子了?我们借用财联社的一组采访数据来看。财联社拿到的青岛卓恒体育用品店1月和7月的两份报价单显示,尤尼克斯、李宁、亚狮龙这些头部羽毛球厂商的不少型号产品,半年内涨幅都在30%~50%之间。其中羽毛球巨头尤尼克斯的一款著名训练球AS9,在1月份售价还是一筒12个卖100块,7月售价就上调到了150块钱。尤尼克斯的某些比赛用球,每筒价格直接冲上400块了。

羽毛球贵还不算,还断货,很多经销商、羽毛球俱乐部纷纷囤货,普通人想买都买不到。所以随着羽毛球价格水涨船高,不少地方的羽毛球爱好者已经开始节约用球了。以前打一场球要耗费五六只新球,球上只要断了一根羽毛就弃之不用,但现在要打到断三四根才舍得扔,还有人开始把房梁上的旧羽毛球也扫下来再用一遍了。

进到7月,中文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不少消费端的哀叹型热搜,比如“羽毛球贵如黄金”、“月薪2万打不起羽毛球”、“羽毛球成为新型理财产品”等等。

羽毛球不在中国这个工业狂魔的产业阵列里吗?在。中国就是全球最大的羽毛球生产国。那是生产羽毛球的原材料不在中国的产能体系里吗?也在。羽毛球的主要原材料是鹅或鸭子翅膀上的翎毛,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鹅毛生产国。

那就奇怪了,鹅鸭又不像飞天茅台那样限产,为什么羽毛球身在中国这个主产区,还会疯狂涨价?



需求端:羽毛球运动的普及



需求端给出的原因很合理:羽毛球运动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消费市场也就越来越大了。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数据,中国羽毛球参与人口达到了2.5亿,已经是中国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

你可能知道,在你身边的职场和组织里,羽毛球经常被称作“单位团建第一球”,是工会和团队调剂员工身心的常用运动;在我们的业余生活中呢,羽毛球还有一个江湖身份,它被称作“体育界三毒之一”,跟骑车和跑步并列,来形容它们又上瘾、又烧钱。

羽毛球这么平民的运动为什么也烧钱?原因跟骑车和跑步差不多。新一代的羽毛球玩家也不满足于在空地上打野球了。大家打球都得租个没有风吹日晒的室内场馆,买只过得去的碳素球拍,拉根高弹的羽毛球线,再买双防滑耐磨的羽毛球鞋,再买一两身配得上球鞋的羽毛球服,再买个配得上前面种种的羽毛球包,等再把什么缓震膜、护腕护膝都配齐,最早买入的装备又该升级换代了。

这批需求里,羽毛球当然是换代速度最快的耗材。有份报告叫《2023年中国羽毛球产销现状及市场规模》,里面说,2023年中国羽毛球产销总规模高达79.745亿元,比2020年上涨了13.13%。

北京的有些羽毛球场馆和培训方还找到了另一个理由:2021年,北京把羽毛球纳入了中考的现场考试范畴,这也让北京的青少年们开始打羽毛球。



供给端:猪周期的影响



再切换到供给端,我查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原因:羽毛球涨价,是被猪周期给影响的。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逻辑。

首先,市场上最常用的羽毛球,要用到的羽毛主要来自鸭和鹅。一般来说,鹅鸭翅膀尖上从外到内的第四到第十根羽毛最适合做羽毛球的,它们被叫做刀翎毛。尤尼克斯还剧透过一个好玩的信息,说其实第十根往后的羽毛也能用,叫做窝翎毛。但窝翎毛做出来的羽毛球不能卖给亚洲玩家,会被嫌弃,只能卖给美国人。

同样是刀翎毛,鹅毛又比鸭毛的质量更好,因为鹅翎管坚硬直挺,抗打耐用,下落速度也符合标准,相比之下,鸭翎毛的翎管太细,很容易被打弯,对应的羽毛球,质量和价格也就更平民一些。

一只鸭鹅两只翅膀加起来可以提供14片刀翎。但左右两个翅膀的弯曲方向是相反,不同侧的羽毛还不能够用到一个球上。一颗球需要16片刀翎,得用两三只鸭或鹅的同侧翅膀才能做出一个合格的羽毛球。

市场上的羽毛球通常按筒卖,一筒球12个,也就是需要192片刀翎毛。如果再加上损耗,相当于需要20只鸭鹅来提供刀翎毛。

20只鸭鹅一筒球,听上去不多,但是在实际的上游供应端,过去几年原材料供应却越来越不足。

因为尽管中国有上亿人对羽毛球有需求,但中国传统的水禽养殖业却不是为了羽毛球行业而存在的,中国人养鸭养鹅,初衷是为了吃肉。只不过在把鸭鹅当肉卖的同时,顺带把羽毛和羽绒卖出去。羽毛可以卖给羽毛球厂商和做靠垫、沙发的厂商,羽绒可以卖给羽绒服厂商。但羽毛和羽绒产量多少,要由鹅鸭肉的产量多少来决定。鸭鹅肉的产量多少,又要由市场需求来决定。

而过去几年,中国市场对鸭鹅肉的需求量是下降的。原因是,在中国上一轮的猪周期里,2020年到2023年生猪的出栏量逐年飙升,从5.2亿头上涨到了7.2亿头。供给充裕了,猪肉价格随之下降,最低甚至到过每公斤11块钱。国内生猪养殖行业从2023年1月份也进入了亏损状态,直到2024年上半年才逐渐缓解。

猪肉一便宜,自然就替代其它肉类,抢占了市场上相当大一部分的肉类需求。所以同样在2020到2023年,中国商品肉鸭出栏量从46.83亿只下降到了42.18亿只,商品鹅从6.39亿只下降到5.15亿只。屠宰场不敢宰鸭宰鹅,鸭鹅养殖户也转行干别的去了。

猪肉能替代鸭鹅肉,但猪毛可没法替代鸭鹅毛啊。所以,羽绒和羽毛球行业的原材料收购价格一路上涨,到了2024年7月,央视经济信息联播采访到的一家安徽羽毛球厂说,它收购的一级鹅毛,每根从23年的4毛钱上涨到了6毛5,涨幅60%。

除了猪,鸭和鹅自己也在耽误刀翎毛的供应量。

这么说是因为,制作羽毛球所需的刀翎毛,也有所谓的“合格出栏周期”。但近五年来养殖技术的进步,使得肉鹅肉鸭的养殖周期越来越短,比如有一种很主流的肉鸭叫白羽肉鸭,养个35~40天就能出栏,都还没有来得及长出适合羽毛球的刀翎毛。而以前适合用来制作羽毛球的刀翎毛,主要来自另一个名叫长日龄肉鸭的品种,要养殖超过50天才能出栏。养殖户们一看成本,都纷纷转投白羽肉鸭了。

体育行业有统计数据说,2019年,中国可以制作羽毛球的肉鸭出栏量是20亿只,到了2023年就只有12亿只了,降幅达到40%。

所以,刀翎毛和肉鸭肉鹅的“出栏周期”不同步,这也让合格的刀翎毛变得更少更贵了。



涨价背后的产业生态联动



这件事的好玩之处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巨大产业生态的联动。你肯定有印象,前几年消费行业的一个段子:“羊毛出在狗身上,但由猪买单。”具体落到生活里,就是外卖吃掉了方便面的市场,微信和移动支付吃掉了口香糖的市场。而2024年的体育休闲市场上,羽毛球行业似乎也成了一只为别的行业变化买单的“猪”。

不过,涨价对我们毕竟不是好事。它会有解吗?还是说以后我们普通人类就日渐打不起羽毛球了呢?

还是有解的。2024年上半年以来,猪周期逐渐走向了价格上行期,猪对鹅鸭肉的替代效应有望结束,肉鸭肉鹅的养殖规模也有望回升。另外,这次羽毛球涨价之后,难说不会有创业者和产业资本专门为了刀翎毛而养鸭养鹅。

换个角度再看,借助这次羽毛球涨价潮,“新质生产力”没准会推动行业的升级。大概在七八年前,有家名叫维克多的头部羽毛球厂商,向市场发布了一种新材料的人造羽毛球。这种人造羽毛球名叫“碳音”,主要材料是碳纤维毛杆和人造不分叉毛片,它打起来质量和手感介乎鹅毛球和鸭毛球之间。

我查了下碳音球在京东上的价格,大概折合每只12块钱。在以前,这个价钱是被羽毛球爱好者们唾弃的,觉得它性价比不高。但现在真羽毛球一涨价,碳音球突然在小红书上有了新名字,被叫做“钱包救星”。

而在中国的体育用品行业里,也有厂商开始放风说,自己此前已经研发出人造羽毛球了,只不过因为成本问题一直没有推向市场。这次在羽毛球涨价大潮里,准备要把国产人造球推上市。

羽毛球毕竟也在健康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大趋势里。它会因为这轮涨价潮,而脱离肉鸭肉鹅行业的附属命运,拓展出自己的独立产业链吗?这事我们也可以小小期待一下。

你打羽毛球吗?请教你两个问题:





·

第一,为什么行业里说,鹅鸭左边翅膀的刀翎毛制作出来的羽毛球,要比右边翅膀刀翎毛制造的羽毛球更好?



·

第二,羽毛球球头上往往会缠有一条细细的、红、蓝、绿色的不同胶带,它代表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