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abstract
- 偏微分
- 全微分👺
- 点处全微分
- 自变量增量的微分表示
- 函数可微
- 全微分叠加原理👺
- 可微@连续@可偏导之间的关系定理
- 定理1: 函数可微分必连续👺
- 证明
- 定理2:可微偏导必存在(可微的必要条件)
- 证明
- 定理3:可微的充分条件
- 证明
- 相关参考
- 例
- 全微分的应用
- 例
- 例
abstract
- 二元函数偏微分@全微分及其应用@多元函数估算问题
- 函数可导,可微,连续的关系
偏微分
- 二元函数对某个自变量的偏导数表示当另一个自变量固定时,因变量相对于该自变量的变化率
- 根据一元函数微分学中增量和微分的关系,有
- 两式左端分别叫做二元函数对和对的偏增量,而右端分别叫做二元函数对的偏微分,可以分别记为:和,习惯上,常把分别用表示
全微分👺
- 研究一元函数的近似时,我们引入了一元函数微分的概念
- 为了近似计算二元函数的全增量,我们引入全微分的概念
- 和一元函数的情形一样,二元函数中,我们希望用自变量增量的线性函数(即全微分)来近似代替函数的全增量
点处全微分
- 设函数在点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如果导数在点的全增量=
能够表示为=(0)
(带有无穷小项的全增量分解形式)
- 其中不依赖于而仅和相关
- 那么称函数在点可微分
- 并且称为函数在的全微分,记为=
(1)
(不带无穷小项的全微分分解形式)
自变量增量的微分表示
- 习惯上,我们将自变量的增量分别记为,并分别称为自变量的微分
函数可微
- 若函数在区域内各点处可微分,则称在区域内可微分,简称可微,记为
全微分叠加原理👺
- 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等于它的两个偏微分之和,这个规律称为二元函数的微分符合叠加原理
- 多余元函数也适用
- 例如三元函数的全微分:=++
可微@连续@可偏导之间的关系定理
定理1: 函数可微分必连续👺
- 若函数在点处可微分,则函数在点处连续
证明
- 因为函数在处可微分,则:=
- 从而==0
- 根据连续的等价定义,函数,在处连续
- 推论:若函数在点处不连续,则在处不可微
定理2:可微偏导必存在(可微的必要条件)
- 若在点处可微,则在该点处的两个偏导数都存在且
- ;
(3-1)
(3-2)
- 式(1)改写为:==+
(4)
证明
- 在式(0)中令,则全增量转换为偏增量:
- =
- ==
(4-1)
- 所以===这就证明了(3-1);
- 同理,令,则
- =
- ==
(4-2)
- ==,这就证明了(3-2)
- 综上,定理成立
- 为了方便后续讨论可微和可偏导之间的差异
- 令等式(4)的右端+
(5-1)
,不妨称为候选微分公式 - ==
(5-2)
- 判断式
(5-3)
是否成立,即=(5-4)
是否成立,是判断函数是否可微的方法
- 例如任给一个可偏导的二元函数时,尽管我们可以按照公式(5-1)写出一个表达式,
- 式(5-1)的值作为微分的前提是微分存在(可微)
- 计算式(5-1)与之差不一定是的高阶无穷小,因此(4-1)也就不一定是函数的全微分
- 若能证明,则说明可微
定理3:可微的充分条件
- 设函数在点的某个邻域内可偏导,且偏导数,都在点处连续,则在点处可微
证明
- 可由一元化处理和Lagrange中值定理证明
- 由条件假定,函数的偏导数在点某个邻域内存在
- 设点为此邻域内的任意一点,考察函数的全增量=-=-
(0)
- 第一个方括号由于不变,可以堪称的一元函数的增量
- 类比,由于不变,可以看作是的一元函数的增量
- 第二个中括号也类似,看作是的一元函数的增量
- 由Lagrange中值定理,=,
(1)
- 又依假设,在点处连续,所以式(1)可以写为=
(2)
,
- 其中是的函数,且
- Note:
- 由连续,=0;==
- 由极限的无穷小表示关系,=,其中
- 类似的=
- 同理,式(0)的第二个方括号可以表示为=
(3)
- 其中为的函数,且
- 由(3),(4),在偏导数连续的假定下,可以表示为=++
(4)
- 对(4),令,,则
- Note:显然=;同理;
- 因此;
- = ,
- 定理得证
- 此定理表明,若对的一阶偏导数都存在且连续,则在可微
相关参考
- 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的连续@可导@可微关系
例
- 一般的,若已知函数可微,则计算全微分直接套用公式(4)计算即可
- 例:计算在处的全微分
- 先计算各个偏导数:==;
- ==
全微分的应用
- 和一元函数微分类似,全微分可用来作近似计算
- 设函数在处可微,则函数在该点处的全增量为
(1)
- 其中=;=;
- 当
(P0)
很小时,有
(2)
;- 或者写成,即=
(3)
- 总之,估算增量可以用公式(2),估算函数值,可以用公式(3);前提条件都是(P0)
例
- 锻造一个圆柱形无盖铁桶,其内半径为,高度为,桶的侧壁和底的厚度均为单位长度,求该桶需要多少铁(体积)
- 利用体积差来求解铁的体积:
- 通过绘制示意图可知,外体积的底面半径为;高度为
- 圆柱体的体积为,则==,
- 令==,当时,近似为
- 对比:精确式:=-
例
- 以较高的精度估算
- 令=
- 则
- ;
- =+==
- =
-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