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erf是一款常用的网络性能测试工具,以下是其使用方法:

安装

  • Linux系统:在CentOS上可以使用sudo yum install iperf3命令安装;在Ubuntu上则使用sudo apt - get install iperf3命令安装。
  • Windows系统:可以从[iPerf官方网站](https://iperf.fr/iperf - download.php)下载预编译的二进制文件,解压后将相关文件复制到指定目录,并将该目录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中。

基本使用步骤

  • 启动服务器:在要作为服务器的设备上打开终端或命令提示符,输入iperf - s命令来启动Iperf服务端,此时服务器会默认监听5001端口。如果想要指定端口,例如8888端口,可以使用iperf - s - p 8888命令。
  • 配置服务(可选):对于需要后台运行的场景,可以创建一个systemd服务文件,如iperf3.service,并配置ExecStart/usr/bin/iperf3 - s - D来让Iperf作为守护进程运行。之后可使用systemctl start iperf3.service来启动服务,systemctl stop iperf3.service来停止服务。
  • 运行客户端:在客户端设备上打开终端或命令提示符,进入Iperf所在目录,使用iperf - c <服务器IP>命令连接到服务器进行测试,其中<服务器IP>是要连接的Iperf服务器的实际IP地址。例如,iperf - c 192.168.1.100。如果服务器使用了非默认端口,还需要通过- p参数指定端口,如iperf - c 192.168.1.100 - p 8888

常用参数

  • 测试时间- t <测试时间>,用于设置Iperf运行的测试时间,单位为秒。例如,- t 60表示测试持续60秒。
  • 报告间隔- i <时间间隔>,用于设置报告输出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比如,- i 5表示每5秒输出一次测试报告。
  • 协议选择- u参数用于指定使用UDP协议进行测试,如果不使用该参数,则默认使用TCP协议。
  • 带宽设置:在UDP模式下,可使用- b <带宽>设置带宽限制,如- b 10M表示设置带宽为10Mbps。TCP模式下一般不设置此参数,因为TCP会根据网络情况自动调整发送速率。
  • 数据包大小- l <包大小>用于设置TCP或UDP数据包的大小。例如,- l 1000表示数据包大小为1000字节。
  • 输出格式- f <格式>可指定报告输出的格式,如Kbits(千比特每秒)、Mbits(兆比特每秒)、Gbits(吉比特每秒)等。
  • 多线程设置- P <线程数>用于指定并行的流(线程)数量,以提高测试的并发度。例如,- P 10表示使用10个线程进行测试。

测试示例

  • TCP测试:以默认设置启动Iperf服务器,在服务器端输入iperf - s。客户端连接到特定IP的Iperf服务器并进行TCP测试,持续10秒钟,在客户端输入iperf - c <服务器IP> - t 10
  • UDP测试:服务器端仍可以使用iperf - s启动(也可指定端口等其他参数)。客户端连接到特定IP的Iperf服务器并进行UDP测试,带宽为1Mbps,持续5秒钟,命令为iperf - c <服务器IP> - u - b 1M - t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