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庆假期的第一个工作日北上广深相继出台了网约车新政,这份名为意见征求稿的草案对户籍、车牌、轴距、排放量、车龄等做出苛刻限制。这一规定势必将导致大量的网约车被清洗出局,那个被网约车灭亡的、充满不安全感和戾气的黑车市场,也将卷土重来。



  和出租车一样依附在城市各个角落的黑车是人们无可奈何的选择,它们长期被认为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一颗毒瘤,被一线城市旺盛的出行需求供养,却又如同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让这个城市和用户提心吊胆。



   黑车时代的昏暗还历历在目



  所谓黑车,是没有取得运营资格无法监管而又上路载客的私家汽车,它们几乎是和出租车同时出现在城市的交通系统中。虽然从出现之日起政府就严厉打击,但黑车仍然有野蛮生长的土壤,原因是传统出租车管理模式下城市居民打车难,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而且这部分需求往往无法用地铁公交满足,因此只能转向无审核、无管理、无保障的黑车,尽管周知黑车不安全,但由于出行需求是刚性的黑车也机动灵活,政府打击黑车成效甚微。



  黑车通常也是“大城市病”的首恶,它们是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一群来历不明的人活跃在城市的边角,伺机而动寻找猎物而一切都无迹可寻。近些年或许你已经忘记了,十年前几名黑车司机因车费问题,将刚下北京站的东北青年张涛群殴致死构成故意伤害罪……即便是在近些年,黑车引发的事故依旧曾出不穷,“女大学生在济南搭黑车遭司机囚禁性虐4天”、“云南一家人乘黑车遭遇车祸 21岁女子痛失儿女、丈夫”……甚至在今年的1月,北京交通执法总队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非法运营情况时,一名非法运营的黑车司机暴力抗法还咬断了执法辅助人员中指一节……



  血与泪的控诉未必能写完黑车的罪恶,而即使有幸没有遇到如此的大是大非,黑车绕路宰客的现象仍然是屡见不鲜,投诉无门任人宰割是在无奈选择黑车时大概都会遇到的,它们晃荡在马路上,凭然增添风险。



   网约车让黑车市场偃旗息鼓



  网约车的出现不过是两三年的事情,却大有风卷残云之势对黑车市场发起冲击,这对依附着城市的发展便诞生的黑车不寒而栗。网约车的出现,分担了旺盛的城市需求,也让线下黑车销声匿迹。用户不必再担忧被出租车拒载后还要再被黑车宰客,网约车价格透明,等待时间不过3-5分钟,让黑车完全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老百姓从打不到车只能打黑车,变成了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到网约车,没有人会再去打三无的黑车,黑车市场快速萎缩消亡。诚然有一部分原先的黑车司机开起了网约车,然而由于平台有审核注册、投诉处理和用户评价机制,价格统一透明、全程技术监控、服务水平提升,同时还有平台保险和先行垫付机制,无论从价格、服务还是安全都超过了正规出租车,黑车也就彻底成为了白车。



  不仅仅如此,在网约车用技术改造出行市场的同时,另一处可圈可点的是服务体验的提升。在网约车刚兴起时,车上会有免费的饮用水,口香糖,乘客掌握着决定网约车司机收入的评分机制,一星和五星的区别可能会让司机错过丰厚的奖励,即使是现在市场回归理性的时候,这种评分制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司机的接单,让乘客好评也成为网约车司机的重点关心的话题。



  当然你很难保证每一个网约车司机都能根正苗红,但网约车打造的一套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使得原本封闭的车内空间变成一个可记录、行程可追溯的准公共空间。司机和车主的严格审核与筛查、行程的全程记录及实时分享、号码保护及一键报警等功能的开发,都使得驾驶员和乘客的行为受到约束。



  有强大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加持”的网约车,其安全性也自然较来路不明的黑车、甚至GPS或安全气囊都不一定装了的出租车,高出了一大截。



   新政将导致重回黑车时代


  或许是为了保护出租车行业的既得利益,此次地方出台的一纸公文,从实际效果来说不仅不能促进出行市场继续变革,反而会让群众出行重回打车难的局面。,而网约车通过技术消灭的黑车市场,也将死灰复燃。



  把网约车的定位于高端出租车,价格势必大幅上涨,人们出行再次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被排挤出大量网约车被排挤在外,特别是不符合条件的、将网约车视为部分经济来源的司机,严苛的地方新政也自然逼迫着他们另寻生路。在丧失这部分交通力量的供给后,不仅人们的打车难问题又将出现,而无奈选车黑车后,因为缺乏监管,一系列隐藏的安全问题也将重新暴露出来。



  可以想象,在网约车被排挤出市场后,缺少竞争的出租车服务将继续下降,一边是出租车的“高峰加价都打不到”,在即将到来的一边是黑车的“有恃无恐”,最终被“鱼肉”的还是普通的出行者,而他们,本不该为这场庸政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