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了我对于技术和产品关系的一些看法
给大家分享以前在创业公司做的一件事情,记得是2015年,O2O(Online To Offline)特别火,最典型的就是外卖和打车,那时候市面上有非常多的O2O公司,项目五花八门,上门按摩、上门理发、上门喂猫、上门倒垃圾、上门美甲、上门做饭、上门洗衣送衣、上门清洁、上门维修等等,我当时几乎是把这些公司的服务都体验了一遍,为什么我会热衷体验这些服务呢?有三方面原因:
- 一方面是感兴趣,当有这些新鲜事物出现,就想体验一把;
- 另一方面当时我们公司也在做O2O,老板让我做市场调研,算是带了政治任务;
- 最后就是这些公司都在疯狂拉新补贴,花很少的钱就能体验平时体验不到的服务,性价比贼高,原因很简单,因为烧的都是投资人的钱。
我当时还做了个O2O体验报告,在部门内部做了分享。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当时体验的上门做饭,当时只花了1块钱,体验了一把米其林三星级厨师上门做饭,体验完我就跟我们公司老板说这个这玩意玩不起来。
我说下为什么我当时认定它做不起来,先说下他们的服务流程,客户在他们APP挑选厨师,选择想吃的菜,也有厨师拿手菜推荐,预约时间,下单,食材方面可以选择厨师代买或者自备食材。
下完单之后厨师在指定时间上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厨房问题,这些厨师原来基本都是在饭店工作的,而这种厨师对厨房的要求很高,饭店厨房和家庭厨房差异很大,家庭厨房很少有这种条件,当时我请的厨师一进厨房就一顿嫌弃,因为我当时租的房子还用的是电磁炉;
第二个问题是食材问题,因为是第一次尝试,也是食品安全考虑,我就选择的是自备食材,但是当时选择的一道菜我少准备了几样食材,厨师没法做,坚持改做他带的菜,最后结果是我妥协了,因为再出门买缺的食材就得另外给厨师算等的工时钱了;
第三个问题其实还是厨房问题,这些厨师他们以前在中央厨房做饭都有专门的油锅和高汤锅,一个用来炸,一个用来煮,但是家庭厨房没有,当时我选择的四道菜其中二道因为食材和配料原因都改成了厨师推荐的菜,所以剩下二道我就坚持让厨师做,厨师只好硬着头皮做,其中有一道松子桂鱼,需要用油煎,后果是一道菜用掉了一瓶油(小瓶装)。
说到底它做不起来的原因也很简单,做饭这个服务本身非常不标准化,它跟外卖不太一样,外卖你在手机下单,平台只需要负责订单系统稳定、配送及时。整个点单、取餐、配送非常标准化,个性化的部分都留给了C端用户和商家。标准化的好处是你很容易制定激励和评价制度,这个在服务行业是很重要,上门做饭,厨师擅长的菜品和客人喜欢的口味匹配就是一个很难标准化的问题,还有上面说的食材的标准、厨师对厨房的要求的标准;另外一个就是服务的收益达不到预期,服务业最重要的是提供服务的人,厨师在厨房,可以集中为一群人提供服务,他的单位时间服务成本是最低的,但是上门做饭,因为厨师一天可做的饭就是中饭和晚饭,除去在路上的时间,一天能服务的人群非常有限,那只能提高客单价,客单价高就会使得服务人群数量下降,服务人群下降就会变的小众,就失去了互联网最大的优势:边际效应无限小。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特意去搜了一下,这家公司已经停止运营了,公司也已经注销了,还有几起厨师和公司关于用工劳动关系的纠纷。
我分享这个案例,其实想表达的是产品技术,还有业务决策者在做产品时不能拍脑袋,而是要真实的去用心体会自己的产品或者商业模式是否走的通,有个词我很喜欢,叫躬身入局,就是深入的体验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行业,再回过头来制定产品规则或技术方案,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会更有灵魂。
如果有对产品或商业模式感兴趣的,加我微信guofu-angela,备注产品,我们一起探讨互联网产品。